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是哥哥的“跟屁蟲”,哥哥到哪我就跟到哪,有時候哥哥挺煩我的。每次哥哥去罾魚蝦我屁颠屁颠地跟在後面,見證了這些小魚小蝦是如何被哥哥的誘餌“俘虜”的。
那時候捕魚工具極其簡單,哥哥用家裡的舊蚊撕成正方塊,再将蚊帳的四個角用繩子綁在兩根交叉的竹片上,中心鑽個洞系上飄浮的泡沫,再準備一根帶鈎的長竹杆,這樣一套罾魚的罾子就做好了。
誘餌的配料很關鍵,越香魚蝦越容易上鈎,哥哥往糠粉裡偷偷噴一些父親喝過的白酒,再放進鍋裡炒香,然後與剩飯混和在一起,搓成團子,香噴噴的誘餌才算大功告成。
将誘餌放進罾裡,當罾子沉入水裡,隻能看見水面上白花花的泡沫時,便小憩靜候,大約10多分鐘後用竹竿釣起,保準有收獲,活蹦亂跳的坨嫩魚、鳑鲏等小魚小蝦露出了水面,那是最開心的時刻。那時候不管是河裡還是塘裡,小魚小蝦特别多,出去罾一次魚至少有大半桶的收獲。
有時候哥哥還會帶我去塘裡或水田裡摸河蚌和田螺,收獲也是滿滿的。像小魚小蝦、田螺河蚌這些“河鮮”不僅僅是那個貧瘠年代改善生活的美味,更是難忘的童年快樂時光。
然而,時光荏苒,一晃過去了20多年,雖然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由于過度開發,農藥化肥的濫用,以及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家中隻留有老人留守,大多數人家隻種一季稻子,田裡的一半時間是幹涸的,那還有魚蝦、田螺等水産物,過去小魚小蝦成群,多于牛毛的場景現在再難重現,甚至瀕臨滅絕。
下面這6種瀕臨滅絕的“河鮮”,多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如今想吃要靠運氣了。
1、坨嫩魚坨嫩魚是湖南農村的叫法,一種淡黃色的小魚,隻有手指那麼長,渾身滾圓胖嘟嘟,别看它小,肉質厚實細膩極為鮮美,沒有小旁刺,内髒又少,用手撕一個小口子,輕輕一擠就幹淨了,吃起來特别過瘾。用鄉裡茶油炸一下,再放入切碎的紅辣椒和豆豉爆炒,甭提有多美味。用小火焙幹再炒,别有一番風味,下飯又下酒。
2、鳑鲏
鳑鲏是河流和池塘常見的一種小魚,隻有半個指頭長,身體又寬又扁,雄魚顔色特别好看,五彩斑斓。據說鳑鲏對水質要求高,隻在無污染的地方生長。鳑鲏肉少内髒多,而且内髒未處理幹淨苦味明顯。鳑鲏的吃法一般是用小火焙幹,做成火焙魚吃,烹調前用溫水泡軟後再用紅辣椒爆炒,煙火香氣濃郁。
3、田螺
田螺并非隻生長在田裡,池塘、小河旁也有不少的田螺。與普通螺蛳相比,田螺個頭更大,幾乎是普通螺蛳的2~3倍大小。田螺除了個頭大,還有殼薄肉厚的特點,而且一般情況下外殼十分幹淨,用來做唆螺,剪屁股很輕松,口子較大容易入味,挑出來∽是一大坨肉,十分過瘾。
4、小河蝦
過去河邊或小溪的水草叢中,肉眼就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小蝦米在躍動,特别是水草叢中用簸箕往水裡攔腰一撈,就有幾十甚至上百隻小蝦在簸箕上掙紮跳躍。鮮活的小蝦米清理幹淨,再在菜園子裡摘一把韭菜和幾個辣椒,合炒在一起,老遠就能聞到香味,鮮香美味,父親最喜歡的下酒菜。
5、小河蟹
小河蟹喜歡躲在石頭底下,常常成群結隊,不一會兒也能收獲半蒌子。說實話,小河蟹很小也沒什麼肉,在許多人眼裡沒什麼吃頭。不過将這些小河蟹洗淨後裹上面糊,再用油炸至金黃酥脆,吃起來嘎嘣脆,那也是人間一等一的美味,想想都流口水。
6、河蚌
印象最深的是夏天哥哥去水塘裡摸河蚌,哥哥個子比同齡人高,卷起褲腳就到了河蚌多的地方,一彎腰就撿了好幾個,丢進木桶裡隻聽見河蚌清脆的撞擊聲。揀回家的河蚌父親用刀劈開,取出裡面的肉和内髒,最麻煩的是後續蚌肉與内髒分離清理工作,河蚌含水量大,一個半斤重的大河蚌,最後處理完所剩的肉質并不多,切絲放入紅辣椒、紫蘇大火水爆炒,鮮軟彈牙,無比鮮嫩。
這些年每當我們去鄉下走親戚,想再重溫那些野生“河鮮”的美味,過去那種河邊、稻田到處都是“河鮮”的盛況,如今再難遇見,想吃完全憑運氣。
大家好!我是雅倩美食,一個廚藝愛好者,分享各種美味以及相關的故事,傳遞一日三餐的溫暖,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評論,謝謝您的閱讀,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