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寇老西兒原型人物

寇老西兒原型人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08:37:55

寇老西兒原型人物(寇老西兒是咱渭南人)1

渭南青年網(特約撰稿/彭輝) 在評書《楊家将》、電視劇《寇老西兒》以及相關戲劇中,都把北宋宰相寇準稱為“寇老西兒”,因此很多人誤以為寇準是山西人,其實不然。河南人說寇準故裡在鞏縣寇家灣,亦事出有因。據史書記載,寇準籍貫華州下邽(gui)。明初下邽并入渭南縣,所以說:“寇老西兒”是咱渭南人。

說起“下邽”地名,頗有些來曆。下邽(今下吉鎮)位于關中渭河北岸,東鄰南七,西連官底,北接蒲城,南眺渭南,自古為兵家重鎮。據史書記載,春秋時(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發兵伐邽(今天水)、冀戎,獲勝後設隴西郡上邽縣,又遷部分“邽民”于渭河北岸設下邽縣。北魏太祖元年(386),為避諱道武帝拓跋珪名字,朝廷下令改念“下邽”為“下邽(ji讀音吉)”。西魏時曾為延壽郡治所。隋大業二年(606)廢延壽郡,複設下邽縣。唐時下邽縣隸屬華州華陰郡,宋熙甯六年(1073)撤縣為鎮,元初又恢複下邽縣治。明洪武十四年(1381)裁下邽縣治并入渭南縣。清雍正《渭南縣志》記載:“下邽城在(渭南)縣北五十裡。……秦武公伐邽國,得其地置二邽。此為下邽,上邽在秦州。漢初于渭河北分置下邽。元和志雲:‘唐之下邽即漢之蓮勺,是下邽之城。”

北宋萊國公寇準,字平仲,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七月十四日出生于華州下邽縣杜原(後改名仕原)棠村。父親寇相,五代晉國開運年間,應召出任魏王府記室參軍。寇準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才華橫溢,尤其精通春秋三傳。7歲時随父登華山即賦詩:“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19歲考取進士,初授大理評事,後遷歸州(湖北)巴東縣知縣,改任大名府(河北)成安縣知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郓州(山東)。後召試學士院(翰林院),授右正言直史館,改任三司度支推官,轉任鹽鐵判官。太宗每召集朝官議事,寇準都能直陳利害,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因此頗受太宗器重,擢升為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铨,是時人稱“寇天官”。31歲時官拜左谏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院事,太宗說:“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但寇準為人剛直,敢于犯顔,常因此得罪同僚或惹得皇上不高興。太宗淳化四年(993),寇準與知院張遜因事争執,言辭過激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遜。準亦罷,知青州。”但太宗處理政務又離不開寇準這樣的忠臣,不久被召回京師出任參知政事。

太宗淳化五年(994),因陝西渭南蕃戶事,“帝因命準使渭北,安撫族帳。”至道元年(995)又加給事中。至道二年(996)祭祠南郊太廟,因“章奏列銜事”,寇準斥責吏部員外郎馮拯“毋亂朝制”,馮拯反告寇準擅權。寇準在太宗面前手持《中書簿》據理争辯,太宗很不高興,遂罷免了寇準的朝官職務,改任河南鄧州知州,時年35歲。宋真宗趙恒即位(997)後,召寇準回朝,升任尚書工部侍郎。宋真宗鹹平元年(998),因遭權奸誣陷,寇準被外放河陽(今河南孟州市),後改同州(今陝西大荔縣),時年37歲。寇準眼見故鄉景象,賦詩《再歸秦川》:“阮路何妨盡,西歸興未勞。河流經陝狹,山色入秦高,返照明秋壘孤村接暮濤,還如丁令至,故裡滿蓬篙。”在渭北任職期間,寇準在石川河閻良段鑿渠引水,灌富平、渭南等處農田,百姓德之,稱其為“寇萊公渠”。明萬曆《富平縣志》上說:“寇萊公渠起闫良村,經華陽、張橋,灌渭南田,有故迹世傳萊公修者,此河東灌田之大較也。”鹹平三年(1000),寇準東去朝拜京師,剛行至阌鄉(河南靈寶附近),又被貶徙鳳翔府。是年,宋真宗北渡黃河視察大名府(河北),诏寇準赴行在所,任命其為刑部尚書,權知開封府,時年39歲。鹹平六年(1003)擢升為兵部尚書兼三司使,掌管鹽鐵、度支、戶部政務。

景德元年(1004)六月,真宗任命寇準與畢士安同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時年43歲。是年冬,遼承天皇太後和遼聖宗耶律隆緒率大軍入侵宋境,直趨黃河沿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陽附近)。宋廷大臣王欽若等多主張遷都以避敵鋒,唯寇準力排衆議,促使宋真宗親臨澶州督戰,宋軍士氣為之一振,射殺了遼軍先鋒撻覽,于是兩國息兵訂立了“澶淵之盟”,穩固了大宋北部邊境安全。景德二年寇準加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寇準在“澶淵之盟”重大決策上大義凜然,頗具民族氣節,有功于君國。卻遭到宰相王欽若的嫉恨,他向真宗誣告說,這是寇準拿皇上性命作賭注。景德四年(1007),寇準蒙冤遭貶,罷相改任刑部尚書、知陝州(河南)。後來又因“歲輸絹阙”事,遭到宰相王旦的攻讦,寇準被罷為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徙永興軍。宋真宗天禧元年(1016),改任山南東道節度使。不久官複原職,拜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宰相)、景靈宮使,時年55歲。

