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1 05:31:24

?作者 朱 婧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把關注熱度轉化為報道深度)1

作者 朱 婧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持續深入推進,取得顯著成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反腐敗鬥争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打虎”“拍蠅”“獵狐”的新聞具有較高的話題熱度和較高的點擊量,反映出廣大人民群衆對此類新聞報道高度關注。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報道,需要結合業務實踐的特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握時、度、效,創新性地做好報道,為黨風廉政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

新聞報道呈現的特點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新聞報道矩陣形成。首先是從中央到地方,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保持高壓反腐态勢,從主流媒體到網絡輿論,“反腐”已成為熱詞之一。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圍繞中央精神,傳遞權威主流聲音;各級主流媒體既做到對央媒重要新聞的及時轉發,又做到對本地重要信息的及時發布。各級媒體的報道都體現出權威性、聯動性。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相關工作的措施、成效等都體現了較廣的覆蓋面和較高的傳播力。其次是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反腐新聞的發布依托不同媒體介質的特點展開,在新媒體端更注重信息的推送、文件的解讀等,傳統媒體更傾向于通訊和評論的刊發,多種媒體對新聞進行全方位呈現,往往能把事件熱度較好地轉化為深度。

報道力度更大、時效性更強。力度體現在對反腐倡廉工作各項内容的持續跟進、深度挖掘。黨的十九大要求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此後的新聞報道集中在“改革”二字,有的主流媒體甚至開設了相關專欄,用連續的報道反映改革過程。與此同時,因為改革的不斷推進,實現對權力的全覆蓋,監督的質效提升,關于糾治“四風”、通報曝光、懲治腐敗、案件查處等新聞報道量明顯增加,通報曝光中,毫不含糊其辭。時效性體現在當事人“接受調查”的事實發生時間與新聞發布時間幾乎同步。

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

新聞報道的重要意義

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

首先,這是新聞媒體圍繞中心工作、聚焦熱點焦點的必然要求,也是媒體不容推辭的政治責任和使命。反腐敗的新聞報道與其他報道不同,在此類新聞發送時,要做到态度堅決有力、信息全面清楚。如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充分,就會給謠言傳播留下空間。近些年,《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紀檢監察》等主流媒體對反腐敗的新聞報道均做到了及時有效、立場堅定,對于“四風”問題,對于高級幹部貪污腐敗問題,都及時披露,通過宣傳陣地,表明反腐敗鬥争的堅定信心和決心。《中國紀檢監察報》的“觀察”版,聚焦一些大案要案,在披露信息的基礎上,還深入分析原因,透過現象看本質,收到很好的效果。此類新聞報道不回避問題,從“以案促改”的角度切入,不僅滿足了群衆的訴求,也符合傳播規律。從傳播學角度分析,客觀現實是第一性的,不會因報道與否而改變。基于這種認識,處理此類新聞,就應該及時客觀、旗幟鮮明。

其次,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新聞報道是有力回應群衆關切的需要。随着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人民群衆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新聞報道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進一步要求各地主流媒體要以提高新聞報道的時度效為切入點,探索創新報道方式,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群衆對反腐新聞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反腐的“态度”“力度”“持久度”上。近些年來,一些大案要案的及時披露、一些案件的查辦還被拍攝成為電視專題片,以當事人、辦案人員來講述曾經身邊人如何變成“片中人”的經曆,起到了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在基層,一些幹部被誣告陷害,若不及時處理此類事件,會影響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給群衆帶來疑惑和困擾。2020年4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關于做好失實檢舉控告澄清工作的意見》,為紀檢監察機關開展澄清正名工作提供了依據。此後,各地紀委為幹部澄清正名的消息不斷發布,不僅彰顯出中央精神在落地開花,也有效回應了群衆關切。

再次,充分營造積極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新聞報道既要有“破”,也要有“立”。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鏟除病竈,根本上要靠法規制度。近些年,一系列規章制度出台,直指作風建設頑瘴痼疾,無論是開會的新會風,還是鼓勵幹部幹事創業容錯機制的建立、務實作風的形成,都極大提高了人民群衆對反腐敗鬥争成效的信任和期待。在此過程中,新聞報道一是深入解讀内涵和精神,通過解讀一些新的制度機制,讓人民群衆知曉背景和意義;二是同步跟進落實情況,比如一些制度出台後,各地區如何抓學習、抓落實、出成效,弘揚好作風、樹立新形象。

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

新聞報道的建議和思考

新時代對紀檢監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對新聞報道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在做報道時,要打破“等通稿、等指示”的思想觀念,加強策劃和對接。要全面準确完整理解中央精神,深入認識反腐報道并不等同于查辦大案要案、查處腐敗違紀案件,要把選題覆蓋到紀委監委的各項主要職責,延伸新聞報道的主題。

其次,要在線索中挖掘“首創”的意義。在常規新聞報道中,應關注本地紀檢監察機關在制度建設方面的創新舉措,着力展現制度執行中規範權力運行的成效。其中,應重點關注首次、首創等率先開展的行動和率先建立的制度。2018年5月11日,根據雲南省監察委員會決定,雲南省公安廳發布A級通緝令,對蔣兆崗進行通緝。這是省級監察委員會成立以來全國首例應監委要求發出的通緝令。針對此次事件,新華社作了深度報道《追逃快馬加鞭 天網越織越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推動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取得新進展》,解讀了“首例”“第一”等行動背後的意義——“2018年3月,反腐敗國家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通過施行,專門對反腐敗國際合作作出規定,明确了監察機關在追逃追贓工作中的職責定位。改革之後,紀檢監察機關成為追逃追贓案件的主辦機關,既是追逃追贓案件的指揮員,也是沖鋒一線的戰鬥員,追逃追贓相關工作職能進一步整合,各級追逃追贓機構進一步完善、工作力量得到加強,形成了更強大的工作合力。”把雲南的這一“首例”放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來進行解讀,反映了改革後反腐力量有效整合帶來的工作成效,挖掘了新聞的背景和價值。

再次,要在形式上探索監督報道。監督是紀檢監察機關的第一職責,對中央精神落實情況、作風建設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是紀檢監察機關的工作方式,因此,媒體應嘗試把督查與開展監督報道相結合,探索創新報道方式。2021年5月,省紀委省監委采取“直查直辦直播”方式,抓實中央生态環保督察通報典型問題整改。雲南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進行跟進報道,撰寫了《“河長制”哪裡去了?》《杞麓湖污染緣何治不好?》等報道,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輿論監督。這種類型的報道内容翔實,既有現場曝光,又有整改舉措,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深入推進,宣傳報道同步跟進,有廣度、有深度、有力度,起到了正面引導的作用,輿論環境正面向好。持續開展反腐倡廉新聞報道工作,要從中總結經驗并創新報道方式,在報道中構建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正面性和批評性相協調、時度效相協同的話語體系,為反腐敗鬥争工作凝聚力量和共識。

(責任編輯 餘國鵬)

2022年第3期《社會主義論壇》“工作研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