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2》中的新寵當屬它了,戲份很足的小型恐龍,擅長突破障礙橫沖直撞,在宣傳海報中介紹它是冥河龍。
冥河龍 是厚頭龍下目中的一屬,生存于白垩紀末,距今約6500萬年前。其學名意為“來自于冥河的惡魔”。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下目: 厚頭龍下目 Pachycephalosauria
科: 厚頭龍科 Pachycephalosauridae
屬: 冥河龍屬 Stygimoloch
多刺冥河龍與人比例
模式種:多刺冥河龍(S. spinifer)
是在1983年由英國古嵴椎動物學家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與德國古動物學家漢斯·戴爾特·蘇伊士(Hans-Dieter Sues)所叙述、命名。
多刺冥河龍的頭骨複原模型
冥河龍的特征是顱頂高而狹窄,顱頂後方有多個角刺,一根大型角刺周圍環繞者多跟小型角刺。
冥河龍的圓形頭顱較小,兩側稍為平坦,成梨狀。
冥河龍的顱頂雖然較小,但頭部其他頭飾比其他厚頭龍類的頭飾還長。冥河龍的鼻部上有短、圓錐狀凸起,而頭顱後側有一對往後生長的尖角,這對尖角大約有15厘米,這對尖角附近另各有2、3根小角。
這些頭飾的功能仍不清楚,推測:頭顱的尖角可能作為展示物用,或者用來抵抗掠食動物,或者在同類競争中角是在側面碰撞時擊傷對方用。
分類的争議
在2009年,傑克·霍納與M.B. Goodwin發表正式研究,比較這三個物種的顱頂形狀、尖刺與骨瘤的分布。傑克·霍納等人表示,冥河龍、龍王龍的标本都是幼年個體,而厚頭龍(又名腫頭龍,學名:Pachycephalosaurus)的标本則都是成年個體。
另外,這三個屬(冥河龍、龍王龍、厚頭龍)生存于相同時期的相同地區,使這些科學家更推測它們是同一物種的不同成長階段,而在成長過程中,尖刺、骨瘤停止成長、顱頂增厚,形成厚頭龍的顱頂形狀。在2010年,尼克·朗裡奇等人也提出類似的研究結果,他們認為顱頂平坦的厚頭龍類,其實是圓顱頂的厚頭龍類的幼年個體。
冥河龍出現在2018年的《侏羅紀世界2:失落王國》中,在此之前擔責任影片顧問的傑克·霍納曾竭力的反對,他認為影片中不應該出現存有争議的物種。
能撞破厚牆?不受傷?是真的嗎?
早期的研究:厚頭龍因為大型的骨質顱頂而着名,厚度可達25厘米,可安全地保護腦部不受撞擊的傷害。顱頂後方有骨質瘤塊,延緩對頸椎的壓力,在強烈碰撞時不會發生脖子脫臼的情況。
現在的研究:成年個體的頭骨無法适當吸收沖擊力道,頸椎與前段背椎顯示頸部呈S形或U形彎曲,所以不能承受強大的壓力與撞擊。在2012年的一份研究,發現厚頭龍的一個标本具有疑似碰撞受傷的病理。該研究也提出,其他厚頭龍标本的原本被鑒定為骨頭吸收、化石埋葬時被碰撞的痕迹,其實都是類似的碰撞行為導緻的。
在影片中它撞破厚牆和鐵門有誇大的成分,但是把人撞飛确實有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