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陶淵明給你最深的印象

陶淵明給你最深的印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1 19:33:49
文|蘇米

陶淵明曆來被稱為“田園詩人”,因為他的很多傑出的詩篇都是歸隐田園以後所作。

除了詩歌,他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

陶淵明給你最深的印象(你所不知道的陶淵明的3種身份)1

起初對陶淵明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上,那時候覺得陶淵明真是個閑情雅緻之士,卻不知年輕時候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隻是無奈統治階級腐敗,鬥争嚴重,在這個混亂的時代,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

陶淵明五仕五隐,最終決然還鄉。

這才有了《歸去來兮辭》中的“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的感歎。

然而你所了解的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先走入他的作品,一探究竟!

陶淵明給你最深的印象(你所不知道的陶淵明的3種身份)2

陶淵明是深情的視覺高手

陶淵明有着極緻的審美意趣,寥寥幾筆就能勾畫出令人神往的畫面。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文中以武陵捕魚人的的行蹤為線索,描繪出一個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

然而這個世外桃源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得。 “

這是桃花源裡的景象,既有平坦寬闊的土地又有整齊的房屋,還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各種桑樹、竹子……凡是我想們能想到的美好事物在這裡應有盡有。

而道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聲都可以互相聽到,暗示着這裡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良好關系。

讓人不禁浮現出一個畫面,老人們倚牆着牆,閉着眼睛曬着太陽,間或拉着家常,小孩們則追逐嬉鬧,好一幅逍遙自在,閑靜安樂的生活圖景啊!

這裡,陶淵明的白描手法登峰造極,寥寥幾語便描繪出桃花源仙境的美麗和諧。

除了《桃花源記》,陶淵明還有多首詩裡也運用了白描的手法,譬如《歸園田居.其一》裡的“方宅十餘畝, 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簡筆勾勒,卻是意味無窮。土地、草房、村莊、炊煙、雞鳴…,都是些極為平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卻構成一幅幅清新喜人的圖畫。

所以說,陶淵明是深情的視覺高手。不知不覺讓人深陷其中,反觀自己,對于生活的觀察又有幾分?

每每會意,讓人好像對身邊的小花小草,對天上的白雲月光都多了幾分深情。

陶淵明給你最深的印象(你所不知道的陶淵明的3種身份)3

陶淵明是傑出的心理大師

不僅如此,陶淵明還是個心理大師,他能用精準的語言描寫出人物的心理。

《桃花源記》中,文章開篇即點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晉朝武陵的一個漁夫是故事的主角,他沿着小溪走啊走啊......

忘路之遠近”這裡的“”字說明捕魚人專心緻志捕魚,竟然忘記了自己已經走的很遠了。“忽逢桃花源”裡的“忽逢”恰恰說明桃花源是被捕魚人無意間發現的,非常難得。

如果說有一千個讀者,那就有一千個桃花源。桃花源作為理想世界的最高象征,一直成為曆來文人墨客的精神殿堂,而這樣一個世外桃源,當然是難得可見,或許正如“捕魚人”那般,專注地忘乎所以,才能看見它微弱的光。

在去往桃花源的路上,“芳草鮮美,落英缤紛”,讓人陷入一種沉醉與美好,再也停不下向前的腳步。

捕魚人“甚異之”、“欲窮其林”,其固然寫的桃花林的美景,又何嘗不是傳達出捕魚人“此景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的感慨呢?

有生之日,若能看到此番美景,便也無憾了吧!

“忘”、“忽逢”、“甚異”、“欲窮”四個相承的詞語,生動描寫出武陵捕魚人一連串的心理活動。

另一方面也暗示讀者将會出現更奇妙的景象,為捕魚人進入桃花源渲染了氣氛,也為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圖景做了鋪墊。

跟着陶淵明的視角,捕魚人進入桃花源,告訴桃花源裡的村民外面發生的事情,此時陶淵明寫到“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這裡的“歎惋”細細琢磨起來,既有桃源人對自己能夠逃避亂世的慶幸,又有對外界百姓慘遭戰争之苦的同情。

把桃源人的心理描寫的細膩,大師風采可見一斑!

