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孩子早教上到幾歲是正常的

孩子早教上到幾歲是正常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2 12:23:23

孩子早教上到幾歲是正常的(早教的含義是什麼)1

3月2日,崔大夫育學園教育内容研發負責人彭勤露老師進行了一場以“家長養育心态與兒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直播。直播過程中,很多網友都遺憾自己的提問沒有被翻牌,那麼今天,小園子就把大家關于“家長養育心态”的疑惑梳理一下,并統一作答吧!

1.家長在家庭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答:家長對自己的定位會決定自己在家中的角色,以及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建議家長在家中放下自己的“社會身份”,面對孩子時,把他看作是一個和自己平等但又未成年的人,而不是一個需要被管理的“下屬”。這樣家長面對孩子時就會有更多的耐心,對待他們的方式也會更加寬容,既能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也能建立更健康、親密的親子關系。

2.育學園教育主要是做什麼呢?

答:育學園教育是育學園旗下的一個教育機構,和我們的育學園診所,北京弘和婦産醫院,以及線上的育學園APP一起,共同為保障0~12歲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務。育學園教育最大的特色是“醫教結合”,我們會以孩子的成長發育評估作為基礎,同時我們還有很多自主研發的課程,如成長遊戲課程、情緒管理課程、感統課程等等,并且,我們線下也提供針對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咨詢服務。

3.家長對孩子應抱有怎樣的養育心态?

答: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怎樣去正确地看待孩子和我們自己都非常重要。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一般的發展規律,比如簡單的“三翻六爬”,但同時家長也要知道,養育孩子不是照本宣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生長發育的節奏。在真正養育過程中,最關注的一定先是自己孩子本身,其次才是普适的“标準”,在日常中多觀察孩子,同時,多回顧自己的養育方法和心态,及時調整。

4.如何判斷自己孩子發育是否正常?

答:家長可以打開育學園APP,搜索“測評”,進入測評功能。系統會根據你注冊時填寫的孩子年齡,自動匹配适合你家寶寶現在年齡的測評問題,問題主要涵蓋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社會适應性和認知五大方面,通過測評不僅可以評估孩子是否發育正常,也可以告訴家長,在日常中該從哪些方面更好地去觀察孩子。

5.14個月的寶寶總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辦?

答:家長需要意識到,14個月的寶寶,扔東西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是寶寶有好奇心的表現。在理解了孩子的基礎上,家長可以先把貴重、危險物品收起來,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其次,家長可以跟寶寶玩一些投擲的遊戲,增加互動,轉移他的注意力。做一個引導者,而不是制止者,把寶寶原來看似不合時宜的行為變成一個更适合他的行為。

6.三歲的孩子,吃飯都是家長喂飯,怎麼引導孩子自己吃飯?

答:家長的行為往往會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表現。家長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日常是如何對待孩子吃飯的。如果家長總是追着孩子喂飯,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即便自己不認真吃也不會被餓着,也不會有餓着的感覺。因此,強迫孩子進食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更建議家長讓孩子自己來決定是否要吃飯、如何吃飯,如果寶寶因為正在做其他的事情,或者是真的不餓而暫時不想吃飯,可以讓孩子晚些再吃。

7.寶寶在家待不住,特别好動,有什麼辦法能讓他安靜會兒?

答:對小朋友來說,日常的外出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現在疫情流行期間,的确無法外出時,家長可以通過遊戲來實現高效陪伴,使孩子在家也不會覺得無聊。比如,可以給孩子準備塗色書、積木等玩具,這些玩具可以使他專注地玩較長時間;另外,一些運動型的親子互動遊戲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釋放多餘的精力。

8.早教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答:早期教育是一個範疇很廣的概念,全面的早期教育與嬰幼兒的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認知、社會适應等五大方面的發展息息相關,強調全面性和科學性。早教的場所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家長日常的陪伴和親子互動遊戲都可以納入早教的範疇。

9.怎麼給0-3歲的孩子選擇合适的玩具和遊戲?

