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6:39:45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說起景泰藍,人們總是能夠想起這項絕藝跌宕起伏的命運。有這樣一位大師,他将景泰藍技藝融入了日常生活,為即将到來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增添一抹獨特的亮色。近期,我們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的工作室,見證北京冬奧會特許商品“冬奧五環琺琅尊”背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創新。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打造未來的文物)1

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

當景泰藍邂逅奧運五環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鐘連盛從事傳統景泰藍制作已有四十餘年。他的作品主張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在開發創作中始終倡導簡約、抽象、現代的設計理念,将原先皇家氣息濃厚的景泰藍融入當代人的生活。

對于此次冬奧特許商品的設計,鐘連盛與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前期策劃。如何将傳統的景泰藍與冬奧的理念相融合,表達中華傳統文化的大氣與包容是整個設計的核心。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打造未來的文物)2

在主體形态的選擇上,鐘連盛與團隊反複進行遴選與研究。“我們團隊找了很多的造型,包括很多傳統的青銅器的形态,也将一些瓷器的造型進行不斷優化。最終,我們認為‘尊’這個造型非常富有内涵。”鐘連盛說,尊從整體的形态上看很像一個糧倉,底下三個足,是非常穩重、大氣的造型。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打造未來的文物)3

在主體造型細節的設計上,鐘連盛将中國吉祥文化中代表“節節高”的竹造型融入到作品中,在側面的主體上設計了弧度變化,展現出五節“竹”的形态。“我們通過‘竹子節節高升’的造型,巧妙的把奧運五環累疊起來,非常完美。同時顔色上也是按照标準的五環顔色給他排列。”鐘連盛對于主體形态的設計感到非常滿意。在他看來,這件作品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浪漫邂逅的産物。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打造未來的文物)4

“我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是火炬手,那時我在北京中軸線前門大街第五棒傳遞。所以我個人是有奧運情結的。”鐘連盛自豪地說起自己與奧運的緣分, “我們北京即将成為雙奧之城,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把我們北京優秀的傳統國家級非遺技藝與奧運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一件作品,非常有意義。”

掐絲技法盡顯“巧奪天工”

景泰藍的學名是“銅胎掐絲琺琅”,它的傳神與生動更多在于花紋細節與色彩。鐘連盛與他的團隊在制作五環尊時采用的便是傳統的掐絲琺琅工序,一步一步将設計構想變為現實。

整套景泰藍的制作包括制胎、燒胎、掐絲、點藍、燒藍、磨活、鍍金等工序,這都是決定這件作品能否成為傳奇的關鍵環節。其中,難度最大的工序當屬“掐絲”了。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打造未來的文物)5

“大家看到的景泰藍上面的那些圖案裝飾,是用銅絲來表現的。(制作上)用一種專用的鋼尖鑷子,照着我們的圖紙把銅絲給掰成我們需要的形狀,完了再粘到銅胎上去。”鐘連盛介紹道,制作五環尊,掐絲的難度在于要将平面的圖案用銅絲制作到圓形的胎體上,在掰絲過程中需要有大量的磨合與調整。掐絲師傅需要首先将平面設計圖用複寫紙在有弧度的胎體上進行拓印,再用銅絲比對每一筆紋路做出花紋,之後再完整地粘到胎體上才能完工。整套五環尊的掐絲工序耗工費時,有經驗的師傅也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全部完成。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打造未來的文物)6

鐘連盛對待每一鼎五環尊的态度都是要極盡完美,用他的話說,便是“火裡求财”。“制胎的過程中,胎體的每一部分焊接要入火燒一至兩遍,那麼掐完絲要焊兩遍,入火又燒了兩遍。點藍工序,點一遍藍燒一遍,要反複三到四遍。這遍沒燒好,往後續工序送的過程中震動了,你還要增加一遍點藍,磨光的過程中還要燒一至兩遍,所以應該說(整套下來)至少是九遍十遍入火燒制。”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打造未來的文物)7

為保證從大的尺寸上、每一部分的掐絲形象上及色彩上都不走樣,鐘連盛的團隊在整個制作過程中都要有嚴格的質量控制 。“在整個掐絲及點藍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進行反複的确認。例如五環的顔色以及玫瑰花、扶桑花等世界各地比較有代表性的花卉紋樣,都需要根據标準的顔色、紋樣進行确定,必須保證非常準确。”這種“火裡求财”的态度,也正造就了鐘連盛這樣的工藝美術大師“巧奪天工”的雙手。

傳統工藝美術創作更需“時代精神”

景泰藍的工藝技術在中國傳承已有600多年。從創作設計理念上,鐘連盛認為,藝術随着時代在不斷演變,各個時期的工藝美術大師應創作富有時代感的藝術精品。他說,“具有我們時代精神和民族特點的精品,我們是要給後人留下去的。”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打造未來的文物)8

鐘連盛所在的北京市琺琅廠為弘揚景泰藍文化,在博物館建立了許多互動體驗,讓更多的年輕人可以來參觀生産、制作的過程,甚至可以在博物館一層自己親手體驗景泰藍的小件制作。談及景泰藍的傳承,鐘連盛難掩激動:“我曾經看過一個采訪,說咱們每制作一件景泰藍作品的态度,就是希望它成為未來的文物。我們這麼多年的創作與創新,就是希望經過600年的傳承,景泰藍今後還要繼續發展。當後人看我們這個年代的時候,我們當代的大師,是否為這項藝術作出了貢獻。”

當非遺遇上冬奧專題(打造未來的文物)9

“勾畫濃淡皆相宜,春雨潤物細如絲”是前人用來形容景泰藍的佳句。而像鐘連盛一樣的景泰藍匠人,也用他們的一生将“濃淡相宜、潤物如絲”的景泰藍帶入一個新的時代。不可否認,極具時代意義的“冬奧五環琺琅尊”是傳統與現代理念的碰撞,将傳統的工藝美術帶向了世界。不知多年後,後人們又将用怎樣的詩句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景泰藍呢?

執筆記者:張粲(實習)

參與記者:李麗、姬烨、盧羽晨、高萌

編輯:彭東、吳俊寬、黃緒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