捕魚人的到訪,打破了這裡的甯靜。

桃花源人見到捕魚人卻都是“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每每讀到這裡,都為桃花源人的好客,熱情,淳樸所觸動。一家邀請實在不夠,非要家家戶戶輪番招待才可,這一系列的動作完美凸顯出桃花源人的心理及性格,真想大呼一聲“我們做朋友吧!

一篇《桃花源記》,一片心中淨土,一群淳樸村民,一幅雞犬相聞的畫面,我想這才是陶淵明所希冀的美好吧!這個桃花源不僅美,這裡的人也最為幹淨純良。

真是不禁讓人感歎,這才是我最想要的生活呀!

陶淵明給你最深的印象(你所不知道的陶淵明的3種身份)4

陶淵明是個文藝的有“志”青年

《五柳先生傳》寫到陶淵明有三大志趣:讀書、喝酒、寫文章。

陶淵明是怎麼讀書的呢?“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如果真的看書時咬文嚼字,還真是不符合陶淵明潇灑随性的風格,所以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

讀陶淵明的“讀書觀”亦是讀他的“人生觀“,這裡的不求甚解豈隻是讀書?他的人生狀态不也是如此麼,不然如何來的那句“不為五鬥米折腰”,所以,陶淵明棄官歸田,他的歸隐如閑雲野鶴,倦鳥知還,再也不為生活所累。

陶淵明對讀書也甚是癡迷,在讀書的時候,當遇到有所感悟的地方,甚至連飯都忘記吃了!

這真可謂是沉迷讀書不可自拔呀!

除了好讀書,陶淵明還嗜酒,《五柳先生傳》中有一段這樣的描寫:“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辄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因為家裡窮,陶淵明沒錢買酒,他的親戚朋友都招呼陶淵明去他們家裡喝酒,陶淵明呢,倒也是不客氣!他從不扭捏從不推辭,但凡去喝就一定要喝個盡興,有點醉意就離開,也從來不過多逗留。

陶淵明好像是個不太懂的人情世故的耿直男孩,輕輕地來又輕輕地走,随性可愛!

關于陶淵明喝酒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

古代人呢是用米來釀酒的,喝之前需要先把米渣過濾,一般人會用紗布來過濾。

可文藝有志青年陶淵明呢?他倒是懶得去找工具,往往會順勢一把扯下一個用起來很方便的東西,那就是頭巾!

可是這頭巾常年不換洗,到處都是頭皮屑,但是陶淵明還是會十分淡定地取下頭巾,開始濾酒,用完就重新包在頭上。

這樣一個看起來有點“粗糙”的漢子,卻是個大俗大雅之人。

愛寫文章的志趣,也注定陶淵明的文藝青年身份。《五柳先生傳》中寫到“常著文章自娛,颠示已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現在人們要是寫文章, 很多人都急着去發表呀,讀書變現啊,當然,我也不例外啊!可是陶淵明寫文章,并不是為了發表,也不像司馬遷“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自high!

他常常用寫文章來當作自己的娛樂,也些許抒發自己的悲趣。借以此種方式忘記俗世中的得與失,也樂意用這種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後,《五柳先生傳》文章結尾還仿史家筆法,加個贊語。這個贊語實際就是黔婁之妻的那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财做官。“其言茲若人之傳乎”,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

其實也就是說的陶淵明!

人都是怕窮的,陶淵明當然也不例外,他也不喜歡窮,隻是陶淵明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他能夠隐忍,精神上曾經受到過沉重的打擊和“奴役”,就再也不願與那些和自己志趣不同的人為伍了。

所以,他能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貧苦,心裡也反倒輕松自在,自得其樂。

或許真正的隐士的樂趣也正是這種不違背自己心意的自由吧。

也許,剛開始讀陶淵明,讀的是他的“詩文”,後來讀陶淵明讀的就是他這個“人”了!

陶淵明的人格魅力比文學魅力更迷人,這倒是一點沒錯的!

陶淵明給你最深的印象(你所不知道的陶淵明的3種身份)5

我是蘇米sumi,想用文字去探索生命,記得關注我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