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業一證”改革已覆蓋至20個行業50個場景;告知承諾在辦事項已超過300項,改革力度、廣度、深度均位居全市前列;“容缺辦理”已覆蓋餐飲、超市、藥店等85個辦事場景、53類申請材料……營商改革的創新舉措正從北京經開區推向全市乃至全國。
北京經開區營商環境改革以“營商環境口碑好”“企業辦事少跑路”為目标,堅持問題導向,在積極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中着力解決具有區域特點的問題難點,真正做到為企為民辦實事,紮實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走深走實,積極為首都高質量發展貢獻“亦莊經驗”。
推行極簡審批服務
“一業一證”等改革全市率先
開辦一家藥店,企業從至少跑4次變成最多跑1次,辦理時間由改革前的15.5個工作日減少至5個工作日,申請材料由81份縮減至15份,申請表單由4份縮減至1份,極大便利了企業群衆……去年,北京海王星辰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辦事人毛金鳳拿到了全市首張“藥店行業綜合許可證”,嘗到了北京經開區“一業一證”改革的紅利。
△資料圖
推行一年後,北京經開區加碼改革,再次在北京率先開展“證照聯辦”“一業一證”疊加合并改革。北京格林摩爾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亦莊分公司拿到營業執照的同時,也取得了餐飲行業的綜合許可證,辦理時間從六天減到一天,跑腿次數從多次變成了一次,标志着此項改革成功落地。
大膽改革的勇氣來自于全心全意服務企業。“經開區以流程再造為重點,推進審批流程集成優化,極簡審批服務模式給企業減負。”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通過再造審批服務流程,進一步推動“減證照、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時限、減跑動”,構建起“手續更簡、環節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集成審批服務新模式。
1
從“一堆事”到“一件事”
将涉及多層級協同、多部門審批、多事項聯辦的高頻辦理事項,進行“一攬子”整合,再造辦事流程,取消重複材料,壓減辦理時限,實行“辦好一件事”綜合審批服務,實現205個主題套餐“隻跑一次、隻找一人就能辦”。
2
從“一堆證”到“一張證”
在全市範圍内率先探索“一業一證”改革,将一個行業涉及的多個許可證,合并為一張載明相關行政許可信息的行業綜合許可證,實現企業“一證準營”。
3
從“幾次辦”到“一次辦”
所有可即時辦結和采取告知承諾制辦理的事項全部納入“證照聯辦”,包括85個場景126個事項;26個新辦、34個變更和25個注銷場景,實現“一設全設、一變全變、一銷全銷”;與首席審批師改革疊加,實現“一件事、一個人、一次辦”。
與此同時,北京經開區将告知承諾制作為推進行政審批改革的先手棋,依托信息化手段實現企業無感知準入、政府有效性監管,打造“登記即準營、違諾即懲戒”的新型審批模式。截至目前,告知承諾在辦事項已超過300項,改革力度、廣度、深度均位居全市前列。
精簡6成行政機構
歸集前端審批和後端執法職能
改革接連探索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北京經開區的大部制機構改革。
2019年,北京經開區完成了行政機構改革,削減超過60%的機構,各類行政機構由60個精簡為23個,改變傳統條塊管理模式,建立準入、審批、監管、執法等環節分工協同的“鍊條式”工作體制和管理服務機制。由此,北京經開區成為全國首個同時歸集所有前端審批和後端執法職能的國家級經開區。
北京經開區作為全市首個設立行政審批局的區域,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過去分散到各個部門的審批權限集中到行政審批局,也就可以更好地并聯審批。”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行政審批局已經承辦了762個政務服務事項,占比超過北京經開區事項數的50%,事項集中度全國領先。
北京經開區基層機構的覆蓋使辦事更方便。“我們創新工作機制,形成區級營商特色服務,設立11個亦企服務港,在全市首創‘區級綜合大廳-亦企服務港政務服務站-園區政務服務點’對企服務三級體系,打通企業服務最後一米。”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
在亦企服務港,政務服務站可滿足辦事指南查詢、高頻事項二維碼“亦掃通”、政策兌現申報流程查詢、最新政策解讀等企業多樣化需求,同時配備的政務服務便民自助終端,可滿足職工的個人熱點事項辦理需求。
△台湖港工作人員幫助企業職工使用自助服務設備。資料圖
在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實現政務服務集成化一門辦理,此外還集成了“兩區”辦、公安出入境、公證處等8個部門多類服務事項,實現企業群衆辦事“進一門、找一窗、辦多事”;國際人才服務廳,打造全市首個外籍高層次人士(A類)和外籍專業人才(B類)來華工作許可與居留許可兩證聯辦業務試點,實現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同時取證”。在全市率先打造“線上一網申報、線下一窗受理”的集中兌現服務模式。實現惠企政策服務“五個一”工程(政策信息“一網覆蓋”、政策宣貫“一圖讀懂”、政策服務“一站觸達”、政策兌現“一口申報”、政策咨詢“一窗受理”)和政策精準推送、免申即享、智能核驗。
改革賦能産業創新環境
企業一個承諾換來“拿地即可開工”
土地摘牌3天後,北京亦盛精密半導體有限公司就拿到了施工許可證,享受到了北京經開區項目審批交底會、配套綜合服務機制、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等制度集成創新帶來的便捷與高效,刷新了北京經開區項目開工建設最快速度。
創新不等人,産業落地自當争分奪秒。
近年來,北京經開區不斷深化産業用地标準化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實現“拿地即可開工”。通過“區域評估 标準地 告知承諾 政府服務”,建立起供地标準化、審批便利化、管理規範化、行為契約化、信用常态化的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新模式,北京經開區成為全市開展産業用地标準化改革的成功典範。
目前,除立項、規劃、施工等必要手續外,12個事項均可采取告知承諾方式辦理,最大限度精簡審批環節;2022年,進一步将施工許可辦理納入告知承諾制實施範圍,通過施工許可告知承諾制改革,辦理時限由5個工作日變為即時辦理,實現“承諾即可開工”,截至目前,共有19家企業申請參與企業投資承諾制改革試點。
經開區相關負責人
“經開區持續整合市場主體落戶後發展所需各類要素的充分保障,提振各類市場主體發展信心,激活創新創造活力,實現大營商環境優化。”
土地要素充分供給,構建“50年(國家戰略項目) 20年彈性出讓 先租後讓 國企代建标準廠房 産業用地城市更新”的五級供地模式,實施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人才要素“強磁場”形成,全面落實“人才十條”,全方位打造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為企業提供堅強的人才和技術保障;實體經濟金融“助推器”強化,研究出台“金融十二條”,建立金融服務顧問制度,為企業提供上市輔導、優化融資結構;科技創新要素“含金量”提升,推動“三城”科技成果轉化線上平台與市級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網絡服務平台對接,彙聚科研設施、科研設備、科研人才資源。
“經開區将繼續以建設國家創新試點城市為契機,以着力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主題,形成人人關注營商環境、處處提升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打造與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用營商‘軟環境’支撐發展‘硬實力’。”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