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育津貼好多人是拿不到的

生育津貼好多人是拿不到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08:24:47

生育津貼好多人是拿不到的(事涉2.3億人生育津貼)1

截至2021年,生育保險制度已為全國2.3億人編織了一張保護網。 (視覺中國/圖)

除了領取者本人以外,很少有人知道領取一筆應有的津貼有多複雜。

這筆津貼就是生育津貼,是生育保險待遇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社會保險法規定,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分為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

生育醫療費用包括生育的醫療費用、計劃生育的醫療費用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項目費用;生育津貼則包括女職工生育享受産假,享受計劃生育手術休假,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截至2021年,生育保險制度已為全國2.3億人編織了一張保護網。然而,現實中不少女性職工分娩生育,卻因沒有結婚證、意外裁員、換工作未滿連續繳費期限等原因,無法享受生育保險待遇。

針對生育保險的門檻和争議,2022年8月下旬,國家醫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長劉娟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關于領取生育津貼的門檻,可能一些地方有提供生育服務相關材料的要求,但是隻要履行了生育保險的繳費責任,國家層面在待遇享受方面是沒有門檻的。

國家醫保局關于生育津貼“松綁”的表态發布後,生育保險相關話題随之沖上新浪微博熱搜,浏覽量超4.5億次。

“中國即将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宏觀的生育政策背景已經由嚴轉松,朝着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發展,基層社保部門也應抓緊向國家層面看齊,讓符合生育保險繳納條件的生育群體,享受到應有的保障。”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公共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王震對南方周末記者如是說。

“一定要手續齊全”

作為生育保險待遇的重要内容之一,生育津貼按照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除以30後再乘以産假天數,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

《2021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實際享受各項生育保險待遇達1321萬人次,生育保險人均生育待遇支出為22261元。據《人民政協報》2021年報道,生育津貼占生育保障支出的78%。

究竟如何領到生育津貼?2022年8月下旬,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相關社保部門,從接線員的答複可以勾勒出一個大緻申領流程:想要領取生育津貼,領取人往往要和當地醫療機構、社保中心、醫保部門、街道辦、就職單位等打交道,填寫相關表格,取得相關的證明或蓋章,在指定的日期範圍内申報。

不過,一些更細微的環節,接線員也不甚清楚,建議南方周末記者請教别的相關部門,但始終反複強調“一定要手續齊全”。

以北京市政府官網公布的生育津貼證明材料為例,本市和非本市戶籍地的參保人員所需證明材料不盡相同,生育兩孩以内和以上的參保人員所需證明材料也不盡相同,同時還注明“具體材料以單位要求為準”。申領流程中,不僅需要女方和女方單位人力資源部門的證明材料,還需配偶及配偶單位人力資源部門的蓋章簽字。

北京市還要求,若女職工分娩前生育保險連續繳費不足9個月,其生育津貼由用人單位支付;如果參保職工分娩前連續繳費不足9個月,分娩之後連續繳費滿12個月的,職工的生育津貼由生育保險基金予以補支。

除程序複雜之外,各地對生育津貼能否涵蓋法定産假以外的延長假也有不同的做法。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2022年以來,多地為鼓勵生育采取延長産假、增設生育獎勵假、配偶陪産假等措施,部分地區随之延長了生育津貼的計算天數,不過也有未調整生育津貼計算天數的地區,如天津、重慶等。

各地對生育津貼的謹慎态度,也是無奈之舉。

2022年1月26日,深圳市醫療保障局曝光了第一期騙取生育津貼典型案件,部分企業涉嫌以欺詐、僞造證明材料或其他手段騙取生育津貼,涉案總金額約865萬元。

公開信息檢索發現,不惟深圳,北京、重慶等地都曾公布了違法領取生育津貼的類似案件。

被忽視的未婚媽媽

有一群人,她們依法參保,分娩生育時卻難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還經常被指指點點,這群人就是未婚媽媽。關于她們能否領取生育津貼,争議聲幾乎就沒斷過。

“生孩子,隻不過是一個再正确不過的決定,我尊重生命,也有勇氣、有能力照顧好我的孩子。”張萌(化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從未後悔成為一個單身母親。

2017年獨自生下孩子後,張萌在辦理生育保險手續時發現,所在街道辦不受理她的生育保險申請,原因是沒有結婚證,無法給出計劃生育證明。無奈之下張萌走上了訴訟之路,直到2021年3月才拿到了生育津貼。這樁官司曆時4年,被稱為“國内單身媽媽申領生育津貼第一案”。

張萌之後,為争取生育津貼,來自各地的未婚媽媽們紛紛提起訴訟。2020年,北京未婚媽媽Sarah先後經曆北京朝陽法院一審、北京第三中院二審敗訴,北京高院再審申請被駁回,目前正在向北京市檢察院抗訴中;2021年,深圳未婚媽媽夢夢申請行政複議無果後提起訴訟,2022年6月經法院調解并成功領取到生育保險後撤訴。

這些未婚媽媽的困惑是類似的:她們單位正常繳納生育保險,上位法如社會保險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等并未明确指出未婚生育不能領取生育保險,為什麼在現實中總是頻頻受阻?

