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八角鼓來曆

八角鼓來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0 09:55:15

近日,在闵行的一個劇場裡,來自馬來西亞的幾支鼓隊集結,為觀衆上演了一場《北奏》演出,将二十四節令鼓這個馬來西亞非物質文化遺産介紹給更多人。

八角鼓來曆(生活在上海馬來西亞留學生奏響二十四節令鼓)1

圖說:馬來西亞鼓隊來上海演出。受訪者供圖

頂着學業壓力創鼓隊

印有二十四節令“春分”“小寒”“驚蟄”等字樣的單皮鼓一字排開,背後是一張張洋溢着青春的笑臉。演出由長青上海交通大學二十四節令鼓隊開場,這是由一群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生組建的社團。舞動的鼓棒奏響的是這群少年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和傳承。

交大學子劉丞慶和同在交大的馬來西亞籍華裔留學生朋友一起組建的上海第一支二十四節令鼓隊,兩年時間已在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大放異彩甚有名氣,鼓隊如今不乏中國學生,這支社團也成為中馬文化交流的平台。

據了解,二十四節令鼓是馬來西亞華人于1988年聯合創作的一種鼓樂表演,2009年被列為馬來西亞非物質文化遺産。随着中國古老文化智慧的二十四節氣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全球華人深受鼓舞。而二十四節令鼓在亞洲的華人世界,已成為一種結合鼓樂、中華智慧及書法藝術的演藝形式,更成為一種激勵人心的中華文化符号,在許多大型的中華文化節慶上不可或缺。

劉丞慶第一次知道二十四節令鼓是在小學課本裡。“當時我就讀于馬來西亞國民型華文小學,華文課本中就有一個章節介紹了二十四節令鼓。”直到參加當時姐姐就讀的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的一場新春活動,他感受到了久聞的“二十四節令鼓”的魅力。他立志要考上這所中學更進一步接觸二十四節令鼓。

“高一那年我當上了隊長。”劉丞慶的藝術啟蒙老師是馬來西亞著名藝術家、手集團創辦人及藝術總監吳聖雄。

2014年,在吳聖雄教練的指導下,劉丞慶創作的《生命》一曲在第三屆二十四節令鼓國際觀摩會暨大馬精英賽中獲得了冠軍、最佳陣型和最佳編曲。

“當初剛來到上海交大時,因為學業繁重,我還沒有成立鼓隊的想法。”交大衆多的馬來西亞留學生為鼓隊的成立提供了人力支持,鼓勵劉丞慶踏出了第一步。

他鄉遇故知因鼓結緣

“我們最終确定了首批15人隊員。”初出茅廬的鼓隊在留學生服務中心的支持下很快接到了第一場演出——校級跨年晚會。而當時兩個難題擺在了鼓隊成員的面前:買鼓的經費和緊迫的訓練時間。在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協會副秘書鄭洲升的幫助下,他們最終籌集到了購買12個鼓的資金。劉丞慶告訴記者,要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将隊員們從零基礎訓練到演出水平,“當時的訓練時間甚至達到每周10小時。”一般鼓手從零基礎到上台演出至少要練上一年,而交大的馬來西亞同學通過兩個月的密集訓練,就完成了首場演出。

對于二十四節令鼓的魅力,劉丞慶有他自己的獨特感受。“二十四節令鼓的演奏需要肢體配合、需要強大的體能支持,更需要與隊友良好的默契配合。”

負責日常事務的社長亦婷說,一開始,鼓隊隻有丞慶一個人會敲鼓,其他人都是“零基礎”,是隊長手把手一點點教會大家。

開創新曲目傳承文化

鼓隊的第一個曲目使用了部分“傳統花式”,這套基本花式能使世界各地每一位節令鼓手彼此辨識。“第一支曲目排完後,我們開始全力往創新路線走。”少年們緻敬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不僅表演擊鼓,還将書法、武術等元素融入,賦予節令鼓更多色彩。

如今,中國學生的加入也使得這支鼓隊成為中馬學生交流的平台,而不同國籍的隊員們很快融入,因為大家找到了共識——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

即便在馬來西亞,此次來演出的兩支專業團隊要傳承這項文化也并不容易。但馬來西亞華裔留學生讓它在交大“開花”,把鼓聲帶出校門,讓越來越多的人聽到來自中華古老文化的呼喚。這支隊伍在成立不到兩年間已經進行了超過30次跨校、跨區域演出,比如參加複旦文化交流日活動,赴福建華僑大學公演,還在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北鬥之夜”上為中國學術界人士表演。他們甚至還受邀回到他們的祖國馬來西亞演出。

“我們期待在這條傳承技藝與文化的路上有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并肩前行。”劉丞慶說。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