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
式微《詩經·邶風》古今對譯式微式微,胡不歸?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歸?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式微:天黑了。式:語氣助詞。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體。
主旨内容這是一首勞役者的悲歌,以詠歎的方式、質問的語氣,直抒胸臆,堪稱“饑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經典之作。
重點賞析重章換字,押韻和諧。體現了一唱三歎、餘味無窮的特色。體現了《詩經》精巧凝練的語言,兼有長短的句式,節奏感強。《式微》詩短短32個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種變化,工整與靈活相整合,參差錯落,能極力地表達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選擇又是随着詩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靈活變化的,增強了詩的節奏感。總之,《式微》運用語言的藝術,非但韻律和諧優美,而且用詞精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古今對譯城阙輔三秦,
三秦輔衛着長安,
風煙望五津。
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與君離别意,
離别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
同是宦遊人。
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遊子。
海内存知己,
人世間隻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涯若比鄰。
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無為在歧路,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
兒女共沾巾。
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少府:縣尉的别稱。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長安。
輔:輔衛。
三秦:指關中地區。項羽滅秦後,把秦故地分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将,故稱“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個渡口,即白華津、萬裡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代指蜀山。
宦遊:出外做官。
海内:全國各地。古人認為陸地的四周都為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内。
比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路:岔路口。
沾巾:淚貼手巾,指揮淚告别。
主旨歸納這首詩通過寫與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離别時悲傷,表現了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胸懷。
重點賞析這首詩是送别的名作。詩意慰勉友人勿在離别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别詩中的悲涼凄怆之情,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今對譯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秋水大漲,幾乎與岸平,
涵虛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與天空渾然一體。
氣蒸雲夢澤,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茫茫,
波撼嶽陽城。
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
欲濟無舟楫,
我想渡湖卻沒有船隻,
端居恥聖明。
閑居在家,卻又因有負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觀垂釣者,
閑坐觀看别人辛勤臨河垂釣,
徒有羨魚情。
隻能白白地産生羨魚之情了。
張丞相:指張九齡(678—740),唐玄宗時為相。
涵虛:指水映天空。 虛:天空。
混太清:與天空渾然一體。太清:天空。
雲夢澤: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動。 濟:渡。
端居:閑居、平常家居。
聖明:指太平盛世。 坐觀:坐視,旁觀。
主旨歸納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詩人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歎,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曲折地表達了希望張九齡給予援引之意,表現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态度。
重點賞析作為投贈之作,詩人卻沒有直說。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首先點明時令,時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見當年秋汛洶湧,一個“平”字,可見湖水漲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與湖岸相平的景象。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力重千鈞,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覺的意識。
靜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飛揚的動勢,足見其非凡的藝術表現力和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詩歌後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觸景興懷,就近設喻。詩人面對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滿懷壯志,卻無人知賞,不禁悲從中來。“端居恥聖明”,意謂在這個偉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卻是閑居無聊。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志,
說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卻找不到門路。最後兩句,詩人借了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創一番事業的願望,隻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裡說“徒有”。“釣魚者”暗指當政掌權的人物,其實是專指張丞相而言。
戰江語文,
公益語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