答:玩具和遊戲的選擇要與孩子當前的發育狀況相适應。選擇的太簡單或太難,對孩子來說都不合适。因此建議先通過測評了解孩子的發育水平,再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家長可以在育學園App“我的”菜單下選擇“親子遊戲”小工具,查看和購買育學園兒童成長遊戲課,這套課程面向0-3歲孩子及家庭,以成長發育測評為基礎,每天推薦1個匹配孩子發育水平的親子遊戲,每月給出1次階段測評及評估報告,幫助家長持續追蹤孩子成長變化,更好地實現高效陪伴。

10.怎麼理解孩子的心理發育?

答:孩子的心理發育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同時,受到不同生活環境和家長的教養方式的影響,也會表現出很強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家長不僅要學習育兒知識,了解兒童心理發育的普遍性規律,也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孩子。此外,孩子的行為特征往往與家長的榜樣作用密不可分,比如孩子往往會通過模仿大人的為人處世方式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做出了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時,既要考慮這一行為是否與孩子當前的心理發展水平有關,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行為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

11.孩子三歲半,總想假裝當小寶寶,撒嬌、讓家長喂、抱,是心理發育沒跟上嗎?

答:實際上,三歲多的小朋友愛撒嬌,希望得到家長更多的關愛,這是很正常的情感需求,不代表孩子心理發育跟不上。不過,孩子已經三歲半,是該進入幼兒園的年齡。為了幫他順利适應幼兒園的生活,需要培養他的獨立能力。

如果孩子一直以來都比較愛撒嬌,常常要求家長喂飯、抱着走等,那家長需要考慮,是否是自己的養育方式出問題了。因為孩子的行為模式,是家長與孩子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建議家長下次面對孩子撒嬌時,可以采取鼓勵孩子的方式,比如當他自己走路時,誇獎他“寶寶長大了,能夠自己走啦!好厲害哦!”,當他感受到自己做事情的成就感,就會慢慢養成自己做事情的習慣了。

12.父母工作忙,陪孩子時間少,會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造成影響嗎?怎麼做到高質量陪伴?

答:首先,這涉及到家長怎樣去規劃工作和生活比例的問題,而且,想要陪伴好孩子,關鍵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是要提升陪伴質量。我們常說“高質量陪伴”,并不是指家長要24小時和孩子在一起,而是說,家長在能夠和孩子在一起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孩子的互動中。比如全心投入陪孩子2小時和玩着手機陪孩子4小時,前者也是更高效的陪伴。

13.一年級的小朋友,不喜歡寫作業,但特别能專注畫畫,應該怎麼引導呢?

答:首先,家長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比如,讓孩子将一部分作業畫出來,将繪畫和學習結合在一起,提升他對學習的興趣。其次,孩子不喜歡寫作業,遇到困難就退縮是很正常的表現。這時候不宜直接強迫他學習,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幫他解決困難。第三,家長可以通過鼓勵孩子的優勢,提升他的自信心。家長可以鼓勵他進一步學習畫畫,他越畫越好的同時,也會越來越有自信。自信的态度,同樣能幫助他克其他的困難。

14.孩子每次逛商場,不給買想要的玩具就大哭大鬧,雖然崩潰,但礙于面子一般都會妥協,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答:在去商場前,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做計劃。可以同孩子一起列一個購物清單,規定好今天要買些什麼。到商場後,請孩子幫忙找清單上的商品。對于能夠幫到爸爸媽媽購物,孩子通常是很配合的。其次,面對孩子哭鬧,家長要冷靜應對。如果每次都妥協,孩子就會覺得哭鬧是有效的,下次他還會這樣。可以先把孩子抱到清淨處,離開引發他憤怒或傷心的環境。然後,等他的情緒漸漸平複後,再跟他講道理。

15.家人一聊天孩子就出各種聲音打斷,總想引起大人關注,這正常嗎?怎麼能讓孩子不以自我為中心?

