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寫作手法是什麼意思?你是不是有這麼一種體驗: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總有一些概念似懂非懂,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修辭手法寫作手法是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你是不是有這麼一種體驗: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總有一些概念似懂非懂。
“伏筆”“鋪墊”“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互文”“取消句子獨立性”“升華”“移情”“曲筆”“意境深遠”“蒼涼悲壯”……嗡嗡嗡嗡嗡嗡……
在語文課上,老師一遍又一遍地講着,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聽着,這些“外表華麗”卻“不知所雲”的詞彙。
這些詞彙,就像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将我們阻隔在“文學素養”之外。很多小夥伴看到這些大山就怕,從而放棄了“勇攀高峰”的夢想,忘記了“書山有路勤為徑”的教誨。
而一個學生開始啟蒙的标志就是:他開始對這些“又深又硬”的詞彙感興趣了。其實仔細想想,如果有那麼幾個詞,我們怎麼想也想不通它的内涵,以至于我們吃飯的時候可以在腦海中把它們翻出來品品,晚上睡覺前也可以翻出來品品,就跟品茶一樣,一旦什麼時候想通了,就仿佛突然品出了茶的味道,這個過程,似乎也蠻有趣的。
我就常常在内心深處審問這些字這些詞,也常常品出其中的一些“味道”。今天,就把我想通的一些東西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在中學語文階段,我們是不是經常聽到這兩個詞——“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很早以前就接觸了,“表現手法”可能晚一些。雖然經常聽到,但很多小夥伴卻并不知道它們究竟意味着什麼。以至于很多小夥伴常常會問出這些問題:“對比”到底是屬于修辭手法還是表現手法?為什麼每個語文老師在總結歸類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時,都會與别的老師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區别與聯系又是什麼?手法、藝術手法、寫作手法、表現手法……有什麼不一樣?
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首先你要搞清楚的就是:什麼是“手法”。
首先,我們大家要明白的是:寫作,是一門技藝。從這個角度說,寫作與煮飯、遊泳、畫畫……是沒有本質區别的,它們都是技藝。隻要是技藝,那麼,其中就一定會有技巧。做飯是有技巧的,要不然我為什麼每一次下廚的時候都要上百度搜攻略……遊泳是有技巧的,要不然遊泳教練是幹嘛的……所以呢,以此類推,寫作這門技藝活,它也是有技巧的。
哦,什麼是技巧呢,這真是一個亞裡士多德式的問題……技巧嘛,說到底就是它能幫我們省事兒。比如說,我之前把手機裡的照片傳上電腦,總是先把手機中的照片存到手機端的百度網盤,再将手機端的百度網盤和電腦端的百度網盤同步,再從電腦端的百度網盤中下載照片。後來,我有一個朋友(非“無中生友”)跟我說:傻……!原來,直接用賬号登錄手機自帶的“雲服務”,直接就可以下載照片了。知道這個技巧後,我傳照片就省事兒多了。
所以啊,技巧就是為了省事兒。寫作技巧也不例外。後面我會講寫作技巧是怎麼幫我們省事兒的。
既然寫作技巧可以幫我們省事兒,那我們就應牢記它們啊!于是,古往今來的那些文人騷客們,就把一些好用的寫作技巧給總結提煉出來了,然後還給它們安了一個比較文藝比較好聽的名字,就是“手法”啦。那以前寫文章都是用手寫的嘛,然後“法”就是“方法、技巧”嘛!所以顧名思義,“手法”就是“用手寫文章時的方法和技巧”嘛!
所以,講到這裡大家開始明白沒?手法、文學手法、藝術手法的本質就是“寫作的技巧”。累死我了……
既然“手法”就是寫作用的技巧。但是寫作也分很多塊啊!據資深語文名師曾老師總結,一個标準的寫作流程應該分這麼四塊:審題立意、謀篇布局、選材充綱、遣詞造句。
既然寫作可以分很多塊,那寫作的技巧當然也可以分很多塊啦!有的技巧呢,是教你怎麼設計整篇文章的結構的,這種技巧的切入點就比較大,所以曾老師一般把它叫“大技巧”(有點難聽),當然,叫得好聽一點就是“大手法”啦。
那有的寫作技巧呢,它是教你怎麼把一個句子寫好寫美的,這種技巧的切入點就比較小。所以曾老師一般把它叫“小技巧”,叫得好聽點,就是“小手法”啦!
