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西遊記》的朋友們都知道:孫悟空之所以擁有“七十二般變化”,能夠“騰雲駕霧”,翻 一個筋鬥,頃刻之間便可以飛行“十萬八千裡”,然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無所不能,這都是要歸功于孫悟空的第一任師父——菩提老祖。
閱讀原著可以看出,孫悟空在山中一共修行七年,不過隻是學到了菩提祖師毫末技藝,就足以自封“齊天大聖”,并且在得知天界的“蟠桃盛會”上沒有宴請自己後怒發沖冠,“大鬧天宮”,攪得天地之間不得安甯,可見菩提祖師本身,法術及法力是多麼的厲害。
修煉的道場在什麼地方?
孫悟空在西牛賀洲尋訪仙道的途中,遇到一個樵夫,在樵夫的指引下,悟空順利地來到了菩提祖師的道場。書中這樣寫道:隻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迹。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碑,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書中描述的“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有何具體涵義?其實就是指我們每個人的内心。
先看首句“靈台方寸山”,何謂“靈台”?《黃帝内經》記載:靈台為一穴位,在第六椎節下間,俯而取之,“靈即神靈,台即亭台”,此穴位在“神道”、“心俞”兩個穴位之下,為“神靈之亭台”,故曰:“靈台”。魯迅先生《自題小像》詩雲: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方寸”亦是“内心”之寫照,為内心世界、心神。陳壽《三國志》言: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将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别。”
徐庶之母被曹操擄去,徐庶指其胸口對劉備說:“方寸亂矣!”說明徐庶此時心已混亂,無力效從。後人遂以“方寸大亂”指代心緒煩亂、毫無主張。
第二句“斜月三星洞”又作何解?且看下面這首詩:
三點如星布,橫鈎似月斜,
披毛從此起,成聖也由它。
有人曾言:“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都是字謎,“斜月三星”,即指“心”字,“靈台方寸”,是指“尋”,兩句合二為一,即為“尋心”。所有的修仙得道之人,皆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裡修行,這也許就是“斜月三星”所要表達的具體含義。
為何言此“斜月三星洞”,隻因今日無聊,又想起一則上聯,也與這“洞府”有關,然而卻不知以怎樣高超的下聯結對,故特來向各位網友征求,上聯為:
“單槍直入雙龍洞;”
這副上聯看似簡單,卻暗含了“單”、“雙”二字,而且也包含“單槍匹馬”、“單刀直入”、“直搗黃龍”之意,所以,在此前提下,想要對上一則非常合适的下聯,估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雙龍洞”我們并不陌生,因為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就學過葉聖陶寫過的一篇文章——《記金華雙龍洞》。“雙龍洞”位于浙江金華,屬岩溶景觀,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山風景區的核心景觀。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大将劉仲卿遭誣貶後,隐居于洞中,唐代柳宗元為之撰寫《劉仲卿隐金華洞》,時至今日,雙龍洞曆史已長達兩千餘年。
“雙龍洞”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鐘乳石青黃相接、分懸兩側,酷似龍頭,龍頭在外,龍身卻藏在洞中,故而得名。傳言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黃二龍覺察民間疾苦,心下不忍,于是偷來天池之水,拯救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西王母用巨石壓住脖頸,困于雙龍洞中,但雙龍仍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明代馮夢龍編輯的《警世通言》卷四十,題名為《旌陽宮鐵樹鎮妖》,講述的便是許遜真君智鬥蛟龍的故事。許真君驅使神兵,鑄鐵為樹,置孽龍于郡城南井中。下用鐵索鈎鎖,鎮其地脈,牢系孽龍于樹,且祝之曰:
鐵樹開花,其妖若興,吾當複出。
鐵樹居正,其妖永除。
水妖屏迹,城邑無虞。
真君又鑄鐵為符,鎮于鄱陽湖中。又鑄鐵蓋覆于廬陵元潭,今留一劍在焉。又立府靖于窕峣山頂,皆所以鎮壓後患也。元朝吳全節作詩贊曰:
八索縱橫維地脈,一泓消長定江流。
豫章勝地由天造,砥柱中天憶萬秋。
《醒世恒言》第二十二卷,也有《呂純陽飛劍斬黃龍》篇章。據《五燈會元》載:“呂岩真人,字洞賓,京川人也。道經黃龍山,睹紫雲成蓋,疑有異人,乃入谒。值龍擊鼓升堂。龍見,意必呂公也,欲誘而進,厲聲曰:“座傍有竊法者。”
呂毅然出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
龍曰:“饒經八百劫,終是落空茫。”
呂薄訝,飛劍脅之,劍不能入,遂再拜,求指歸。
龍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呂于言下頓契,作偈曰:
棄卻瓢囊摵碎琴,從此不煉水中金,
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劍斬黃龍”、“直搗黃龍”自古有之,不作贅述,關于這則上聯:“單槍直入雙龍洞”,列位看官,您能對出怎樣“豪氣沖天”的下聯呢?
歡迎您的留言分享,非常感謝!
作者: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