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對什麼感興趣,有時候我們做父母的真心猜不到。
之前因為工作需要,我買過一本書《腸子的小心思》,這是一本大人看的科普讀物,主要寫了人體的腸胃系統是怎麼回事。其中又重點描述了微生物在我們腸道内發揮的重要作用。
也許是裡面漫畫形式的插圖跟我兒子一貫塗鴉的風格比較接近,他一下子就被這些插圖吸引住了。
除了看到書的當時就讓我講了好幾頁附有插圖的内容之外,自己還照着畫過幾幅畫,并且,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會時不時把這本書拿出來翻翻。
直到前陣子,我給他找到一本DK的《微生物大百科》繪本,他一下子就兩眼放光,從此抛棄了那本全是字的《腸子的小心思》,開始研讀起《微生物大百科》來。
這本繪本系統介紹了微生物。它從微生物的概念、分類開始說起,就細菌、病毒、藻類、真菌、古生菌五大類開始逐一介紹每種微生物的形态、屬性等等。
書本最後還把人類認識微生物的曆史按照發展曆程總結了出來。
微生物究竟是什麼?它們長什麼樣子?它們對我們人類有什麼作用,通過這本繪本,孩子們就能獲得直觀印象和感受。
2.為什麼要認識微生物?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微生物我們看不見摸不着,跟我們的關系也不大,似乎沒有必要去了解。
但其實,微生物在我們身上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類曾經因為不認識微生物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1846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裡,一位在産科工作的28歲年輕醫生依格納茨·塞麥爾維斯對于醫院一個奇怪的現象産生了疑問。
這家醫院共有兩個診室給婦女生産,第一診室的死亡率相當高,平均每年約有600~800人在此因為産褥熱而失去生命,而第二診室平均隻有60名婦女因産褥熱喪生。
當地人們都知道第一診室的情況,誰都不想進第一診室生産,但醫院的規定隻按日期分配,并且嚴格遵守。為此,同樣的分配比例下,兩個診室接待的産婦數量是相當的。
而且,産婦生産後患病去世的病症,在醫院外也沒有肆虐,當時家庭接生也很少有産褥熱發生。因此,第一診室就成了當地死亡的代名詞,人人對其談虎色變。
他分析下來,這兩個診室唯一的差别是:在第一診室接生的是醫生和醫學院學生,而在第二診室接生的是助産士和她們的學生。
當時的醫生,包括塞麥爾維斯的上司在内,他們都認為産褥熱是由于這座城市上空的有毒大氣造成的。隻有塞麥爾維斯堅持要找出這個原因。
第二年,他最欽佩的同事,一位法醫病理學家柯勒什克因為做屍檢時被割破了手指而病死。塞麥爾維斯在閱讀驗屍報告時,震驚地發現他同事病死的症狀和第一診室中見到的病症十分相似。
這一點啟發了他,他開始懷疑有什麼我們看不見的感染微粒從割破的手指進入了體内,同樣的原因也讓那些在第一診室的産婦走向死亡。
而且,有力的推斷還來自于另外一個現象:第二診室的助産士不做屍檢,而第一診室的醫生和醫學院學生常常從屍檢房出來後直接前往第一診室。當時的醫生們根本不會換衣服并徹底清洗雙手。
思及此,塞麥爾維斯開始在第一診室的入口放一盆漂白水,并讓手下醫護人員進入診室前用它洗手。這項舉措立刻産生了效果,在進行幹預後的第一年内,産褥熱造成的死亡率下降到1%左右。
塞麥爾維斯自此确信自己是正确的。不過遺憾的是,他的發現觸怒了當時年高位重的保守派醫生。盡管現在看起來不可思議——事實明明白白地擺在眼前,但當時的醫學權威沒辦法一下子接受原因出自自己,是由于他們的不當操作造成了極高的死亡率。
因此,塞麥爾維斯任職期限一滿,就遭到了醫院的解雇。他在1860年出版了一本書,闡述了自己的理論,但始終沒有得到認可,後來他還被關進了一家精神病院,最後因為嘗試逃離而被警衛打死。
塞麥爾維斯的人生令人唏噓。随着微生物學的發展,醫學界的權威人士終于意識到了他這個推斷的正确性。可惜的是,在微生物學發展史上,塞麥爾維斯盡管為這個正确理論付出了努力和沉重的代價,但并沒有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微生物大百科》上的另一案例
在《微生物大百科》這本書末尾總結的大事年表上,隻寫了1862年由法國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證明了緻病菌的存在。并且,他發現了一套消毒的方法,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巴氏消毒法”。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前人的努力下,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更科學、更安全的社會。科學家們在探索宇宙探索宏觀空間的同時,也在往微觀世界探索。人們對微生物的的研究還有更多更廣的空間有待發掘。
就像《微生物大百科》說的那樣,人體内的細菌比人體的細胞還要多,它們總共可達2千克之重。而大部分細菌都是對身體有益的,隻有一小部分對身體有害的細菌叫作緻病菌。這些對身體有益的細菌發揮的功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它們可以幫助身體鍛煉免疫系統,也可以幫助腸道消化食物。
在《腸子的小心思》這本書裡提到,一個人體型的胖瘦甚至都和腸道内的菌群種類有關。微生物學家甚至發現:你喜歡吃什麼,想吃什麼,也許不是你自己想吃、喜歡吃,而是你體内的微生物在控制你産生這類想法。不過,具體微生物影響一個人的方式和程度,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的探索。
所以,對我們身體如此重要的微生物,它們構成的人類看不見的世界,不僅要讓孩子去了解已有的知識,更期待我們的孩子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更多的真知。
4.有趣、有益,讓孩子愛不釋手《微生物大百科》這本繪本出自圖解工具書權威英國“DK”出版社,作者是英國著名科普明星史蒂夫·莫爾德,他們強強聯合,制作出了這本内容豐富、科學嚴謹、圖解清晰又有趣的繪本,把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科學總結成了篇幅不長不短的圖示讀物,讓孩子能夠通過一本書開啟微生物世界的大門。
顯微鏡下的細菌、病毒、藻類、真菌,一個個奇形怪狀,就像外星人一樣,特别吸引孩子的眼球。我兒子對其愛不釋手,喜歡到有了要複制一本的沖動。
其中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知識,比如緻病菌的傳播、人體的防禦機制,以及抗生素的功用,病毒的感染機制等等,用畫面的形式解釋得清楚明白,孩子們在看繪本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為什麼要講衛生,并且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确的。
當然,最有趣的還是那些在顯微鏡下露出真身的微生物,他們被設計成有鼻子有眼的卡通形象,一下子就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也能讓他們更好地記住什麼樣的小人兒就是細菌或病毒。
其中最令人驚歎的微生物水熊,它的長相在我看來就像羊皮筏子上充氣的羊皮,比羊皮筏子還醜,但它居然是生存能力超強的“巨型”微生物——長0.5毫米左右,不吃東西都能存活30年。絕對是讓人過目不忘的微型動物。
總之,這本兼具科學性和趣味性的繪本,非常值得我們去讀一讀。我們大人,也未必知道這麼多關于微生物的知識,如果家中有孩子,更可以借此機會和他一起讀一讀,了解我們所不熟悉的微觀世界。
對于那些從小就喜歡閱讀百科類書籍的小朋友來說,這本書更是不容錯過的一本。從動植物到微生物,從宏觀到微觀,都是我們這個地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讓孩子開闊眼界的一個很好方式。
有趣、有益,誠心推薦這本書給大家,希望你們會跟我兒子一樣愛上這本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