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以前的農村,估計大家都是深有體會,先不說别的,在早些年由于部分人為了過上所謂的“好日子”,是不是已經從農業戶口轉成了非農業戶口?為的是什麼呢?無非就是生活條件和一些好政策,畢竟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戶口就成了農民創業的絆腳石,不說别的,就拿當兵來說吧,以前的時候是城市戶口的年輕人當兵之後,服役2年之後回來就可以安排工作,可是農村戶口的人咋處理的?答案是哪來哪去!這種情況是符合當時的情況。
不過這幾年我國對于農村的建設也是在加快步伐,為了就是讓農民早日脫貧,那麼對于各種政策來說,是傾向于農村的,但是近幾年很多的農民由于當地收入過少,不得已不去了外地打工,那麼對于這樣的情況來說,空心村是越來越多,很多的農村在平時的時候多數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輕人一個見不着,多數都是去了外地,針對此情況,我國也是實施了“合村并鎮”的政策,簡單來說就是農民集中起來住進社區,以前的房子将會被拆除或者他用,那麼對于這種情況來說,很多人就調侃說“農民上了樓,好日子到了頭”,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可能這就句話被人當做有點“迷信”的感覺,其實對于說農村上了樓,好日子到了頭,這句話是沒有一點迷信色彩的,因為最近幾年的合村并鎮持續的在進行,筆者就是山東地區的農民,可以說山東地區從前幾年就已經開始實施了合村并鎮,合村并鎮的意思就是當前人口較少的農村,像缺乏醫療設施和教育機構的農村也是在逐步的進行合村并鎮,但是對于這種合村并鎮來說,并不是那麼奏效,首先是農民的情緒是難以平撫。
就像有的農民說了,以前還種地的,現在合村并鎮了以後,距離農田還要幾十裡路,有的時候必須要騎電動三車去農田,但是近幾年我國對部分地區的電動車有所制裁,所以騎電動車就顯得有點難度了,有的時候種地都是一種壓力,那麼當大家都住進了社區的樓房以後,地不能種了,而且住樓對于一些地區的農民來說,鄰裡之間整日不見,說話聊天的地方沒有了?那麼怎麼談和諧呢?
畢竟農村的改革來說都是有着美好的未來,這些也都是我國這幾年想要讓農民早日的過上好日子的一種願望,但是話又說回來,想讓農民上了樓并沒有那麼簡單,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去做,隻有讓農民得到了好處,那麼農民必然就會上樓,反之,農民被強迫上樓的話,裡面的怨言就是太多,畢竟最近幾年我國的土地和宅基地已經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一旦要是違背了民意的話,什麼路都是不會走的太遠。
就像農村實施的宅基地政策來說吧,在當地如果農民遇到拆遷或者是征地的情況下,當地的有關部門絕對不允許進行“先拆後補”的政策,畢竟有的人是為了早日的達到政績,所以不顧政策進行拆遷,到了最後農民怨聲四起,這些都是我國不願看到的,所以說這幾年我國自然資源部公布進一步做好村莊規劃的意見,意見明确村莊規劃編制和實施要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反映村民訴求,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不得強迫農民“上樓”。農民也不會被強迫住樓了。
對于這次的不強迫農民上樓來說,主要還是為了維護好農村的各種建設和呈現出當地的特别文化,比如說當地就是一個依山傍水的農村,你讓農民都上了樓,農村的特别還會有嗎?建設小區必然會涉及到土地,農田等,必要的時候是出現挖山、填湖、毀林的情況,這樣對于農村建設來說,是沒有好處的。畢竟有的地方是可以進行合村并鎮,有的地方不合适,不能一概而論。隻有因地制宜劃定曆史文化保護線、地質災害和洪澇災害風險控制線等管控邊界,這條路才能走的更遠。
總的來看,從這幾年的農村發展思路來看,還是比較長的,但是一時的人性制止是不可取的,所以隻有得到了農民同意後,才能進行改革,加上近幾年我國宅基地,基本農田等各種建設不斷,所以說,農民也被賦予了一定的權利,想讓農村大力發展下去,農民是最為重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