“以前很多地方都以‘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為由駁回當事人的申請,這次國家醫保局的公開回應明确厘清了這個問題,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都被刷屏了,大家都很開心,覺得終于得到了認同。”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曉瑩對南方周末記者欣喜地說。

不過,落地執行仍需一段時間。2022年8月下旬,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了多地社保中心和醫保部門,多數仍堅稱“符合計劃生育規定”以及需要結婚證才能領取生育津貼,隻有上海市醫保局明确反饋稱,隻需本人身份證、一張銀行卡原件、生育醫學證明、生産專用或者是注明生育情況的出院小結或者住院病例,“以上材料沒有說需要結婚證”。

“單身母親領取生育津貼是其合法權益,生育保險待遇不應與計劃生育政策挂鈎。”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莊渝霞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國家醫保局此次釋放的信号,有利于助推地方進行生育保險辦法細則修訂,包括保障單身女性生育保險待遇權益。

男女職工都有生育險,探索靈活就業人員參保

“生育保險從制度設計上講有兩大作用,一來減少職場對于女職工的就業歧視,讓用人單位放心招聘女職工;二來也能維護女職工的生育權,讓女性職工可以放心生孩子。”王震分析稱,這兩個作用相互聯系,如果性别上的就業歧視不能免除,女性的生育意願也會降低。

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當前的生育保險制度不是一日鑄就的,随着社會的變遷,生育保險制度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莊渝霞關注生育保險制度多年,曾撰寫過《中國生育保險制度研究》一書。她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中國生育保險政策最早立法依據來自于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根據該條例,所有女職工和女職員、男工人與男職員之妻、女性臨時工、季節工以及試用工的生育保護都被考慮在内,企業不僅提供産假和産假工資,承擔醫療費用支出,還設有勞動保險統籌基金發放生育補助費等福利。

“在1978年至1987年經濟轉軌初期,一度出現過排斥女性用工的現象,比如辭退懷孕女工、不給産後女工發放工資,甚至有女工被要求放長假。”莊渝霞稱,究其原因正是當時各企業獨自承擔本企業女職工生育支出,使得雇用女工多的企業承受較重的“性别虧損”。

1988年至1994年,中國進行地方生育保險改革試點,并于1994年出台《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開始實行嚴格的生育政策,地方法規有了婚姻以及戶口等更多資格限定,将生育保險待遇限定為計劃内生育群體的權益,從而與計劃生育政策挂鈎在一起。”莊渝霞表示。

《2021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參加生育保險23752萬人。用人單位根據當地規定的職工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為職工繳納生育保險費,直到職工退休為止,職工個人無需承擔這筆費用。

雖說女職工是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主體,不過男職工也可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比如做結紮等計劃生育手術後也可領取生育津貼。另外,如果男職工的配偶沒有工作也沒有參加基本醫保,則可以通過男職工的生育保險來申請報銷配偶的生育醫療費。

2019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指出,推進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目的是保障職工社會保險待遇、增強基金共濟能力、提升經辦服務水平。

“但生育保險依然是一個單獨的險種,和醫保合并管理的一個顯著好處就是便于經辦和監管,降低管理運行成本,因為生育相關的醫療費用基本都是在醫院發生的。”王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目前來看,生育保險覆蓋人群範圍隻針對職工群體,參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靈活就業人員,尚未能覆蓋到。

2022年8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國家統一規範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險生育津貼支付政策,并稱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同步參加生育保險。

兩天之後的8月18日,杭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政策吹風會介紹,2022年7月1日起,以在職職工身份參加杭州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同步參加生育保險。

“不能指望生育保險就能提高生育率”

人口的消長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加減法,但是如何讓生育變得更友好、維持一個可持續的人口結構,卻是一個困擾全球多年的難題。

上述《指導意見》指出,要完善生育保險等相關社會保險制度,指導地方綜合考慮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技術規範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範圍。

“其實和養育孩子的機會成本相比,生育保險能支撐的生孩子醫療費和生育津貼隻是整個生育成本中的一部分,我們不能指望一個生育保險就能提高生育率,生育友好型社會需要的是成體系的全方位的公共政策和措施,而生育保險隻是其中一環。”王震說。

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黨組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稱,2021年,中國人口淨增長僅48萬,“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将進入負增長階段”。

上述文章還披露了一組令人擔憂的數字:2021年國家衛健委調查顯示,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繼續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低于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作為生育主體的“90後”“00後”僅為1.54個和1.48個。相較之下,可維持世代更替水平的總和生育率是2.1。

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常年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她工作接觸到的育齡群體普遍呈不願生育和不願多生的狀态,不隻女性害怕,男性也害怕随之而來的撫養壓力。

前程無憂發布的《2021職場女性工作壓力調查》表明,近七成的職場媽媽親自帶娃,其中35.3%的方式是“白天父母,下班自己”,這部分職場媽媽在訪談中表示勞煩年邁父母多出于工作性質或工作時長限制的無奈之舉;另有31.1%的則完全親力親為,僅有1.5%的會由男方來負責孩子的日常照顧。

這也得到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的證實。2022年1月國家衛健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楊金瑞坦言,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成為制約群衆生育的主要因素。

“顯而易見,生和育會擠占職場女性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這部分女性又很關心職場發展的連續性和上升空間。”馮麗娟認為,尤其是在老齡、少子化愈發嚴重的當今,生和育其實已經遠遠超越了個體或者家庭的責任,更多社會支持非常必要。

南方周末記者 黃思卓 南方周末實習生 鐘财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