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類一胎最多能生多少個孩子嗎?從目前的記錄來看,1971年時意大利的一位女性一胎生下了15個孩子,遺憾的是由于孩子體重太輕,最終都夭折了。
當然,懷多胞胎的女性身體負擔也更重,承擔的生育的風險也更大。
孕媽媽
這時就有人感到疑惑,為何人類偏偏要忍受胎生的煎熬呢?明明許多動物依靠下蛋也能傳宗接代。顯然,如果選擇像鳥類等動物一樣用卵生的方式繁衍後代,那麼生“多胞胎”就變得很簡單了。
卵生
在進化的道路上做出這種選擇難道是因為喜歡挑戰極限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生物的演化史,來看看人類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
胎生更符合人類進化的需求地球在發展的進程中,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生物”,它們的習性特點各不相同,繁殖當然也是。以動物為例,比較常見的就是卵生和胎生兩種方式,哺乳動物一般都是通過胎生的方式繁衍的,但是從數量和生産難度上來說,明顯“卵生”更勝一籌。
部分卵生、胎生動物
既然如此,在進化道路上屢次做出“機智選擇”的人類為什麼選擇了胎生呢?其實從人類誕生演化的曆史就能看出,胎生更符合人類的需求。實際上,從我們的祖先選擇進化大腦時就已初見端倪,對于進化這件事我們往往“不走尋常路”。不過,作為聰明人我們還是會審時度勢的。
從恐龍滅絕開始,哺乳動物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崛起,就說明了“時代變了”,當時的環境對哺乳動物更加友好。為什麼這麼說?比如在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冰期時地球上的氣候變得寒冷幹燥,而曾經依靠卵生站在食物鍊頂端的爬行類此時都會采用冬眠的方式應對,哺乳動物則不需要。因為相較于爬行類堅硬的外殼,哺乳類的毛發和厚厚的脂肪就像是自帶“羽絨服”。
即便在北極也不怕冷
所以從氣候的影響來說,哺乳動物更占優勢。再者就是卵生和胎生的差異,首先來聊聊卵生。卵生最大的兩個優勢就是“超級能生”且生産對母體影響小,通過這兩點,卵生的“容錯率”就更高了,畢竟“小号”練廢了還有更多的“小号”。
但這也就決定了後代的質量不會太高,因為它們從母體吸收到的營養相對胎生來說會更少,也正是這樣,導緻卵生或許可以産下很多“孩子”,可孩子成活的概率就要看運氣了。
卵生能存活的幼崽不多
其次是胎生,看起來胎生的優勢都像是劣勢,比如說一胎隻生一個或幾個,懷孕的周期長,并且生産對于母體的傷害很大。但這是符合哺乳動物發展趨勢的,大家确實就是朝着“少而優”的方向進發,更加熱衷于培養少個後代,而不是像卵生一樣以數量取勝。
假如說問你一隻小雞和一隻小狗,誰的智商更高一些,想必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小狗。結果很明顯,汲取了更多母體營養且在出生後被母體傾注更多精力養育陪伴的小狗,确實會聰明得多。對于人類而言同樣如此,僅僅依靠數量不斷淘汰進化出強大的基因,這速度看起來太慢了,我們需要智商更高或者維持在正常水平的後代。
胎生更符合社會發展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在人類誕生的那個時代,氣候等多種元素導緻哺乳動物才是發展的主流,而哺乳動物一般都會選擇以胎生的方式孕育後代。因此,人類的這種選擇不僅符合主流也更符合自己進化的需求,畢竟選擇進化大腦、學會使用工具的人類,是非常需要将所獲得的經驗傳承下去的。
人類的進化是必須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式
專家認為由于腦力的進步,生存已經不是憑體力取勝。環境壓力對體型變大和生殖力作用減弱。即能夠保持相對穩定體型和較大生殖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氣候環境對生殖力以及滅絕作用。
因此給孩子足夠的營養、庇護以及成長的時間是很有必要的,這樣的話孩子長大後存活率才會更高一些。如果一直選擇卵生來碰運氣,每次都從0開始,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進化成現在這樣呢?
後期的陪伴更重要
不過大家也不要覺得胎生是哺乳動物的專利,如今依舊有很多的生物選擇“胎生”的方式,不過與人類的胎生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生物界的“胎生”先來說說哺乳類動物的胎生大概分為哪兩種。第一種是後獸類胎生,這類胎生妊娠期比較短,胎兒的胎盤也比較簡單。所以在出生時往往發育的并不完全,需要繼續跟着“媽媽”一起,這些媽媽往往都會進化出專用的育兒袋,比如說袋鼠。
袋鼠媽媽和胎兒
第二種真獸類胎生是最常見的,即母體内有真正的胎盤,而胎兒出生時身體器官已經發育完全了。換句話說,該配的設備都配齊了,出生之後隻需要“幹飯”長個兒就可以了。雖然還是離不開媽媽,但是好歹不用像袋鼠那樣走到哪兒帶到哪兒了。
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上是哺乳動物的胎生,下面介紹一些非哺乳動物是如何“胎生”的。首先是某些魚類和爬行類生物,會采取假胎生的方式,母體的體内也會存在胎盤,不過這些胎盤大多都是假的。
其次是卵胎生,這種也叫僞胎生。一般指的是卵在體内受精、發育,然後待到胚胎發育完全以後再出生。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胎生方式胎兒和母體基本沒有營養物質交換,隻依靠母體呼吸罷了。這種方式能夠進一步提高後代的成活幾率,大多生活在環境比較惡劣的蛇、蜥蜴、魚類會選擇這種方式。
卵胎生的小魚
最後就是植物的胎生了,沒錯,植物也是存在“胎生”行為的。表現為在有胚的植物中,其種子在離開植株時就已經萌發成了幼苗。像紅樹科植物,就是典型的種子胎生。
可見,自然界中的生物們為了可以順利地将生命的火種傳遞下去,都會依據環境改變自己的繁衍方式。動物尚且如此,又何況是人類呢?不過人類女性的十月懷胎生子,其周期長短和生育難度相較于大部分生物,确實是“地獄級難度”了,因此每一位母親都很偉大!她們獨自承受了許多的煎熬和壓力,才将我們帶到了這個世上。
十月懷胎十分不易 尊重每一位母親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覺得世界上最早出現“胎生”這種繁衍方式是在什麼時候呢?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科學家發現的最古老的胎生記錄是什麼時候。
最古老的胎生記錄創下這一紀錄的是“艾登堡魚母魚”,這位最早選擇胎生的母親是2005年,一位名叫約翰·朗的科學家在考察金伯利地區的泥盆紀地層時發現的。非常湊巧,這個化石剛好将這條魚胎生、産子那一瞬間的情形記錄了下來。
最古早的魚媽媽
也就是說早在那一時期,地球上就已經有生物,選擇了以“胎生”的方式來繁衍後代,這無疑是令人震驚的。因為在我們看來,是恐龍的滅絕才給哺乳動物帶來了發育的機會,可是更多化石的發現說明事實并不是這樣。很有可能,早期的許多魚類就選擇了胎生,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又變成了卵生,這樣說的話,胎生出現的時間可能比卵生還要早或者二者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
西澳大利亞大學教授凱特•特裡納伊斯蒂奇(Kate Trinajstic)說:“這是有史以來最驚人的化石發現之一,它把動物界已知最早的胎 生記錄向前推進了約兩億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