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美文?作者: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當代政黨研究平台研究員)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美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者: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當代政黨研究平台研究員)
2022年11月,國家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題為《團結合作勇擔責任 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為亞太合作指明方向。在講話中,主席引用了中國古語“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提出建設“和平穩定”“共同富裕”“清潔美麗”“守望相助”的亞太的倡議,激蕩起團結合作、共促發展的強大正能量,推動着各國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再創亞太合作新輝煌。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出自孔子的《論語·子罕》。其基本含義是,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孔子意在告誡弟子與世人,要不斷求索真知,減少自己的困惑;要真誠地待人如己,不為個人得失而憂愁;要勇于實踐,不畏懼任何困難。其中,知與仁是中國文化傳統中經常被同時提及的崇高品德。比如,《論語·也雍》中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意思是聰明人像流水一樣應變,智謀層出不窮;有仁德者意志堅定如山,巍然屹立。又如,《荀子·子道》提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而“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勇則是以知與仁為前提和基礎的。《論語·泰伯》中的“勇而無禮則亂”和《論語·問政》中的“見義不為,無勇也”,都是在強調勇要服從于禮、服務于義。由此可見,正如《禮記·中庸》所言,“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智慧、仁德、英勇是天底下通行不變的品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崇高标準。
知者不惑,對當今亞太各國而言,就是要正确理解、把握本地區的曆史與現實,繼續維護公平正義與和平穩定。鑒往事,知來者。過去幾十年,亞太區域經濟合作之所以蓬勃發展、之所以能創造舉世矚目的“亞太奇迹”,完全得益于和平穩定的環境。其中最為關鍵的曆史經驗即各國相互尊重、團結合作,遇到事情大家商量着辦、尋求最大公約數。當前,國際社會再次站到了曆史的十字路口,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之源的亞太各國不應該有絲毫疑惑與猶豫,應繼續相互尊重、攜手合作,共同守護地區的穩定與繁榮,以此為全球的安全與發展注入不竭新動力。
仁者不憂,對當今亞太各國而言,就是要尊重協調各國的發展需求與人民關切,開放包容、協調平衡、共享繁榮。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亞太地區的發展必然是地區各國共同且可持續的發展。共同的發展,要求亞太各國跳出患得患失的“小算盤”,真正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加強政策協調,切實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共商共建共享,最終實現亞太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可持續的發展,要求亞太各國在發展經濟、平衡協調不同訴求的同時,高度重視平衡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高質量的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産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實現清潔美麗的地區目标。在發展與生态這兩大維度上,亞太地區的成就與貢獻無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世界意義。
勇者不懼,對當今亞太各國而言,就是要堅持命運與共,守望相助,維護好亞太合作的正确方向,有效應對不同維度的各類重大挑戰。亞太各國必須在公平正義、開放包容的基礎上,勇于通過對話協商的和平方式來處理管控内部分歧與潛在矛盾,勇于通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務實方式來抵禦某些“冷戰思維”和“單邊主義”構成的阻礙與挑釁,勇于通過同舟共濟、同心協力的團結方式來應對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糧食與能源安全等當前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全球與地區挑戰。亞太地區的“大家庭”應勇于擔當,以不斷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亞太夥伴關系來引領世界發展方向。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新時代中國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維護團結、勇擔責任。中國堅持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持正确義利觀,緻力于實現全球共同安全與全球共同發展,為包括亞太地區在内的世界各國的持續發展與繁榮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繼續同世界特别是亞太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隻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赢,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這才是亞太乃至全球共同發展、持續繁榮、守護共同命運的人間正道。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31日 02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