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猗園餐廳裡,挑剔的食客顧阿姨夾起一隻香蕉小籠,咬破薄薄的三色皮,嘗了一口,“前味是水果的香甜,後味是豬肉的鮮鹹,米道老靈額!”
夏天即将來臨,古猗園餐廳推出了香蕉小籠和可可香菇小籠,在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叫好又叫座。南翔小籠第七代傳承人陳亦泓告訴記者,“小長假裡,香蕉小籠和可可香菇小籠平均一天能分别賣出2000隻和3000隻,食客反響不錯!”
香蕉小籠造型吸睛,黃、綠、白三色融合,像極了香蕉的皮、葉子和芯。
“黃色面皮摻了南瓜汁,綠色面皮摻了菠菜汁,白色則是原味。每個小籠裡都放一小塊香蕉,要挑生一點的,這樣既不會太澀也不會太膩。”陳亦泓說,其實把水果包進小籠的想法早就有了,但研發過程并不簡單:“差不多花了半年時間,先後嘗試過哈密瓜、蘋果等,最終還是香蕉俘獲了所有師傅的味蕾。”
此前,南翔還出過一次三色小籠,胭紅、碧綠、玉白交相輝映,呈現在一個玲珑精巧的小籠包上。據介紹,面皮的紅色部分是加了火龍果,綠色是菠菜汁,都是純天然材料,不含人工色素。
南翔小籠包誕生于清朝同治十年,距今已有150年曆史,時人贊許“形如荸荠、皮薄肉豐”,也成為了南翔的“招牌”與“名片”,其制作技藝流傳至今。
△2018年9月嘉定南翔“小籠長街宴”上的“三色小籠”
可可香菇小籠的配比也很有講究,可可粉微苦,朝面粉裡倒多少才合适?咬開聞得到香菇獨特的香氣,卻看不到香菇顆粒,這又是怎麼辦到的?陳亦泓笑着賣了個關子,說:“這就是秘密啦!”他能透露的是,從原先的傳統白色面皮,到菠菜綠色面皮,再到最終版的可可面皮,可可香菇小籠先後曆經了三次改良。
而今年春天複工後,餐廳就率先推出了馬蘭頭小籠。在南翔小籠制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李建鋼的帶領下,古猗園餐廳的創新腳步一直不斷。截至目前,餐廳共研發了12個品種小籠,占每天小籠銷量的比重從最初的10%上升到40%,消費者中年輕人的面孔也越來越多。“南翔小籠制作技藝從清代沿襲至今,我們要守舊創新,這樣才能永遠吸引消費者。”李建鋼說。
老字号也有“新花樣”
你想去嘗試下嗎?
記得先嘬一口
小心燙嘴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