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作為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用菌,一直是深受歡迎的家常菜,甚至是年夜飯桌上的“座上賓” ,然而食用不慎也可能引發生命危險。
《湖南日報》曾報道,浙江的陳先生吃了一盤泡發三天的黑木耳後竟出現多髒器功能衰竭的情況,及時搶救才“撿”回一命。
去年8月,浙江一家三口吃了浸泡兩天兩夜的黑木耳,被緊急送醫,其中7歲女孩雯雯入院昏迷,甚至出現髒器衰竭。
久泡的木耳為何會緻命?過年期間,又該怎樣保證木耳的食用安全呢?
黑木耳怎變毒木耳?
“毒木耳的形成很可能是因為在泡發木耳過程中混入椰毒假單胞杆菌”,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表示,這種細菌本身并不緻命,但它能産生兩種叫米酵菌酸和毒黃素緻命毒素,而“米酵菌酸”毒素耐熱,一般烹調方法不能破壞其毒性,食用後容易中招。
阮光鋒提醒,除了木耳,銀耳、香菇、蘑菇等菌類在周圍環境溫度較高的情況下長時間泡發,也可能被椰毒假單胞杆菌污染,發生中毒。
防中毒,泡木耳别超過2小時
有網友寄希望于熱水泡發以達到“滅毒”效果,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員陳爾凝表示,“最有效的防止中毒方法是減少浸泡的時間,用冷水泡1-2小時就可以達到木耳最佳泡發狀态,泡發過程最好放在冰箱冷藏,減少細菌繁殖。”
阮光鋒表示用熱水浸泡也可,既能加快速度,減少泡的時間,也能抑制細菌生長。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立馬丢掉
專家提醒,泡發過程應當勤換水,避免出現渾濁、發粘和異味。如果發現它們表面黏糊糊的,或者是有異味産生,就意味着有微生物繁殖了,一定要毫不可惜地丢掉。
本文參考資料:
①南國都市報2016-08-13《木耳不宜過夜泡發?》
②健康時報2018-08-21《泡木耳 要勤換水》
③科普中國網2018-08-20《7歲女童吃黑木耳發生髒器衰竭,兇手大家都想不到……》
編輯:鄭新穎 實習編輯:孫寶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