所以呀,大手法關注的是怎麼謀篇布局,小手法關注的是怎麼遣詞造句。
所以現在大家搞清楚手法是什麼,以及手法怎麼分類了嘛?搞清楚了我們就進入下一闆塊:什麼是表現手法以及什麼是修辭手法。累死我了……
什麼是修辭手法呢?這個名詞我們從小聽到大,以至于别人在我們的耳邊提起這個詞時,我們的内心不會泛起哪怕一絲絲的波瀾。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的内涵?又有多少人真的懂得運用它?呵呵。曾老師寫過的文章應該超過100萬字了,但是至今不敢說自己能對“修辭手法”駕輕馭熟。怎麼感覺語文跟許許多多的行業一樣:入門容易精通難……
好,不扯了,回歸正題,修辭手法,顧名思義就是“把詞語修整一下修飾一下”的技巧。所以呢,這種手法它的切入點就比較小,它關注的是一個詞一個句,它教你怎麼把一個句子寫好寫美。所以修辭手法的作用範圍一般是一個句子。所以我們經常聽說“比喻句”“拟人句”,但你應該從未聽過“這篇文章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辭手法”這種說法。當然,也有人用修辭手法來謀慮整篇文章的。不過那是很高手的級别了,在此暫且不論。
所以呢,修辭手法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小技巧小手法。
那什麼是“表現手法”呢?還是顧名思義(這個詞的出現頻率好像有點高),表現手法,那就是把一個東西表現出來的手法嘛!
如果你做過多媒體,你會發現,圖片雖然可以展現色彩和線條,但是圖片不能承載聲音啊!視頻雖然可以承載聲音,但是視頻不能散發氣味啊!所以啊,各種“媒體”,它們的表現能力都是既有限的。一路走來,你會發現,隻有文字,隻有文字的延展性是無窮無盡的。文字能表現你想表現的一切事物。這也許就是語文是必修課而美術音樂隻是選修課的原因吧![狗頭保命.jpg]
雖然,文字的表現能力是最強的。但是,表現得好與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在《簡·愛》中,簡·愛說:我感覺我腦子裡還有很多東西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哎,意不稱物,詞不達意,寫作的兩大千古難題。
為了把一個東西(聲音、氣味、圖景、情感、思想……)表現好,文人們把一些好用的“表現事物”的方法技巧總結并提煉出來,就成了“表現的技巧”,也就是“表現手法”了。
然而,表現一個東西,是這麼容易的麼?三言兩語能表現得清楚麼?很多時候,你要把一個對象徹底地表達得清清楚楚,就不得不大費周章。通常,沒有一二個文段或者一篇文章的篇幅,是搞不定的。
所以,一般表現手法的切入點都比較大,它處理的範圍通常就是一篇文章,或至少是一個文段。所以曾老師把它叫“大手法”。我們很少聽說某篇文章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但應該經常聽說某篇文章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比如說,《白楊禮贊》這篇文章用了“象征”的表現手法。
好了,講完了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我們來回答一下之前的一些問題:
The first one, 對比是修辭手法還是表現手法?坦白說,這個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我們沒必要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多少種寫法。“對比”它既是修辭手法也是表現手法,因為對比既能用來修整一個句子,也能用來謀篇布局。
比如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這句話就用了對比的手法,因為這時候對比用來遣詞造句,所以我們能說它不是修辭手法嗎?比如說,《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就用了對比的說法來謀篇布局,寫出了魯迅對阿長的态度的先後變化,這時候,對比用來謀篇布局,表現了魯迅對于阿長的感情,我們能說它不是表現手法嘛?語文畢竟不是數學,很多知識點都沒有截然分離的界線,所以,在語文學習中,獨立思考特别重要。老師教授的東西,你要自己去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是這樣呢?
第二個問題,“藝術手法”“寫作手法”“表現手法”這些亂七八糟的概念之間有什麼區别?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區别。“藝術手法”和“寫作手法”通常而言都是泛指寫作中能用到的一切手法,包括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表現手法”通常而言就是與“修辭手法”相對的“大手法”。
第三個,寫作手法如何幫我們省事兒?很簡單,就拿“比喻”這一修辭手法來說,如果你要向一個沒見過鲸魚的人形容鲸魚噴出的水柱是什麼樣的,你可能很難說清楚。比說你說,噴出的水柱很高,噴到半空會散開……那是有多高?怎麼散開的?其實,你隻要直接告訴他:鲸魚噴出來的水柱像公園裡的噴泉,就可以了。這叫“就近取譬”,這就是比喻能幫我們省事兒的原因了。
好了,關于“手法”和“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我們今天就先聊到這兒,各位小夥伴還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在留言區留言,曾老師下期解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