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經過XX過濾的自來水能否直接喝,我說【其實,就“可不可以”喝的問題來說,合格的自來水不用過濾也可以喝——帝都的自來水,不合格的幾率很小吧?當然,這個“可以”喝,隻考慮安全性不考慮口感。】有幾位網友就杠上了,說“合格也隻是出廠合格,末端難說”。然後就有網友提出“二次供水”“管道老化”等等,指出自來水是不安全的,需要過濾淨化或者燒開。
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認知。
“自來水”是生活用語,在法規裡的名稱是“生活飲用水”。
在不同的地區,限于經濟條件,自來水有“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的形式。此外,直接從水源取水(比如井水、泉水、溪水、河水等等),成為“分散式供水”,也是生活飲用水的一種,但不在“自來水”的範圍内。
“合格”的自來水并不僅僅是“出廠合格”
生活飲用水有一個國家标準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标準》,其中的要求是這樣的:
在微生物指标中,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要求大腸菌群等指标是“不得檢出”,而菌落總數是不超過100/毫升。而小型供水和分散供水,水質标準要低一些,菌落總數放寬到了500/毫升。也就是說,就微生物指标來說,自來水遠遠要比“天然”的井水、泉水、溪水等更有保障。
這裡說的“保證用戶飲用安全”,是針對用戶取到的水,并不需要用戶進一步處理。也就是說,法規要求的“合格自來水”,是指家裡放出來的水合格,而不是許多人以為的“出廠合格”。如果經過了管網以及二次供水使得自來水細菌超标,依然是自來水公司需要承擔責任的“不合格自來水”。
就像任何食品一樣,我們隻能說“合格的産品是安全的”,監管的作用在于保障産品合格。在不同的地區,因為監管力度的不同,“不合格”的情況不可避免地存在。但像北京這一類的大城市,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基本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應該還是可以信任的。
淨水器未必增加水的飲用安全性
在各種淨水器的宣稱中,都宣稱會除去“細菌”“砂土”“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等,從而變成“直飲水”。
正常運行的淨水器和淨水操作确實具有這樣的功能。
不過,如果進入淨水器的本來就是合格的飲用水,“淨化操作”就未必增加安全性。
除了前面說的細菌問題,淨水器宣稱能夠去除其他“有害雜質”。需要強調的是,自來水的标準中本身也包括了各種有害雜質的指标,目的是保證前面截圖中提到的“生活飲用水中化學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
其實,通常所說的自來水需要燒開了喝,不然會“拉肚子”,針對的隻是微生物。因為燒開
隻能殺菌,如果其中存在重金屬以及其他有機污染物,燒開是無能為力的。
淨水器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鈣鎂等礦物質,以及吸附一些有機污染物。在數據上,去除“有害雜質”是提高了安全風險——但它本來的風險就很小,即便“不提高”對健康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實際上,這種“進一步提高安全性”的操作建立在“規範使用淨水器”的基礎上。而在現實中,并不是每個用戶都能規範地使用淨水器,也就反而可能造成細菌滋生。比如網友提供的這個案例:
淨化水的主要價值主要在于改善口感
這并不是說淨水器和淨化水沒有意義。
水的口感受到pH、礦物質以及其他雜質成分的影響很大。适當種類和含量的礦物質、适當的pH,水會更好喝。而很多自來水的硬度高,口感較差,有時候餘氯含量較高,甚至能到被嘗出來的程度。含有一定量的餘氯是自來水保持衛生的必要條件,并不會危害健康,但對味道和口感可能會有明顯的影響。
把水燒開,是去掉餘氯、減少鈣鎂離子的有效手段——我們看到的“水垢”,就是沉澱下來的碳酸鈣和碳酸鎂。
所以,不管是把自來水燒開,還是進行過濾淨化,主要都是改善口感——所謂的“更安全”,基本上是一種“更安心”的撫慰。
水的pH和硬度對于它與食材的反應會有明顯影響。尤其是泡茶,淨化水泡出來的通常比自來水好得多。
什麼樣的自來水可以喝
中國很大,各地的市政與監管水平也參差不齊。我們說“合格的自來水可以直接喝”,網友的反應是“我怎麼知道它是不是合格?”
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反應。其實對于自來水來說——尤其是較大規模的集中式自來水供應體系,隻要不出事故那麼水質基本上是穩定的。隻要“感官性狀”,比正常如清澈、無異味,那麼基本上也就是合格的。
在極端的情況下,比如管道破裂或者水源污染,那麼影響的是大面積人群,那麼自來水公司不會無動于衷。對于消費者來說,需要注意的可能就是相當長時間沒有使用的水龍頭,管道中可能存在生鏽等問題——不過這樣的水,外觀氣味與正常的水相差太大,正常人大概都不會去喝。
如果是法規中說的“小型集中式供水”或者“分散式取水”,那麼水質監控與消毒處理的能力就較為欠缺,這樣的水,也就需要謹慎對待,處理之後再喝。
當然,如果你去問自來水公司或者許多專家,他們都會告訴你“最好燒開了喝”——因為燒開了喝完全不會有問題,而告訴你可以直接喝對他們也沒有任何好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