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上次在你這拿的7542挺不錯的,再給我來一件吧。”
“好嘞,我這新進了75341,數量不多,要不要嘗嘗鮮?”
上面這段對話中提到的數字,普洱新人可能一頭霧水,但老茶客們再熟悉不過了。那這些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區分呢?今天陸離就來講講普洱的唛号。
唛号,很多新人可能會讀成“麥号”,但實際上應該讀[mà],這個詞讀音和含義的來源都很有意思。這個讀音最早記錄在我國的古籍《說文解字》中,但隻是取了它的讀音,唛号實際上是譯音詞。
有人說取自英文mark,這個單詞的原意是在商品的外包裝上做标記,用在普洱的倒也有幾分相似之處。
但也有人說“唛号”是從廣東粵語中的“唛頭”轉化而來的,意思是“商标”、“牌子”,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你支持哪種呢?
現如今,唛号特指用數字來表達普洱茶的相關信息,不同的原料等級和創制年份,都有自己獨特的唛号,比如7542、7663、Y562等等。
但用這些阿拉伯數字來表示普洱,既不直觀,也不貼切,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這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的曆史。
唛号的誕生,最早是為了便于紅茶、普洱茶等茶葉的出口。在過去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在國内紅茶的飲用人群不成規模,普洱茶更是無人問津,主要是銷往邊境和國外。
20世紀50年代左右,雲南紅茶的唛号是四位數字,早在1957年,雲南出口的高端紅茶“鳳7106”,就在倫敦創造出了當時最高的茶葉拍賣記錄。
而到了70年代左右,紅茶唛号又增加了兩位,在1980年的紅茶質量評比會上,鳳慶茶廠的022102榮獲頭籌,而當時還聲名不顯的勐海茶廠,也憑借022108唛榮獲探花。
同樣是在這個時期,普洱茶的經營自主權正式被下放,雲南省茶葉公司接過了茶葉生産和分銷的重擔。
自主經營帶來了極大的生産積極性,當時雲南的各大茶廠都在鉚足了勁地研發新技術,幾年後,渥堆發酵技術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普洱熟茶的誕生。
1975年,普洱茶的産能穩步提高,出口市場也欣欣向榮,标準化的普洱茶配方開始投入使用。
但随着出口量劇增,茶葉核對程序繁瑣的弊端開始日益顯露,每次都需要開箱檢驗茶葉信息,有時還會拿錯。因此為方便出口統銷和集中管理,每款出口的茶品都制定了專屬的編号,這就是普洱茶唛号的起源。
第一個編号是“7612”,但這時的茶号裡沒有茶葉産地,隻有茶類、茶青等級等信息。這是因為最初的普洱編唛是照搬紅茶的,但在實際的使用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與紅茶不同的是,普洱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因此茶葉的出廠年代和生産年代可能不一樣。而且拼配技術和茶葉産地對普洱很重要,在編号裡卻沒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1976年,省公司對普洱唛号進行了調整,這個新執行的普洱唛号标準十分合理,一直沿用至今。在下面的表格中,詳細記載了各大茶廠新号和原号的變遷。
我們都知道普洱有餅茶和散茶之分,因此普洱餅茶對應4位數的唛号,而普洱散茶則用5位數的唛号來表示。
就普洱餅茶來說,頭兩位數字代表該款茶的創制年份,第三位代表原料毛茶等級,最後一位數為生産茶廠的代号,其中1為昆明茶廠、2為勐海茶廠、3為下關茶廠、4為普洱茶廠。
普洱散茶的唛号也類似,前兩位為該款茶的生産年份,不過第三、四位為毛茶原料的等級,末尾一位為生産茶廠的編号。
為了方便茶友們理解,陸離列出了最著名的五個普洱唛号,大家可以對照着上面的科普理解:
唛号的制定,為當時還比較混亂的普洱茶市場下了一針強心劑,唛号不僅為消費者提供區分雲南各大茶廠的手段,還嚴格定義了茶葉選料的等級。
從此之後,普洱茶的品質變得相對透明,而且還穩定了各茶廠的成品質量。以至于到了上個世紀末,老茶客們在買茶時都不說茶葉等級和其他要求,而是直接說出一串“唛号”。
也正是因為唛号的産生,上個世紀的普洱界不斷湧現出備受茶客喜愛的經典好茶,其中的永恒經典,當屬勐海茶廠的7572、下關茶廠的7663(銷法沱)、昆明茶廠的7581、中茶園鐵餅、88青餅等等。
我是資深茶人陸離,深耕普洱數十年。點擊關注,為你帶來更多普洱茶界專業科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