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21:41:52

△面對面丨黃偉芬:第七次飛行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号載人飛船的長征二号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2

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順利進入太空。神舟十二号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七次載人飛行,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第七次送自己選拔培訓的航天員上太空。

太空第一宿 三名航天員睡得咋樣?

6月17日15時54分,神舟十二号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交會對接,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先後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茫茫太空,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在地面,黃偉芬時刻關注着三名航天員的一舉一動。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2

黃偉芬:他們6月17日早晨兩點半就起床了,做進艙前的準備,然後出征,進艙以後發射,入軌了之後又進行組合體的環境建立,一直忙到晚上11點半以後,才把該幹的活基本幹完。晚上11點多他們才開始吃晚飯,到12點多才睡覺。6月18日早上6點鐘又起來了,我們讓他們晚半個小時起來,一般6點半起床,他們7點起床就可以了,因為太辛苦了,結果他們6點鐘就起來了,他們對自己要求還是挺高的。

記者:他們太空第一宿睡得怎麼樣?

黃偉芬:通過跟他們溝通和問詢來看,好像他們覺得還不錯,我們要定期評估他們的睡眠質量,這也是對他們健康狀況評價的一個指标。

記者:這裡面溫度多少度?

黃偉芬:23度左右,可以調。如果覺得熱了可以調冷一點,如果覺得冷了可以調高一點。睡覺時用睡袋,把睡袋固定了,如果不固定當他睡着的時候,睡袋就會飄起來了。

天地作息同步 航天員也要每天按時上下班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4

記者:地上會跟他們在天上保持同步的作息嗎?

黃偉芬:現在我們在軌航天員作息制度就是天地同步,我們一般地面早上八點上班,他們天上早上八點也要跟我們溝通當天的工作計劃,到晚上八九點我們還會溝通,今天工作完成情況怎麼樣,我們對他們明天的計劃有沒有意見建議,這個溝通非常必要,是例行的溝通。

記者:他們到上面能洗澡嗎,如果累了一天?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5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6

飛行乘組三名航天員是怎樣确定的?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7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任務目标。而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需要在今明兩年完成四次載人飛行。早在2019年12月,執行4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就已經選定,并根據每次任務的不同,實施有針對性的訓練。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8

黃偉芬:這四個乘組選拔統籌考慮了四次任務的特點,每一個航天員個體的特點和任務的匹配性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也考慮了他們的經驗、年齡還有新老搭配,以老帶新這種構成,還有他們彼此間心理相融性、協同配合能力,綜合以上這些方面我們選出四個乘組。執行神舟十二号飛行任務的乘組有幾個首次,首次飛行、首次出艙活動挑戰巨大,所以我們選擇有兩次飛行經驗的航天員聶海勝擔任指令長。聶海勝不僅有兩次飛行的經驗,而且他有組合體飛行的經驗,還有過空間手控交會對接的經驗,這很重要。選擇劉伯明是因為他配合翟志剛完成過出艙活動,他也有出艙活動的經驗。選擇第二批的湯洪波來參加神舟十二号乘組,因為湯洪波在神十一任務的時候是備份航天員,這說明他各方面表現很出色,從目前他們三個的表現來看,我覺得他們三個搭配是很不錯的組合。

一片空白下 她用三個月寫出航天員訓練總體方案設計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9

神舟十二号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七次載人飛行,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七次飛行,人們記住了楊利偉、景海鵬、翟志剛、聶海勝、劉洋等一個個飛天英雄,而親曆了曆次發射的黃偉芬是這些英雄背後不可或缺的人。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0

黃偉芬最開始的專業并非航天,她先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飛機設計專業,研究生考入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也就是現在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學碩士畢業後,黃偉芬留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裡工作。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1

1992年的9月21日,中央批準立項實施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工程立項之初,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航天員的選拔與訓練。28歲的黃偉芬與這項偉大的事業開始連接在一起。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2

黃偉芬:我當時在總體室的醫學總體組工作,因為這個工作一開始是空白,沒有人做過,沒有經驗,也沒有人知道怎麼做,也沒有人告訴你怎麼做,和其他系統并列開展,火箭也在設計,飛船也在設計,測控系統也在設計,所有的系統都并行開展的。所以要怎樣進行訓練,對他們來講覺得很難,不知道該怎麼做,然後就來找我們總師,我們總師最後沒辦法,就對我說,小黃你把這個方案寫了。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3

