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國聯系的不斷加強,不少外國人選擇來到中國旅遊定居,也有部分中國人前往外國學習參觀,或者是海外移民。一般來講,身處異鄉的中國人都習慣稱呼自己為中華兒女或者是炎黃子孫。但從政治角度講,更改國籍之後,就已經不能算是中國人,而是我們常說的華人、華僑、華裔三個稱呼都是一字之差,難免讓人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就讓你一次性都搞清楚。
早在明代就有資料記載:“近來蒙古色目之人多,改漢姓與華人無異”,這裡的意思是說少數民族及外國人将自己改成漢族的姓名,且從外觀上看與漢族人并沒有差異,而這裡的華人,指的就是漢族人,因為早先的封建王朝開始,直到清朝時期,社會中開始出現移民現象,清朝律法也有規定,取得外國國籍的人不再是中國公民,而是華人。也正是從清朝開始,我們将取得外國國籍的中國人稱之為華人。
随着社會的發展,也有一部分獲得中國國籍和尚未獲得中國國籍但在中國長期居住的外國人,我國一般稱他們為海内華人。至于取得他國國籍的人士,我國一般稱之為海外華人或者是某籍華人。
與華人不同的是,華僑是指長期在國外居住但并沒有更改國籍的中國人。因為僑在字典中的意思就是客居。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詩人在古詩文中用“僑”字表達自己遠在他鄉的狀況。由此推理,華裔的意思就是華僑在國外生下的孩子。一般來講,新生兒在哪國出生就會自動擁有國籍。中國不允許雙重國籍的身份,所以就用華裔稱呼他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