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圖為甯波市象山縣塗茨鎮旭拱岙村黨支部書記葛聰敏(右二)正在說事長廊給村民普及政策與法律知識。
鄉村治,則百姓安、國家穩。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1998年,浙江省甯波市首創“民主法治示範村”的探索實踐,近年來,該市又湧現出“小微權力清單”等典型案例,法治鄉村亮點頻出。
值得一提的是,甯波市人大常委會去年審議通過《甯波市法治鄉村建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甯波市由此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就法治鄉村專門立法的城市。施行一年多以來,該《條例》在加強鄉鎮法治政府建設、鄉村社會治理法治化、鄉村法律服務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那麼,對于基層老百姓和村幹部而言,法治鄉村意味着什麼,又帶來了什麼?甯波簡稱甬,最近,記者走村串戶,嘗試解析法治鄉村的“甬派解法”。
制度管事
走在象山縣塗茨鎮旭拱岙村的說事長廊,村黨支部書記葛聰敏如數家珍談着他的“治村經”。七旬老太張松菊迎上一步開問,她家有座平層老宅,總共占地280平方米,其中60平方米的院子,40多年房齡。因年久失修,今年推倒重建,一層變兩層,占地卻隻有112平方米。
“葛書記,我還是搞不明白,咋就不能等量換。”話音剛落,旁邊幾位老太也移步靠近。蓋房前,葛聰敏其實已跟她家解釋過多次,正好大夥都在場,再做個政策普及。要說事,先落座,一來二去,心中疑團很快解開,張松菊眉眼舒張。
十年前,葛聰敏臨危受命。彼時的旭拱岙村,幹群關系緊張,賭博盛行。走馬上任後,葛聰敏抓到賭博即報警。村裡有項目上馬,無論誰打招呼,都沒有特例,全部按章辦事。最顯眼處,村裡自立的“八項制度”全文挺立路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八字赫然可見。
葛聰敏表示,有事敞開說,有事大家議,有事馬上辦,好壞大家評,“除了‘村民說事’,我們還有‘村官說法’,依法治村,讓村民懂法知法守法,兩者相得益彰。”
何為“村官說法”?其内涵可用“尊、學、守、用、評”五字概括:村“兩委”幹部帶頭尊崇法治,健全村幹部學法制度,并将他們納入“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等培育工程的重點對象,将村民違法犯罪等納入村(社)守法誠信檔案,落實小微權力清單和運行流程,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調解、依法實施,再通過村民代表綜合評判,倒逼幹部改進作風。
繼首創了“村民說事”後,象山縣将“村官說法”納入基層治理體系,形成“兩說經驗”,法治内涵更豐富,構成了法治引領、德治輔助、自治實踐的鄉村治理模式。目前,“兩說經驗”已在全縣18個鎮街、355個行政村全覆蓋,累計召開說法說事會3.8萬餘次。
記者關注到,《條例》中專門将“村民說事”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等制度納入其中,從立法層面上形成了農村基層村務管理、決策、治理和監督的閉環流程,全面推動了基層治理法治化進程。
法治解事
甯海縣是浙江省經營海水養殖産業的第一大縣。該縣海水養殖面積達22.8萬畝,産值超過25億元,但生産模式傳統粗放、效益較低。橋頭胡街道店前王村39個養殖塘被承包給35位自然人經營。2011年底,原承包合同到期後,既沒組織重新招投标,也沒續簽合同,近10年裡,村集體沒收到過一分錢租金。
2021年9月,浙江省基層公權力全程在線審批應用上線。在智慧大腦的幫助下,多個鎮街存在的村級集體資産資源處置不及時等問題浮出水面。
甯海縣監委第一時間召開海塘集中收回和租金追繳專題會議。重新招投标後,店前王村的海塘承包價格由原來的每年每畝700元,上漲到每年每畝平均3900元,5年合同期可為村集體增收租金525萬元。經過整改,整個橋頭胡街道各村的集體資産閑置率占比,也從過去的65%下降至20%,集體經濟增收成效明顯。
發端于甯海縣的“36條實踐”(村級權力清單36條),是村一級反腐敗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2018年被寫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在村莊管理中,有不少雞毛蒜皮的小事,盡管不規範,又夠不上違法違紀,頂多就是通報批評。但‘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納入《條例》後,村幹部違反規定,就屬于違法行為了,法治意識自然更強。”甯海縣監委三級主任科員應小傑說。
據介紹,今年,針對沿海鎮街灘塗、海塘資源流轉不規範等共性問題,甯海縣監委還專門督促出台《甯海縣養殖塘承包經營管理辦法》,通過規範發包程序、采用承包人積分制等辦法,實現海塘等資産資源規範流轉。而這隻是甯波市推動法治管事的一個縮影。
甯波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副主任陶琳告訴記者,《條例》明确要求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法治鄉村的建設規劃、指标體系和評估機制,并壓實民政、人力社保、農業農村等部門的職責,以及充分調動公檢法系統的整體聯動。
最直接的成效便是,法律服務擴面提質。據了解,甯波市各地各部門聚力提供優質公共法律服務,健全“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選優配強法律顧問隊伍,深入農村網格開展“法律門診”。
“雲端”治村
圍繞村民的法律需求,甯波市鄞州區雲龍鎮司法所所長林炯拍了72個視頻,将普法陣地搬到了“掌上治村”平台,受到群衆廣泛歡迎,“老林說法”聲名遠播。
“掌上治村”平台起步于雲龍鎮的冠英村,除了雲端普法欄目外,還有雲端辦事和雲端說事。該平台實現了法律資源一鍵整合、法務管家一鍵呼叫、掌上審查一網通辦,将法治服務一網打盡。
“此外,通過村民問政、村務聽證、庭院議事等闆塊,村民與村集體之間的矛盾也納入線上村務聽證範圍,線上聽證會全程直播,村民可以通過手機投票、評論。”冠英村黨總支書記張成龍告訴記者,像村域封閉式停車、村民因散戶随意養殖家禽引發環境問題和鄰裡糾紛等,通過線上聽證全部得以有效解決。
數字化建設如何賦能鄉村治理?記者看到,《條例》中專門提出要充分運用大數據、雲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建設涉及鄉村事項的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網絡,完善鄉村網格化管理中的基礎信息采集、隐患排查處置等機制,提升鄉村治理效果。
現在,甯波市全面推廣“掌上治村”平台。通過建立“大數據+智能化+網絡化”鄉村智慧治理體系,甯波市重點打造“線上村民說事”模式,實現網上訪民情、議民事、惠民生。
“公證E通”服務模式在基層的推廣,就充分體現了數字法治的“加速度”。現在,甯波已建立了178個“公證E通”服務點位,實現了鄉鎮街道的全覆蓋。截至4月底,這些服務點已累計辦證3615件,實現了辦證服務“一次辦、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
此外,自然資源規劃部門的“不動産登記+公證”一件事改革,讓農民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的确權、流轉更方便;城鄉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文旅糾紛調解、金融消費糾紛調解等多跨場景應用,讓糾紛調解實現矢量化閉環可控;人力社保、公安、法院等窗口信息互通、力量聯動,同樣讓村民化解矛盾足不出戶、事不出村。
據介紹,甯波市下一步将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2.0體系,拓寬法律援助渠道,打造智慧調解平台,進一步奠定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法治基礎。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朱海洋
本文來自【農民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