答:6、7歲以下的孩子,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會從自己的需要和情緒出發做事情,不大理會旁人的意見。所以當孩子發出各種聲音打斷大人的談話時,家長首先不能用成人思維去怪他沒禮貌,同時也要考慮到,孩子是不是有什麼需求或原因,去滿足孩子的需求或幫他解決問題;如果孩子隻是因為無聊而打斷家長的談話,那麼當孩子發出怪聲時,你和家人可以不去理會他,隻要正常繼續聊天就可以了。當孩子明白,發出怪聲并不會引發關注,時間長了,可能就不會再這樣做了。

16.家裡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很大,老大基本不理老二,怎麼讓倆人關系更親密一點?

答:首先,家長應當格外重視老大的情緒,反思自己對老大的關注有沒有什麼變化,即便照顧小寶寶很費心,也要每天抽出時間全心陪伴老大。其次,邀請老大參與到照顧老二的過程中來,比如,給老二選擇什麼樣衣服、吃的食物等等,增加兩人的聯結感。

17.家裡準備要老二,老大不接受,家長應該說服老大接受?

答:家長可以提前做一些鋪墊的工作。比如先準備一些相關的繪本或畫冊,告訴老大家裡将會有一個小寶寶了,他會很喜歡你。還可以邀請老大一起去挑選給老二出生後的用品,這也能增加他的責任感與參與感。潛移默化之下,老大就更容易接受了。

18.家裡有了二寶,應該怎麼和老大交流?兩個孩子該怎麼撫養?

答:老二出生後,家長要盡量對老大保持前後一緻的态度。從老大的角度看,老二的出生,的确分散了父母對他的關注。因此在老二出生後,家長要更重視老大的心态變化,要盡量抽出時間關注老大,給老大更多安全感。當他們産生矛盾的時候,可以想辦法讓他們自己嘗試去解決。他們學會自己解決沖突之後,反而感情會越來越好。同時,所謂平等地愛兩個孩子,并不是今天我陪老二2個小時,也要陪老大2個小時,而是用更适合他們的方式去陪伴、教育他們。

19.和孩子待在一起,看到孩子犯錯總忍不住吼她,但吼完又後悔,怎麼辦?

答:這裡要注意兩個問題。首先,什麼是“犯錯”?家長應當對照孩子的年齡和能力,來反思自己制定的規則到底是否合理,不能一味地苛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制定的規範行事。另外,家長自己也應當學習一些情緒管理知識并在生活中應用,我們的育學園教育團隊也開發了一門課程,叫做高情商父母情緒必修課,特别針對0-6歲孩子的父母,大家可以通過育學園APP先搜索試聽,覺得合适再選擇購買。最後,家長也無需苛責自己,人有情緒非常正常,偶爾發一次脾氣既不會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也不代表自己是不稱職的家長,不必有過多的心理負擔。

20.遇到孩子和自己想法不一緻,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答:家長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并不一定代表着正确,不能覺得孩子跟家長想法不一樣就一定是孩子錯了。與其去強制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不如多跟孩子讨論讨論孩子彼此的想法和感受,進一步去了解孩子,跟孩子一起制定各種家庭的内部規矩。

21.明知道攀比不對,但總會不由自主地和其他家長攀比,該怎麼調整?

答:現在的家長确實面臨很多壓力,唯恐自己孩子生長發育落後于别人家的孩子,結果造成了很多焦慮。如果參照别人家孩子的生長發育水平,那這個标準永遠是沒有定式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對此,我們一定要找到正确的衡量方法,比如衡量發育,用專業的測評工具;衡量生長,要堅持記錄生長曲線,從而更好地掌握自己家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以上,就是小園子關于3月4日【家長養育心态與兒童心理健康】這場直播中,對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做的詳細解答啦。

如果還有任何關于家長養育心态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問題,歡迎評論,也許下一個被翻牌的就是你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