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有兩個城市成為大赢家,一個是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另一個就是重慶,“脫離”四川成為直轄市。
當年的3月14日,重慶正式得到升級批複,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這個新誕生的直轄市,除了原來的重慶市外,還新增了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三個地級單位。
重慶是如何抓住契機,成為直轄市的?
直轄後的首任市長蒲海清,曾在《中國經濟周刊》上給出了權威的理由:最直接的動因就是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的總靜态投資高達1352.66億元人民币,期間克服了多項難題。當然,不僅僅是資金、技術、工程量的問題,最大的難題在于移民。
作為世紀工程,三峽工程涉及了上百萬人的大移民。為了做好相關統籌工作,在上世紀80年代,成立三峽省的議案就遞到了最高領導層的案頭。
而且這個議案并不僅僅停留于草案階段,甚至還成立了專門的三峽省籌備組,當時的省會拟定在宜昌。省域範圍大概是現在的宜昌市、涪陵、萬縣等地。
但經過多輪論證實踐發現,宜昌市的經濟實力遠不如成都和重慶。
如果以宜昌作為中心城市統籌三峽工程,及三峽省的經濟建設,推進力度将非常吃力。
所以三峽省的備案被擱置,後來籌備組也被撤銷。
既然不能選宜昌市,那麼就需要另選城市作為統籌核心,重慶市順理成章地進入了高層的視野。
且不說重慶市在曆史上的重要地位,隻說近現代史上,作為大後方的重慶,曾為我們的抵禦對敵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最高時曾獲得“陪都”身份。而且重慶的經濟也非常抗打。
不過,當時并不是讓重慶直接升格為直轄,最初的想法是把四川分為川東、川西兩省,分别以重慶和成都作為省會,各自發展。
之所以有這個議案,一是因為整個四川省的面積較大、人口衆多,管理跨度和難度大;二是成都的位置偏于一隅,不利于輻射全省經濟;三是四川省内有成都、重慶雙城競争的局面,不利于綜合發展。
再加上綜合考慮三峽工程的統籌工作,便把這個方案作為了首選。
但這個方案有一個大問題:管理成本太高。
省是省、市、區三級管理,直轄市是市、區兩級管理,三級管理的成本明顯高于兩級,重慶既要管理全省政經财稅,又要統籌龐大的三峽工程,顯然不是好的選擇。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重慶即使升格為省,但不能單獨為省,除了省會重慶外,還要并入多個地級市。因為三峽移民的問題,能被重慶并入的,要麼成為三峽庫區,要麼經濟發展一般。
這樣一來,重慶新立為省的話,省會一市遠超其他所有地級市之和,省府如何調得動市府。最後結局可能就變成了省府、市府一套人馬,這不就是直轄市麼。
所以,重慶獨立為省的方案也被逐步放棄。後經多方努力及溝通,重慶直轄的方案正式擺上議程。
後在1997年3月14日,重慶正式成為直轄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