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和中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他們的皮膚。兩國同屬亞洲這點毋庸置疑,那麼關于日本人的祖先問題,人們就有不同的觀點。中華文明有幾千年的曆史,而日本很多生活習俗也都效仿中國。那麼在血緣關系方面,日本人和中國人有聯系嗎?
日本人把徐福視為本國人的祖先,在日本的很多寺廟裡,都能看到徐福的畫像和雕塑。這個徐福是有曆史考證的,他出現在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徐福就是秦始皇的子民。秦始皇晚年想尋長生藥,徐福就是派去找藥的人。
徐福不但沒找到藥,而且還失蹤了。他帶3000個童男童女在東邊的一個島落腳了,還在那裡延續了香火。那個地方在秦朝時被稱為東瀛,也就是今天的日本。本來日本人視他為祖先,可是近來有人不太相信,就做了DNA鑒定,鑒定結果很令人意外。
一、長生禍事決定離開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在晚年時看到自己卓越的功績就想得長生之法,還專門派人去找。他還為沒有人能夠幫他找到藥殺了很多人,大臣為了迎合取長生的事都做了勸說,可還是沒有改變秦始皇的想法。後來他便親自東遊找藥,沒想到車轎子到達山東地界時他就駕崩了。
徐福是秦始皇生前手底下的一位大臣,他的愛好就是吹牛。他愛吹捧秦始皇,秦始皇也很器重他。有一次他和秦始皇聊天就把話題引到“長生不老藥”上面去了,徐福說道相信自己有本領能找到藥,秦始皇也堅信不疑,忙着就要安排徐福去找藥。
徐福知道這本是無稽之談,幾年後要是無功而返,腦袋肯定得搬家。如果一走了之,不就是多了一條出路嗎?于是他就想了兩全之策,一方面先答應他,做個緩兵之計。另一方面再向秦始皇借人借物,做好錢糧準備,此番前去必須一去不回。
于是他向秦始皇索要3000個童男童女和一些名貴的物品,還說道這一去就得很多年,還請陛下耐心等候。幾天後,秦始皇為他安排了送别儀式,他向陛下辭别後就帶着大批人馬浩浩蕩蕩陸續向東進發了。很快他就來到了東瀛這個蠻荒之地,還在這裡住下了。
從今天的地圖上看,日本離中國的領土并不是很遠,從長安進發到山東,再從山東出發去日本,按照現在的交通工具行駛速度來看,走一趟也就花費一天時間。但是古代隻能看馬力和腳力,算上日程也就最多是半個月。徐福從長安到東瀛,其實也沒有花多少時日。
二、小農經濟獲得發展
東瀛這塊蠻夷之地遇到了徐福也算是撞見了貴人,本來是連個人影都看不見的,更别說來到這土地有莊稼。這次徐福東渡日本就帶去了農業,醫學和紡織業,本來他們發展這三樣技術覺得很難,但是他們把這三樣的技術相互配合,最終帶動了種植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不僅在技術方面有了突破,人也有了新的發展。徐福将帶去的童男童女都重新做了規劃,他将這些童男童女重新取了名字。這些人還将土地耕種的很好,延續了秦人的香火。由于獲得新的發展,他們也就沒了回家的欲望,最終就在這塊土地上生存了。
從徐福去日本的時間來看,至今也過去兩千多年了。日本人認為徐福是他們的祖先,那麼古華夏人民不也是日本人的祖先嗎?他們的農業和手工業有了發展,也得感謝華夏人民吧!他們今天發展的小農經濟,也有一份是中國人民的功勞。
徐福傳遞了香火,這個故事傳承了千年。在日本的名勝古迹中,幾乎都有徐福的影子。到寺廟給徐福上香,意味着老百姓有香火旺盛的夙願。在日本學生的曆史書上,也有徐福的名字。在日本人看來,徐福是他們的根,也是他們的魂。
。中國給他們送去了農業和手工業,還給他們傳遞了一些文化。不管怎麼說,中國确實發展了日本,這一點在曆史上也是不可争議的。那麼他們對于一些政治曆史因素,是不是需要重新考慮一下。
三、DNA檢測證明血緣盡管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的說法傳到了現在,但是還是有些人提出質疑,他們提出了做DNA檢測比對。檢測結果出來讓日本人都大感意外,徐福不是他們的祖先,繩文人和彌生人才是他們的祖先。徐福隻是後來去了島上,留在了那裡。
日本人是這兩個民族血液的結合體,彌生人晚于繩文人出現。繩文人本來生活的地方陰冷潮濕,後來遷到了日本的島嶼。而彌生人後來遷到了日本,在這裡他們達到了文化的交流和血脈的交彙,日本人也就在此情況下誕生了。後來日本人是怎麼發展的,多數人也都知道了。
繩文人和彌生人就好比中國的炎黃和堯舜禹一樣,他們傳承了血脈,讓同根血脈延續了幾千年。追根溯源,日本人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祖先,這給他們增添了民族自豪感,也讓他們重新找到了屬于本國的精神面貌。
日本是中國的好鄰居,他們本來靠打獵為生。他們國家四周環海,還經常發生自然災害。由于他們的資源有限,唐朝時期他們就來中國參禅學習唐文化,将中國的一些食物和文化帶到本國去,這也才使得他們的資源有了新的發展。
日本屬于東亞,史學家猜測東亞和北亞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這一猜測還沒有被證實。他們找到了本民族的根,本身就應該與幫鄰友好相處,而不是繼續與西歐合作,屢犯鄰國邊境。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與鄰國友好發展。
四、總結
徐福有可能是日本人的祖先,日本人确實這麼認為,但是沒有科學依據。現在他們找到了本國真正的祖先,确實值得高興。但是請不要忘記,他們的血液裡也有華夏兒女的一部分。忘記本分,就是忘記民族的根。
對别國的文化不能盲目崇拜,要仔細推敲文化本質。雖然現在中國已經開放要對外交流了,但是不要忘記本民族的根,還有祖先讓我們銘記的曆史。後人要銘記先前的戰争,還要珍惜現有的和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