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孩子到國外留學,究竟怎麼情況的?是每天微信朋友圈裡的吃喝玩樂嗎?是在哈佛淩晨4點燈光下的埋頭苦讀嗎?長沙新東方學校聯合招商銀行發起的“湘約美利堅,名校探訪之旅”活動之際,紅網時刻記者來到紐約、波士頓、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矶等地名校,傾聽中國留學生不為人知的故事,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揭秘他們在美國的現狀。今天系列報道《看見——直擊美國的湖南留學生》為您帶來《留學生獨在異鄉為異客,他們是如何度過孤獨?》
紅網時刻記者 譚忠欣 美國波士頓報道
不知什麼時候起,留學生在一些人眼裡,似乎成了吃喝玩樂的生存低能兒……遠離了父母的管教,在國外寬松開放的環境裡肯定是花天酒地日夜不息,周旋于party之間旋轉跳躍如一隻花蝴蝶。
“湘約美利堅,名校探訪之旅”四天時間我們走訪九大名校20多名來自湖南的留學生。我們采訪到的事實和很多人想象的色彩缤紛的留學生活完全不同,他們的留學之路更像是一場修行,而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
忍受孤獨——留學繞不開的一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留學生漂洋過海走進異國他鄉,不遠萬裡,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除了要應付高強度的學習壓力,還得獨自面對很多未知的困難,離開父母和朋友後的無助和孤獨,是很多留學生們在出國前不曾想象的。
波士頓大學傳媒廣告大四學生譚嘉婕
“下課後,一個人根本不想回去,因為回到家裡,還是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房子,心裡有種莫名的失落和孤獨。”來自長沙市長郡中學的譚嘉婕,現在是波士頓大學傳媒廣告大四學生,譚嘉婕形容自己剛到美國的第一個月就似冰冷的灰色,甚至是絕望的黑色。“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淩晨時分,她在日記本寫下了留學生活裡的小心酸。
布蘭迪斯大學商科和計算機科學雙專業的大二學生龔佳奧
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國度開始學習生活,雖然每天課業繁重,但是片刻的閑暇也會讓孤獨感乘虛而入。來自長沙市一中國際部的龔佳奧,現在是布蘭迪斯大學商科和計算機科學雙專業的大二學生,她曾深深體會過孤獨的滋味:“記得大一期末的時候,因為需要背很多東西,感覺人都要崩潰了,很晚了一個人坐在圖書館一邊哭一邊背,回寝室的路上,哭着給媽媽打電話說不想讀了,要回國,但是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
我們在這裡采訪了本次行程唯一一位美高學生,來自長郡雙語的龍勁達,住在寄宿家庭,大年三十和父母視頻通話,大洋彼岸的紅紅火火,對比波士頓冷冷清清,極力想掩飾的情緒被媽媽的一句“最近過得還好嗎”徹底擊潰,一個大男孩就這樣潸然淚下。
對抗孤獨——讓忙碌成為生活常态
譚嘉婕最近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忙着寫論文和報告,準備考研。對她來說,這是對抗孤獨的一個好方法。她說:“每天都在忙碌,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孤獨就慢慢地被充實擊退了。”
龔佳奧在課餘時間研究起了做菜。“我感覺自己的廚藝水平都已經超過當地的中餐廚師了。每天晚上給自己做一道菜暖胃又暖心。”把生活打理得有條不紊,把學習和生活平衡得很好,龔佳奧漸漸找到了留學美國的“正确打開方式”。
羅德島設計學院室内設計研究生二年級周嘯海
“戰勝孤獨的過程也是心智成長成熟的過程。經曆了孤獨的洗禮,感覺人生發生了一次蛻變。”來自長沙地質中學的周嘯海,現就讀于羅德島設計學院室内設計研究生二年級。憑借自己精通手繪和3D渲染的“兩把刷子”,已經被邁阿密幾家公司看上,目前正在聯系工作事宜,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他希望用努力付出為留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号。
戰勝孤獨——建立自己的“國際朋友圈”
在布蘭迪斯大學音樂廳前采訪陶芃的過程中,不斷有路過的外國同學熱情地跟她打招呼,很明顯,她的人脈很廣,國際朋友圈也不小。她現在是布蘭迪斯大學國際關系和東亞研究雙專業的大二學生,來自長沙市一中國際部。
陶芃和美國朋友Ambyr的合影
“其實很多當地人都熱情友好,學子不用害羞,大膽地去跟學校的同學交流,不僅可以練習口語,還可以結識新朋友。”陶芃對此很有心得。大一的時候,她也隻和中國人抱團。後來覺得這樣太阻礙圈子的拓展,就開始參加各種社團,主動結交外國朋友。在加入社團後,陶芃的“國際朋友圈”不斷在擴大,絲毫也沒有影響到她和中國朋友的交往。
陶芃和美國朋友 dominique 的合影
陶芃不僅性格開朗,活潑可愛,自信大方,對于留學生如何融入當地文化和社交也有自己深刻的思考和認識。“我覺得跟外國人交往,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相互尊重。在遇到交流問題時,雙方都要開誠布公,勤于溝通。”
對海外學子來說,融入留學新環境固然重要,但也要尊重自己的文化背景。陶芃說:“我們有自己的文化觀念,對于不認同的事,不必為了保持關系而違心迎合。有了做自己的勇氣,才能在海外交到真心的朋友。”
享受孤獨——找到目标才有方向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來自長沙市一中的彭峥一,在布朗大學哲學和計算機的學習中找到了最契合的心靈氛圍。布朗大學,美國第七古老的大學,1764年創建,常春藤八校中最自由開放的一所學校。古老的紅磚和校園外的整個低調謙遜的普羅維登斯城的紅磚融為一體。
彭峥一在布朗大學的圖書館學習。
彭峥一獨自一人住在一個大寝室裡,每晚都在台風前寫作,編寫代碼,他常常一個人人來圖書館,就在負一樓一個小小的角落裡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他告訴記者,這一張桌子和這一張椅子幾乎是他的專屬座椅,這個角落幾乎成為了他一個人的專屬空間。
問到是否有孤獨的感覺,他說回答記者:“準備學習的過程是緊張充實的,哪裡有時間孤獨,學習考試或者挑戰過後又被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悅所包圍,哪裡有心思孤獨?”充實的人各有各的充實,空虛的人各有各的空虛。在我們看來,彭峥一不僅戰勝了孤獨,而且在享受孤獨。
“思考 提升 學習”是他形容自己的三個詞語。這個全身上下散發着理性光輝的男生用充滿哲學的詩意和我們談起了布朗大學的生活。
潛心忙碌的時候哪有時間孤獨,忙碌過後收獲和喜悅的時候哪有心思孤獨?願我們一直在這樣的理性的積極心态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附:“湘約美利堅,名校探訪之旅”活動群,更多詳情可加群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