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誰說的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誰說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7:12:44

“為什麼一定要分清五谷”終于上了熱搜,我很詫異也很激動,詫異的是這種跟分數很遠的話題會被人重視了,激動的是我總在批評兒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這個樣子,真的很心痛。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出 自 《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據說這個故事是孔子帶着子路出去遊學,子路跟随孔子,卻遠遠落在後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擔着除草的用具。子路問道:“您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他還有什麼資格做老師呢?”說完,便把拐杖插在田裡去除草。子路便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人見子路這樣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了雞,做了小米飯給他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見子路。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誰說的(五谷不分尚情有可原)1

四體:指人的雙手雙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這句成語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脫離生産勞動,缺乏生産知識。

古人認為: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是沒有資格做老師的。在我的印象裡,五谷不分是缺乏基本生活常識,四體不勤是懶惰的表現。你想,若是一個人連每天都在食用的面粉、大米、雜糧都分辨不清楚的話,那是不是一個可笑的事情呢?好好的長着手和腳,卻不願意勞動是不是可悲的事情呢?

可是這種可笑的事在生活中還是有的。不信你可以問問你的孩子,日常吃的米飯、包子、饅頭、面包都是什麼做的?黍、稷、菽分别是什麼?看看有幾個孩子能夠問答得上來?

不過仔細一想,這種情況也不奇怪,因為現在别說在城市裡,即便是很多農村已經根本就看不到農田了。而且現在的孩子根本都不知道農民這個群體,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認識那些五谷雜糧,即使是每天都離不開喝粥吃飯漢堡包的,也無從知道它們是怎樣生産出來的了。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誰說的(五谷不分尚情有可原)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若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雖然是兒童時代朗朗上口的詩句,但卻顯得是那樣的抽象和遙遠,五谷雜糧和揮汗如雨的勞作場面對城市的孩子們來說,似乎都已經是傳說故事裡的事情了,而對勞動的尊重和對勞動成果的珍惜意識也在逐漸地淡漠!

所以我們仍然可以把"四體不勤"與"五谷不分"區别地看待。

現在的孩子,從小到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幼兒園開始到讀大學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都不能養成勞動的習慣,不要說幫父母分擔家務,就連自己的個人衛生問題都無法自理,網絡上經常能看到大學生每周甚至每月把髒衣服帶回家洗的新聞。孩子都成了家裡的皇帝,所以他們不懂糧食什麼品種,什麼種子,如何生産的都是情理中的事,雙手沒有一絲煙火氣也就這樣輕而易舉養成了。

有一次在廣西某地旅遊時遇到一群大學生,看起來個個牛高馬大英姿飒爽,讓他們扛東西、挑水桶,不是挑着搖來晃去就是說肩膀痛,甚至還不如花甲老人,聯想到現在飯圈裡的娘炮,怎麼能不叫人擔憂啊!

在生活裡,我們還時常地可以聽到對不尊重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社會現象的譴責和批評,即使是在物質已經十分豐富的今天,人們依然在提倡節能減排,人們還是崇尚我們祖祖輩輩繼承和流傳下來的勞動光榮、勤儉節約的美德。無論社會的環境怎樣的發展和變遷,這種美德我們什麼都不能丢棄,需要世世代代地延續下去。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誰說的(五谷不分尚情有可原)3

我經常在想:我們這一代人的勞動意識和生産知識除了是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言行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中獲取之外,在我們的學生時代裡還有“學農、學軍、學工”等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能夠讓我們學習和了解課本之外的許多知識,同時參加一些勞動和訓練也增強了我們的體質。

而現在的孩子們則很少有參加這些活動的機會,他們的時間幾乎被各種為了提高考試分數的課程補習班所替代了。孩子們鮮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獲得書本以外的知識的渠道和機會少之又少。

隻有在日常生活中從家庭和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影響中獲取社會的一些基本生活知識。所以,為人父母的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将從我們這裡能得到怎樣的影響和思想?這是每一位有責任感的父母必須要認真考慮和重視的問題。

四體不勤也許并不重要,但要讓孩子知道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不隻是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更是務實、做事、操作、實踐。勞動的意義,貴在讓人用身體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

五谷不分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們因此而失去一些寶貴的知識和意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