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師專業标準基本内容的維度

教師專業标準基本内容的維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1:05:07

教師專業标準基本内容的維度(教師專業發展的七個維度)1

教師專業标準基本内容的維度(教師專業發展的七個維度)2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個老話題,确實非常重要。在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标等一系列“新”的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有新的内涵。作為長期從事教師專業發展的服務者和促進者,筆者認為在建設高質量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征程中,教師特别是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聚焦七個“度”。

定位要有高度。我們常說,看到未來有多遠,就能走多遠的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從人生定位上看,作為教師,如果僅僅定位為“教書匠”,那就隻能走一條狹窄的小路。如果胸懷國之大者,追求當一位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時代新人的“大先生”,那一定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從專業目标上看,如何将新課标要求的核心素養及正确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每一個學科落實到位,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大課題。以《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标準(2017)》為例,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内容是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以及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方面。但在大部分學校的日常教學中,突出的是應用能力,也就是對技術的掌握能力,如何實現“四個方面”的要求需要專業支撐。

從成長姿态上看,教師有什麼樣的日常狀态,事關專業發展的高度。能否有“望盡天涯路”的人生定位、“學高為師”的專業目标、“新竹高于舊竹枝”的成長姿态,将最終決定一位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

教學要有精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旨在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在有教無類基礎上,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精準施教應該是教師的必備能力,也是專業發展的最終指向。其外在表征是,教師要在學情分析、學業設計、備課研課、課堂授課、質量評價、人格培育、作業布置等各個方面都能基于每一位學生的真實需要,采取更加精準務實的教學策略和方式。

比如,有價值的講授和探究對話是課堂中最常見的兩種教學法。但我們發現,很多教師都是預設問題,也就是在備課環節就已經設計好了課堂提問的問題或者是基本指向。應當關注的是,這些問題是不是過多關注了那些能給課堂提問帶來正确答案的學生,而忽視了那些不能帶來正确答案或者沒有發聲的學生。如何在教學中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既需要學習方式和治理體系的變革,更需要每一位教師不當旁觀者,将其作為專業發展重要突破來進行深度研究,并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有效的實施路徑。

育人要有溫度。每位教師都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有溫度地實施育人,否則,其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教養、精神上的發展、道德面貌的形成,所有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賴于在課餘時間内進行的、不列入課表的工作。一個教師,隻有他成為孩子們在其中度過其精神生活并建立彼此間道德關系的那些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的情況下,才會是一個教育者”。因此,如何建構與學生之間有感情、有溫度的溝通,就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能力。

不僅是師生關系,教師和家長同樣需要建立有溫度的關系,進行心貼心的交流。學生隻有“親其師”,才會自覺追随老師。當情感能量在師生互動中自然生發出來,變為同化與維系力量,會增強教學成果、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激發學生産生更深的動機和興趣,營建更加長久穩固的良好關系,并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理想的課業成績。如何讓育人更有溫度,需要每位教師在專業發展之路上常思常想、不斷創新實踐。

落實要有力度。新的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教師如何在教學育人過程中創造性落實到位,是亟需提升的專業能力。筆者認為,當前需要實現如下幾個方面的轉變:

在育人目标上,由重視智育轉向五育融合,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為學生适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在育人理念上,由集中講授轉向精準施教,突出個别化、差異化和增值性評價。

在育人體系上,由學段分治轉向貫通銜接,構建适合一體化的學生成長新機制。

在育人環境上,由傳統教室轉向學習空間,提供更多泛在學習、自主學習和項目學習的生态空間。

在育人模式上,由以教定學轉向為學而教,落實學習者中心地位,全方位滿足學生成長需求。

在育人載體上,由常态課堂轉向數智校園,讓人工智能及數字化智慧教育資源更多更好賦能師生發展。

在育人氛圍上,由以校為主轉向家校社網絡,凝聚各方合力,實現全環境育人。在這個的過程中,都需要教師基于教情、學情去落實,也可稱之為教師的行動力。

專業要有厚度。當前,各種教學實踐經驗層出不窮,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但作為一位有底氣、有志氣的教師,必須在學科上深耕、在育人上深研,有自己厚實的專業功底。

例如,當前的數學學科,要想達成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就要研究并講透數學史。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讓學生認識并欽佩、數學家,讓學生從中認識到取得最終成功的付出與艱辛,不僅能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堅忍不拔的精神,還能提升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想象和運算等層面的素養,培養優秀數學品質,積澱做基礎研究的毅力。

如何培育專業厚度?在理論上,應廣泛閱讀本學科基礎理論以及各類最新探索;在認知上,應不停學結,建構起本學科的知識體系以及教育教學體系。這就離不開持之以恒的讀書、反思、寫作、探析以及問題解決,這本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之道,也是必不可少的辛苦付出。

學識要有廣度。新時代的教師,不僅應精通本學科,還要善于跨學科融合教學,熟悉跨學科教學的知識維度、方式方法。比如語文課的《木蘭詩》中有這樣一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學生們可能就會問,為什麼替父從征還要自帶武器?這就需要曆史學方面的知識。作為語文教師,這時就要懂南北朝的征兵制度。

除了知識層面的内容,最明顯的就是時代性的新要求,需要各個學科的教師掌握。比如在地理學科講授貴州喀斯特地形特點時,如果引入中國天眼建設的來龍去脈,就會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天眼”知識的講解,又激發了學生潛心科研、當科學家的志向。再比如國家大安全觀,為什麼要強調大安全,大安全觀在每一門學科中如何滲透,都需要思考。另外,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最新成果,特别是社會變革的樣态呈現,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到數字經濟,乃至呼之欲出的生物經濟,這些都需要教師能夠清晰地把握。

除此之外,一位有品質的教師,還應有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會打籃球的老師、會唱歌的老師、會素描的老師,會彈吉他的老師……這些可都是學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師。

成長要有梯度。作為教師,專業發展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我們設定一個一個的“小目标”。正如美國著名傳媒記者沃爾特·李普曼說的那樣:“我們以由表及裡、由遠及近的探求為己任,我們去推敲、去歸納、去想象和推測内部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它的昨天意味着什麼、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麼。在這裡,我們所做的隻是每個主權公民應該做的事情,隻不過其他人沒有時間和興趣來做罷了。這就是我們的職業,一個不簡單的職業。我們有權為之感到自豪,我們有權為之感到高興,因為這是我們的工作”。

人生的梯度很漫長,需要拾級而上,可能會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也可能會有各種質疑和非議,但我們應該始終懷揣三個問題:“為人師者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追求?實現這種追求需要什麼樣的胸襟?如何從容而堅定地走好自己的專業發展之路?”其實,關鍵在于我們對自身、對專業發展有一個什麼樣的定位與追求。

當然,“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師的專業發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着實不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人生如茶,剛開始總是苦的,但隻會苦一陣子,久之便苦中回香。作為教師,我們不能也不會苦一輩子,總有讓自己怦然心動的幸福與快樂。當你把幸福捧在手裡,看似微不足道,可是一旦放手,你便會後悔不叠。隻有像茶葉一樣,在滾水中反複折騰,浸泡,才能把内在的潛質逼出來,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與價值。到那個時候,我們的專業發展也自然就“蓦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收獲滿滿,受人尊重。

— END —

來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創

作者 | 井光進 濰坊市教育局副局長、濰坊一中黨委書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