關注這個問題很長時間了,一直不知從何談起,本文隻淺談一下個人看法。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隔行如隔山。提出這個問題,證明缺乏對于财務各學科的整體把握。其實各财務工作都是有其内存邏輯,而且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
CPA 設置六門學科,分别是,《會計》《審計》《财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從六個學科的設置及内容,可以看出來,《會計》是教大家學習會計準則,掌握各個會計科目應用及整體賬務處理的;《審計》是教大家根據審計原理,依據各個測試流程來檢查賬務中出現的風險,并出具審計報告;《财務成本管理》是将會計分為财務會計、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三個方面,将各會計職能及内容進行細化處理;《經濟法》主要圍繞法律原理、民事法律、物權法、公司法、合同法、證券法、破産法、票據結算法等各項法律制度,其實就是對一家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涉及的各個法律進行規範學習;《稅法》則主要是對18個稅費種進行深入學習,掌握經營環節涉及的各個稅種;《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主要從公司戰略及風險方面進行展開。
從上面六個學科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來,每個學科都是在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基礎上,衍生出的專業的、有針對性的、系統性的學習和掌握,以使公司在運營過程中更加規範,高效,繼而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達到持續經營的目的。
那麼會計師務所在進行審計過程中,最終出具審計報告的過程中,是不是就是雞蛋裡挑骨頭,胡亂查别人的賬呢?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是表面這麼簡單的,從業人員需要具有專業的從業能力,而且必須對會計記賬過程中各種賬務處理程序做到心中有數,而且知道來龍去脈,且能掌握各項賬務處理程序。不然怎麼能檢查出别人賬務錯誤而且進行指正呢?
具體來說,财務報表審計是注冊會計師傳統核心業務。财報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對财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以積極方式提出意見,增強除管理層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财務報表信賴的重度。
審計可以用來有效滿足财務報表預計使用者的需求;審計目的是改善财務報表的質量或内涵,增強預期使用者對财務報表的依賴程度;審計是一種高水平保證;審計具有獨立性和專業性;審計最終産品是審計報告。
綜上,會計師事務所并不就是一群沒做過賬的人去查别人的賬,而是審計人員在對賬務審計過程中,對賬務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審計與會計之間屬于“進水不犯河水”,二者各自根據自己的運行邏輯進行工作,而且相信促進,使會計信息更加具有可靠性。
本文由“寡言少語006”原創,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