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武術“抱拳禮”
“抱拳禮”是武術人之間的文明禮節。個人武術演練、兩人對練(開始前與結束後),首先向前輩、裁判、同行、觀衆行“抱拳禮”,以示規範、尊敬、請教、承讓、天下武林是一家……
“抱拳禮”是武學禮節,更是一種武學文化。當今武學的價值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化人民。
所以,我們武術教學的“第一課”應是抱拳禮,以禮貫穿心體技。
下面我們首先介紹如何行“抱拳禮”。其次摘錄了幾段論述“抱拳禮”文化内涵的佳文,以飨讀者。
一、如何行“抱拳禮”
“抱拳禮”要求:并步站立,左手四指伸直并攏向後伸張、大拇指内扣為掌;右手五指卷緊,拇指壓于食指、中指第二指關節上為拳。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兩臂撐圓,拳、掌與胸間距離為20~30厘米。
二、“抱拳禮”的文化内涵
(1)以故武術家蔡龍雲先生在《琴劍樓文集》中講道:“抱拳禮——規定左手為掌,拇指屈攏,其餘四指相并伸直。屈攏拇指,是表示練武者“不自大、不驕傲、不稱霸”。四指相并,是表示德、智、體、美“四育”,練武者必須“四育”齊備,具有高尚的情操。規定右手為拳,拳代表着“勇猛”、“武力”。勇易滋亂,武易犯禁。以左掌把右拳偃住,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止戈為武”,“練武不動武”;以“三不”“四育”來約束節制勇武的意思。”
(2)北京市武術協會主席杜德平先生,诠釋“抱拳禮”的涵義有三:首先是止戈為武。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徵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右拳表示勇猛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止戈為武,以此來約束、節制勇武的意思;其次是武林一家。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左手掌五個手指指五湖,擊左掌的右手四個手指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最後是文武兼學。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虛心、渴望求知,恭候師友、前輩指教。
他延伸強調了武禮之益——拱手也就是抱拳為禮:一是衛生,可以防止對手身體上一些不好物質的沾染。古時男子一般是雙手在胸前拱手,再稍稍彎腰為禮,也就是平常人所說的作揖;女子一般是雙手在腰部抱拳,膝蓋微彎為禮;二是防身,古時武林同道相見時抱拳行禮,表示敬讓恭謙,同時不必近身,不必握手,可以避免暗器。
杜德平總結道,拱手抱拳為禮,一直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禮節,這種禮儀一方面呈現了謙謙君子之風,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威威武士之氣。
(3)著名武術家梁以全先生,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概括文與武的關系,“文武兩道,如日月麗天,朗照乾坤,缺一不可,文武無則餒,武無文則蠻。”這段話高度總結了“抱拳禮”中文與武的關系,也精辟的凝煉了文與武均不可偏廢。
綜上所述:一個習武之人,如果一味在肢體上下功夫,而不去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功夫再高,也不過是一介“武夫”而已。隻有在習武的過程中,達到乃文乃武、剛柔相濟,做到心體合一、禮勢合一,才是武術人應該具備的能力與魅力!
武術教育工作者、武術媒體人
韓峰
免責聲明:本公衆号所發布文章、圖片除标明原創外,多數來自網絡,不代表本号觀點,僅供讀者朋友閱讀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原作者的辛勤與智慧,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系處理。
微武術更多精選文章,直接點擊觀看!
▼韓峰往期評論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