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在哥哥李延年的歌聲中李夫人翩翩起舞,來到了漢武帝的心中,從此六宮粉黛無顔色,萬千寵愛在一身。
人世間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美人遲暮,将軍白頭。”
不知是幸與不幸,李夫人在年輕時就撒手人寰,将美麗定格在最輝煌的一刻。
佳人已逝,漢武帝卻難以釋懷,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此時,有方士齊少翁自言能施展招魂之術,于是,未央宮中搭起帷帳,搖曳的燭光中,李夫人袅袅婷婷的長袖廣舒——
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
歌聲響起時,時光倒流,昨日重現,漢武帝潸然淚下——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珊珊來遲?
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君王擁有一切,卻輸給了命運,而藝術讓時間停止在了最美的一刻。
皮影戲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
極盛時期,王府豪門望族鄉紳都會請名師刻制影人,蓄制精工影箱,私養影班,一時間攀比成風。
在民間鄉鎮,大大小小的皮影戲班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無論是喜慶豐收、逢年過節、嫁娶宴客都少不了搭台唱影。一個廟會甚至可以出現幾個影班搭台對擂唱影,熱鬧非凡,其盛況可想而知。
到了清代後期,社會動蕩,連年戰亂,萬業凋零,民不聊生,皮影戲亦不能幸免于難。
可美好的東西總是會留存下來,因為有一群不改初心的大國工匠,他們不論經曆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冷落,從來都是一步一個腳印,不肯低頭折節,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裡,都會開出最美的花兒——
汪海燕,陝西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就是這樣的令人欽佩的藝術家。
走入書院門,跨進汪海燕的工作室,你就走入了光影的世界,漢武帝曾經的夢境——
美輪美奂的藝術品讓人歎為觀止,方寸之間的世界是如此的精美絕倫。
隔着燈影,劉關張唱一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崔莺莺歎一聲入骨相思無人知;白娘子舍棄千年道行卻隻為人間煙火……
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汪海燕雕刻了歲月,歲月也成就了她——華縣皮影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獲獎無數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創作了無數經典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
功成名就汪海燕并不滿足,她深深地懂得,隻有海納百川,融入全球化的國際化舞台,才能讓皮影藝術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于是,她創作了《趕牛上山節》《高山牧場生活》《戀之舞與舞蹈節》等表現瑞士人曆史和生活的一系列作品,被瑞士博物館收藏;意大利奢侈品品牌芬迪專門請汪海燕老師為其設計LOGO,有着葫蘆、蓮花、寶劍、寶扇圖案的LOGO一經亮相,就豔驚四座;可口可樂公司、騰訊、百度等企業也紛紛上門求購汪海燕老師的設計……
子承父業,是中國的傳統,但在汪家,卻是女承父業,汪海燕的父親汪天穩是“中國皮影第一刀”,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中國著名皮影大師李占文的弟子。在父親幾十年的言傳身教下,汪海燕盡得真傳,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光耀皮影藝術,本人卻毫無驕矜之态,低調示人。凡是與汪海燕老師有過交往的人,無不被其精湛的技藝,禮下于人的謙虛所折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汪海燕,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木蘭姑娘的新故事——她必将肩負重任,讓古老藝術穿越時空,貫通中西,如北方佳人,遺世而獨立。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隻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煥發創造的活力,汪海燕做到了。
(關注龍貓,分享旅途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