在缺乏現有體系,沒有訓練經驗,國内外資料都有限的情況下,僅僅用了三個月,黃偉芬就交出了一份航天員訓練總體方案設計。

黃偉芬:經過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研究之後,我設計了一個大表發給七個系統,火箭也發了,飛船也發了,每個系統都發,讓他們給我反饋,你這個系統對航天員有什麼要求?你需要航天員操作你的什麼設備?你出現了什麼故障的時候需要航天員進行處置?先讓他們提需求。我可能有一種從一團亂麻中迅速理清頭緒的能力,一下子看到問題的實質。

8G承重訓練 “相當于自身八倍體重壓在胸口”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4

黃偉芬提交的不僅是我國首部航天員訓練的頂層方案,也奠定了之後二十年航天員訓練的總基調,随後又完成了航天員訓練大綱的編制。1999年,黃偉芬帶着不足30人的教練員隊伍,開始了中國航天員培訓研究的探索。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5

中國的航天員主要從優秀的飛行員中選拔而出。雖然太空與天空僅一字之差,但對人的要求卻是天壤之别。除繁重的文化課學習外,航天員還要承受超重、失重、低壓等特殊環境因素的嚴峻考驗,挑戰生理和心理的承受極限。經過多年的摸索,黃偉芬和她的團隊摸索并完善出八大類、百餘個航天員的訓練課目,每個課目又有很多訓練單元,涉及到醫學、生理、心理,還有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等諸多方面。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6

黃偉芬:無論男女航天員都必須通過胸背向八個G的選拔和訓練,八個G就相當于自身八倍體重壓在胸口。每年做兩次,上半年做一次,下半年做一次,從入選接受訓練開始一直到退役,必須保持訓練不能中斷。隻要他還是個職業的航天員,他就有責任和使命随時準備去接受任務。

航天員上肢力量不亞于專業運動員 訓練累到“筷子都拿不穩”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7

從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每次載人飛船的發射,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難點。此次神舟十二号飛行任務,三名航天員将在太空中駐留長達三個月之久,并且有出艙活動,這對他們的身體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8

黃偉芬:出艙活動對航天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我們加強了他們的體能訓練和力量訓練。力量訓練包括上肢力量訓練和核心力量訓練,這都是我們在地面上要加強的。我們地面上在模拟失重水槽裡進行出艙活動訓練,航天員在水下進行幾個小時艙外作業訓練。

記者:在水下讓他們怎麼訓練,他們要比普通人力量大多少才能完成相應的工作?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19

黃偉芬:我們拿航天員上肢力量數據跟運動員上肢力量數據做過比對,我們能達到專業運動員水平,比如皮劃艇運動員,比如國家隊體操運動員,他們對上肢力量要求很高,我們的航天員不亞于他們。每次下水,航天員穿着二百多公斤水槽訓練服在水槽裡訓練4小時,對航天員來講确實很累,湯洪波說剛開始的時候筷子都拿不穩。

記者:您有心疼他們的時候嗎?

黃偉芬:心疼,筷子都拿不住了,出來的時候渾身衣服也濕透了,覺得挺心疼的。

記者:心疼歸心疼,我一分鐘都不能給你少。

黃偉芬:對,任務要求擺在這,你必須達到這個任務的要求,才能确保萬無一失,順利完成這些任務。

“無名英雄”很多 載人航天就是要“以平凡成就非凡,以無名造就有名”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20

20年來,中國航天員隊伍一次次出征太空。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内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期駐留,先後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無數人的共同參與,鑄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攻關、特别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21

黃偉芬:這是一個國家的重大戰略工程,對國家對民族都特别有意義,我自己能夠參與這項工程非常幸運。它是一個開創性的工作,開創性的工作本身就注定了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以前我也會把門一關在辦公室哭,但哭完了把眼淚擦幹,又開始全力以赴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剛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跟我們室裡的教員經常說,我們都知道加加林,但沒人知道誰把加加林培養出來的,我們要做無名英雄。航天員訓練的所有課目都要有教員、工作人員或者志願者先試訓,載人航天真的是“以平凡成就非凡,以無名造就有名”。

記者:所以這回您看到三名航天員成功到空間站的時候,心裡什麼滋味?

航天員女教頭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面對面專訪航天員女教頭)22

黃偉芬:特别激動,我覺得他們能有機會完成空間站的飛行,有我們廣大科研人員的心血。他們是帶着我們的心血、我們的祝福和我們的夢想去飛行的。

制片人丨張士峰

記者丨董倩

策劃丨黃瑛

編導丨銀建章

責編丨王楓

編輯丨張宏飛

攝像丨王忠仁 王揚

們能有機會完成空間站的飛行,有我們廣大科研人員的心血。他們是帶着我們的心血、我們的祝福和我們的夢想去飛行的。

制片人丨張士峰

記者丨董倩

策劃丨黃瑛

編導丨銀建章

責編丨王楓

編輯丨張宏飛

攝像丨王忠仁 王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