天禧三年(1019),進尚書右仆射、集賢殿大學士。其時,真宗趙恒患腦中風,劉太後幹政,擾亂朝綱。寇準面見真宗建議太子監國,帝命寇準籌辦。不料被副相丁謂得知密報劉太後,遂罷免了寇準宰相之職,改授太子太傅、封萊國公。丁謂趁機又落井下石,再次誣告排擠,寇準又被降職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貶道州司馬,時年58歲。

寇老西兒原型人物(寇老西兒是咱渭南人)2

寇準因“太子監國”之事,被劉太後罷相奪官,蒙冤一貶再貶。而真宗趙恒卻不知情,問左右怎麼久不見寇準?卻無人敢說真相。乾興元年(1022)三月,真宗趙恒駕崩,臨終前遺言寇準和李迪輔佐太子,這更引起了劉太後和丁謂等人的嫉恨。是年秋,再貶寇準為雷州(今廣東海康)司戶參軍,時年61歲。他在赴雷州途中賦詩曰:“秋末楚雲端,行侵苔鮮斑。愁腸不厭酒,病眼豈逢山。遠路有時到,宦遊無處閑。卻思清渭北,煙柳掩柴關。” 他在任期間不顧年老體弱,積極向當地群衆傳授農業技術,教百姓開渠引水灌田,建真武堂傳經授徒,為雷州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宋仁宗趙桢天聖元年(1023)秋,劉太後、丁謂等人操縱朝廷再次下旨,貶寇準為衡州(湖南)司馬。而此時的寇準卻因積勞成疾,憂患交加,卧病在床。但他仍心存君國,雄心不已,在雷州寓所寫下了《病中詩》一首:“多病将經年,逢迎故不能。書惟看藥錄,客隻待醫僧。壯志銷如雪,幽懷冷似冰。郡齋風雨後,無睡對青燈。”是年潤九月初七,寇準突然病重,他讓人取來宋太宗所賜“通天厚帶”,沐浴更衣朝服,面北再拜,卧榻而卒,享年62歲。“既卒,衡州之命乃至”(《宋史·寇準傳》)。

寇準是北宋一代名相,著名政治家,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留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寇準病逝後,夫人宋氏奏乞歸葬故裡,仁宗準奏。但因所撥費用有限,靈柩運至中途,錢已用完,隻得寄埋于河南洛陽鞏縣黑石渡南洛河東岸,即今寇家灣。寇準辭世十一年後,即北宋景祜元年(1034),宋仁宗才為寇準平反昭雪,敕令恢複太子太傅、萊國公,贈中書令,谥“忠愍”,诏令歸葬故裡下邽。皇祐元年(1049),宋仁宗又令翰林學士孫抃撰寫了“萊國寇忠愍公旌忠之碑”,仁宗親篆碑首“旌忠”。《宋史·寇準傳》上說:“(寇準)無子,以從子(侄子)随為嗣。”據清雍正《渭南縣志》記載:“寇随,準之嗣子,勁介有履行,終于殿中丞。子諲,賛善大夫;誦、誠皆大理平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寇随是寇準的繼子,官拜殿中丞。寇随有三個兒子,長子寇諲,官職賛善大夫;次子寇誦、三子寇誠,均為大理寺平事(低級官吏)。

寇萊公靈柩遷葬陝西下邽後,寇家灣即為“衣冠冢”,有寇氏族人守墓。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相繼攻陷鞏縣、永安縣、汴京等地,大肆燒殺搶掠,徽、欽二帝被擄。原住寇家灣的寇氏後裔為避兵燹,在九州公的帶領下,輾轉至偃師今窯頭、杏園莊、孫家灣、寇圪垯等地定居。公元1624年,蒙古人忽必烈入主中原,朝代改元,兵荒馬亂,陝西下邽寇氏紛紛逃奔他鄉,或遷往山西、河南等地。陝西富平縣古頻水(今趙老峪)深谷中,“車輻峪西北為宼萊公河,有宼姓者居,傳為萊公後”(明萬曆《富平縣志》)。山西蒲坂《寇氏宗譜叙》說:“蒲坂寇氏始祖名寇信,為陝西下邽人,系寇準十三代孫,自元朝鼎革,由秦徙晉,蔔據蒲州,薪火傳承至今。” 據清道光《陽曲縣志》記載:“萊公别墅在城南八裡寇莊”,今屬山西太原市小店區營盤街寇莊。相傳宋相寇準封萊國公後,在此建有萊公别墅。清時官場、花園、土地廟遺迹尚存,以花園東、西、北立三村,名東寇莊、西寇莊、北寇莊。又傳,明代有陝西渭南寇姓人家來此“紮樁”種地,後立村名為寇莊村。當時有東、西、南、北寇莊,南寇莊後不存,北、西寇莊現在統稱寇莊村,東寇莊則并入了王村。

(2016.04.16夜寫于北京蓮花池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