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橘生南則為橘橘生北則為枳

橘生南則為橘橘生北則為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4 23:05:50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出自《晏子使楚》,這是小學語文課本裡的故事,話說春秋末期,齊國大夫出使楚國,楚王依仗楚國的強大,想數次侮辱晏子和他的國家,而晏子也在一次次的機智與能言善辯中,化解了危機,保全了他和齊國的尊嚴!“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橋段也就流傳了千年。

橘生南則為橘橘生北則為枳(為什麼橘生淮南則為橘)1

《晏子使楚》中寫道: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生長于齊而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翻譯成現代漢語則是: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隻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喜歡偷東西嗎?

晏子的回答莫不對楚王進行了沉重的反擊,直接通過一個橘枳之分質問了楚王對楚國的管理問題!晏子在他的話裡也指出了橘生于淮南淮北而不同的原因,即“水土異也”。則“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畫外音便是:有些東西環境發生變化,則性質也就發生了變化!這句話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被人們引用。今天就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為何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橘生淮南:柑橘在我國有4000年的栽培曆史,在今年某一篇報道中在重慶找到了柑橘的元始天尊,宜昌橙與當下所有市面上的柑橘類水果有着莫大的曆史關聯與淵源。

橘生南則為橘橘生北則為枳(為什麼橘生淮南則為橘)2

柑橘屬芸香科柑橘屬,柑橘主要産地都在我國長江以南,長江中下遊為盛,其中有四川的川桔,重慶奉節臍橙,湖北宜昌秭歸椪柑,江西贛橙,在全國的知名度都較高,供給影響範圍也比較敖廣,另外最為人熟知的當屬褚時健褚老創辦的品牌——雲南褚橙,還有廣東廣西沙糖桔,皇帝柑等。從柑橘的産地來看,這些地方統稱我國南方,即中國南方地區。晏子說:水土異也,便意味着柑橘生長也需要它所适應的水土環境和生存條件。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柑橘的生長習性,柑橘為多年生常綠果樹,它的一生經曆營養生長、結果和衰 老、死亡的變化,且一年中随四季的氣候變化有規律地進行萌 芽、抽枝長葉、開花結果、進入相對休眠等物候期。柑橘性喜微酸、濕潤環境,最适宜的生長溫度為26度,最适合生長的濕度 75左右。毋庸置疑,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完全滿足柑橘的生長,季風性氣候為南方帶的充沛降水保證了南方濕潤環境,為柑橘的生長和挂果成熟提供了充足水分;南方地區以紅壤土壤為主,其自身微帶酸性,也保證了柑橘喜歡的微酸環境。我國南方夏季得益于地球公轉使得太陽之神對我國南方的關照,南方溫度高,光照充足也使得柑橘口感良好,甜度很高;冬季幸得于大巴山—秦嶺等山脈東西走向,這道天然屏障阻擋了來自西伯利亞地區及内陸地區的寒冷空氣的南下,是我國南方的冬季處于溫暖的懷抱裡,讓柑橘得以在南方的暖陽裡生息!在淮北橘樹無法在露天環境下長期生存,在當時也就根本不存在橘生淮北的可能性。

橘生南則為橘橘生北則為枳(為什麼橘生淮南則為橘)3

枳可生淮北:何為枳呢?摘自百度百科:“小喬木,高1-5米,樹冠傘形或圓頭形。枝綠色,嫩枝扁,有縱棱,刺長達4厘米,刺尖幹枯狀,紅褐色,基部扁平。葉柄有狹長的翼葉,通常指狀3出葉,很少4-5小葉,或雜交種的則除3小葉外尚有2小葉或單小葉同時存在,小葉等長或中間的一片較大,長2-5厘米,寬1-3厘米,對稱或兩側不對稱,葉緣有細鈍裂齒或全緣,嫩葉中脈上有細毛,花單朵或成對腋生,先葉開放,也有先葉後花的,有完全花及不完全花,後者雄蕊發育,雌蕊萎縮,花有大、小二型,花徑3.5-8厘米;萼片長5-7毫米;花瓣白色,匙形,長1.5-3厘米;雄蕊通常20枚,花絲不等長。果近圓球形或梨形,大小差異較大,通常縱徑3-4.5厘米,橫徑3.5-6厘米,果頂微凹,有環圈,果皮暗黃色,粗糙,也有無環圈,果皮平滑的,油胞小而密,果心充實,瓢囊6-8瓣,汁胞有短柄,果肉含粘腋,微有香橼氣味,甚酸且苦,帶澀味,有種子20-50粒;種子闊卵形,乳白或乳黃色,有粘腋,平滑或間有不明顯的細脈紋,長9-12毫米。花期5-6月,果期10-11月。産山東(日照、青島等)、河南(伏牛山南坡及河南南部山區)、山西(晉城、陽城等縣)、陝西(西鄉、南鄭、商縣、藍田等縣)、甘肅(文縣至成縣一帶)、安徽(蒙城等縣)、江蘇(泗陽、東海等縣)、浙江、湖北(西北部山區及西南部〕、湖南(西部山區)、江西、廣東(北部栽培)、廣西(北部)、貴州、雲南等省區。”可以看出枳的生長範圍相較于柑橘而言更廣,秦淮線以北的陝西、山東、河南、山西都能正常栽培,我國華北一帶的冬季氣溫可以用嚴寒來形容,說明枳的耐寒能力強,對溫度要求小,所以枳,可生淮北。

橘生南則為橘橘生北則為枳(為什麼橘生淮南則為橘)4

枳的别名枳實、鐵籬寨、臭橘、枸橘李、枸橘、臭杞、橘紅等可見枳的味道并不怎麼樣,據我猜測可能酸澀到極緻。可謂“天生我才必有用”,雖不能食用但也有其存在的意義,枳的廣泛栽種作綠籬供藥用能破氣消積并治脫肛等症提機酸;種子榨油;葉、花及皮提芳香油;栽培于荒、路旁或作庭園綠籬以作觀賞!

橘生南則為橘橘生北則為枳(為什麼橘生淮南則為橘)5

因此橘和枳其實是有本質區别的,二者不可能因為環境的改變而能進行轉化,生于春秋戰國的晏子和楚王受限于當時的知識水平,無法準确掌握植物的種屬,其實犯了一個錯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一學晏子的智慧,去解決生活中的重重困難!

大家好,我是歸農山人,每天和大家探讨一個我們身邊的農業問題,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