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上大學有意義嗎

上大學有意義嗎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7 15:11:56

上大學有意義嗎(上大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1

高考結束了,我想趁着現在說一說我關于上學的感受和學習的看法,以供參考。

我一直覺得學習應當是一件快樂的事,隻是不知為何,學習對于我而言,對于我周邊的人而言,卻并不如此,學習在我們的回憶中自來枯燥無味,大學之前覺得無趣難熬也就罷了,可大學之專業是我們自主之選擇,按理說自覺自願所做之事應當欣然往之,可現如今卻并非如此。上大學,據說是為了可以更好的活着,所以為了更好的活着我們必須上大學,因為如此我們不得已選擇了本就不喜歡的東西,因為隻要捱過這一特定的時間,好像美好的未來就會如約而至,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到現在,關于如何活着,這個世界給了太多太多的注解,這其中大部分人都認同的是要活得有意義,這看起來是多麼精确的答案,可笑的是,意義這個詞于人而言卻總是含糊不清;最可笑的是,一切的意義都是由人創造的,我們無數次地毀掉了曾經甘之如饴,并趨之若鹜的東西,然後不得不創造新的意義。

當然,我不否認有些東西是有永恒意義的,比如說學習,但上大學不是,它永遠不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大學對于大部分人而言确實是最後一次系統地完整的學習,在此之後學習這個詞好像再也與自身沒有多大的關系了,不得不說,人确實是功利的,沒有用的東西好像自來不太願意下一些苦功夫,所以我一直想不通這究竟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

你或許聽過這樣一句口号“做一個終生學習者”,多好的口号,多好的觀念,但是呢,這個口号或者說這個觀念是如何被重新提及的呢,是在當今社會人的生存焦慮成為新的商機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知識付費,在傳統教育行業被稱作學費,您看,一個舊概念冠以一個新名詞就變得立馬好聽了起來。知識付費最擊中時代痛點的就是解決焦慮,人類自來願意為了麻痹自己付出一切代價,更何況有知識這層糖衣包裹着,看起來還真是既填了裡子又修了面子,隻是這樣好嗎?

說到知識,在我的三觀中,“不知道”這三個字是其中最堅實的根基,在這個龐大的世界面前我們知道什麼呢,或許什麼也不知道。我一直以為敢于質疑這四個字隻有建立在那三個字上才是成立的,而敢于質疑被我奉為圭臬一般的态度,在我入學後一次一次地被沖擊,學校中過分固定的答案時常讓我左右為難,我一直覺得大學應該是多元的,而我真正進入其中之後才發現,隻要有一個确定的标準,多元永遠都會是此标準下的附屬品。

我理解,我也很早就知道,我們始終交織在浪漫與現實之中不能自拔,因而不得不在左右搖擺中痛苦地前行,因為痛苦,人們始終嘗試着理解事物的終極意義,從表現中尋找實體的本質,從而超脫出來,那麼上學的終極意義是什麼呢?

是為了更好地活着?或許完成學業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一個改變人生命運、家族氣運的契機,但所謂的命運吧,誰到死之前都不會知道它會如何捉弄,而這世間本就有太多東西捉摸不定,無法左右,所以人活着不就是被這周圍的一切生拉硬拽着向前走嗎?

那是否就意味着上學讀書沒有用呢?

當然不是:

在浙江财經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李井奎在《現代經濟學中的因果推斷革命》提到:在深圳,研究生工資指導價幾乎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3倍,一個本科生的工資指導價是初中生的2倍。

雖然有點以偏概全,但值得參考。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舒亞·安格裡斯特和克魯格的研究中有這樣一條結論:

“多上一年學,本身對一個人日後的收入水平就是有正向影響的,這一影響不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而純粹是由教育帶來的回報。

接受12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的收入增加12%,接受16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收入高出65%。”

至此,我想表達的是,我們可以讨厭上學,可以去不喜歡老師,但我們都不應該放棄學習的機會和讀書的能力。

誠然,對于大家而言的那些确定的東西,與有些人而言或許是模糊的;對于大家而言那些重要的事情,與有些人而言或許是無謂的;林子裡面有兩條路,你可以選擇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但一定要想好後果,做好準備,負起責任,不去後悔!

馮唐有這樣一首詩:

《可遇不可求的事》

後海有樹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時此刻的雲二十來歲的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