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腹瀉病是指以腹瀉為主症的一類疾病的統稱。是目前危害家兔的重要疾病之一,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尤其是對幼兔危害最大。引起腹瀉病的因素很多,與飼料、應激、氣候、原蟲、細菌、病毒等有關。要想明确單一的某種原因頗為困難,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于病因明确的腹瀉,如球蟲病、泰澤病、魏氏梭菌病、輪狀病毒病等,已在前面介紹過,不再重複。這裡重點要介紹的是由于飼料和飼養不當而引起的腹瀉病。
一、兔腹瀉病病因
臨診病例及研究結果表明,引起腹瀉病的各種誘發因素主要與飼料有關,飼料似乎是原發性關系,細菌的作用似乎是繼發感染的結果。飼料,特别是高能量、低粗纖維飼料能直接或間接引發本病。
1、由高能量、低粗纖維飼料引起。日糧中适宜的粗纖維含量,能刺激胃腸道黏膜,增強其活力,防止細菌黏附,呈現保護作用,并能維持胃腸肌肉系統的緊張性,對消化物的運動、稀釋及糞便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日糧中粗纖維含量低于5%時,則死亡率大大增加;高能量(高澱粉)飼料含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極易引起盲、結腸碳水化合物過度負荷。
2、斷奶不久的仔兔常因貪食過多飼料而發生腸鼓氣,并引起腹瀉。
3、兔吃食不潔的飼料、腐敗飼料、有毒植物、沾污有農藥的飼料等,往往引起腹瀉。
4、飼草水分過多,特别是青嫩飼料,采食後也易引起腹瀉。
二、兔腹瀉病病理過程
1、盲、結腸碳水化合物過度負荷。是指飼料中如果含大量澱粉,小腸難完全消化,那麼未經消化的澱粉即到達盲、結腸,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積聚過多,并在此分解發酵,最終出現以下現象。
(1)産生大量揮發性脂肪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這些脂肪酸增加了後腸液體的滲透壓,将水分由血液吸至腸内。
(2)細菌大量增殖,産生毒素,損傷盲腸、結腸黏膜,改變其通透性,使電解質和水分滲到腸内。
(3)毒素被吸收,損害神經系統,引起急性腸原性毒血症。已知的毒素有産氣莢膜梭菌的Iota毒素和頑固梭菌、螺形梭菌、魏氏梭菌及大腸杆菌的毒素等。以上病理過程,最終引起病兔腹瀉脫水、中毒而死。
2、腸道菌群失調。腸道菌群依賴于宿主條件、飼料、藥物及菌群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關系。正常菌群如果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與宿主之間的平衡關系遭到破壞而發生質和量的變化,就會産生菌群失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比例失調。如正常腸道厭氧菌與需氧菌的比例為1 000∶1,革蘭陰性菌與陽性菌的比例為1∶3。失調時其比例發生重大改變,經常是常住菌的某一成員極度過盛繁殖或有時是外襲菌大量增殖。如正常盲腸中大腸杆菌含量為每克糞便10,腹瀉時可達10以上,革蘭陰性菌大量增加,革蘭陽性菌極少甚至絕迹。不僅比例失調,而且腸道緻病菌數量大為增加。
(2)自身感染。如大腸杆菌的自身感染。
(3)定位轉移。微生物在腸道内有一定的區系分布,這是由于環境的理化特性,如含氧情況、pH值、氧化還原電勢、營養源及其性質、黏膜面的分泌和組織學特性等的不同,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失調時定位發生很大變化,如前段小腸很少有大腸杆菌,腸炎時可大量出現,甚至可轉移到呼吸道或泌尿道中。
(4)代謝産物的作用。微生物所形成的内外毒素,能引發腸源性毒血症。
(5)定植耐性的降低。正常腸道的厭氧菌對潛在的病原菌、需氧菌的定植有生物拮抗作用或屏障作用,能使機體抵抗力提高,這種作用稱定植耐性。此定植耐性決定于耐性因子厭氧菌。所以,保護厭氧菌的絕對優勢是提高拮抗作用的必要條件。當其失調時,這種颉颃作用降低,緻病菌大量增殖。
三、兔腹瀉病症狀
病初,胃腸黏膜淺層輕度炎症,僅表現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和糞便帶黏液。随着炎症的加劇,胃腸道内容物的停滞,病兔拒食,精神遲鈍。有時先短時間便秘,後拉稀。有時腸管鼓氣,腸音響亮,拉稀糊狀的惡臭糞便,并混有黏液,肛門周圍沾污稀糞。有時出現嚴重的腹瀉,病兔脫水,眼球下陷,面部呆闆,迅速消瘦,體溫升高而在短期内降至正常以下,很快死亡。
四、兔腹瀉病防治
1、日糧中保持适宜的粗纖維水平,避免喂高能量低纖維的日糧,一般日糧中粗纖維的适宜含量為:哺乳仔兔為8%~10%,幼兔為11%~12%,青、成年兔為14%~16%。日糧中蛋白質的适宜含量為:哺乳仔兔為18%~20%,幼兔為16%~18%,青、成年兔為14%~16%。日糧中消化能的适宜含量為10.0~13.0兆焦/千克。加強飼養管理,嚴禁飼喂腐敗變質的飼料,根據氣候情況,合理飼喂多汁青綠飼料,保持兔舍清潔幹燥。對斷奶不久的幼兔,要控制青料的喂量和定量給予優質的精料。
2、本病病重時,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病初、病輕時用抗生素和補液治療有一定效果。在兔群發生腹瀉時,應停喂青綠多汁飼料和精飼料,改成飼喂幹草,可有效地控制發病。待康複後,喂正常飼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