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嶽飛一生的志向,簡單且純粹。在他的心裡,收複河山、迎回二聖、洗刷恥辱、還擊金國,這是身為宋朝臣子最應該做的事。
而嶽飛也一直為人生理想努力着。但嶽飛沒明白,個人的理想,絕非所有人共同的心願。
尤其是迎回二聖(宋徽宗、宋欽宗)這件事,若兩位宋朝皇帝歸來,那宋高宗趙構應該如何自處?已經到手的權力,想讓高宗趙構發揚精神主動讓出去,遠比登天還難。
于是一封皇帝與臣子間的私信送到嶽飛身邊,也就是著名的《賜嶽飛批剳卷》。書法絕美,氣息逼近《蘭亭序》,卻潛藏了無數殺機。
《賜嶽飛批剳卷》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蘭亭序》此受到無數人的喜愛。微醺以後的創作,真情實感地流露,以及無拘無束的書法,值得人們稱贊。
從以“王書”為正宗的八字原因中,也可以看出來,皇權的影響在其中占據了絕大部分原因。皇帝喜好,讓所有人競相追求,皇帝親自書寫,那還了得?
當然,就《賜嶽飛批剳卷》而言,不僅僅是宋朝皇權的加持下,擁有流光溢彩般的璀璨,而是這封信本身便有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的氣質。
無論從信的整體布局,還是筆法的形意上來講,都當得上書法大家的稱呼。
若王勃《滕王閣序》是一位詩人即興創作的巅峰,那麼《賜嶽飛批剳卷》便是宋高宗精雕細琢而出的精品。
秀逸而獨立,婉約而不失風骨。宋朝文人的詩詞作品,無論出自官場、民間、帝王,都讓人由衷的喜愛。
就像宋徽宗的瘦金體,以及衆多書畫作品一樣,後人不得不承認他在藝術創作上的天賦。
宋高宗也同樣如此,當後人為他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并讓嶽飛冤死獄中憤怒之際,《賜嶽飛批剳卷》更像是一封道歉信,撫平後人内心的憤怒。
當年的對與錯,沒人能夠給出真正的定論。甚至從國家角度出發,嶽飛又真的是正确的嗎?南宋苟延殘喘,休養生息之時,國家是否有精力與能力,賭上前途命運前途與金國鏖戰。
嶽飛一直在打勝仗,并且收複了大量故土。如果嶽飛失敗了呢?身為一國之君,宋高宗趙構不得不為自身考慮更多。
當然,英雄之所以會被稱為英雄,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做到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事。作為名留青史的抗金名将,嶽飛的選擇同樣沒有任何錯誤。
他擁有戰勝金國的自信,卻沒能獲得宋高宗真正的支持。小人讒言、金國挑撥,最終讓嶽飛成為兩個國家和解的犧牲品。政治家們的謀劃,終究将他排除在外。
殺機卿盛秋之際,提兵按邊,風霜已寒,征馭良苦。...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飄逸俊秀的書法之中,宋高宗或許也有無奈之情。嶽飛的能力,他遠比後人更加清楚。若他不是國家君王,僅僅是曾經的兵馬大元帥,那麼帶領嶽飛北上收複河山有何不可。
兩人精誠合作之下,馳騁中原的金人也隻能下馬祈降。
隻可惜宋高宗不是“如卿體國,豈待多言”。倘若你真的體諒國家,又何須我多說什麼。
最後時刻,宋高宗不再以皇帝的身份,命令嶽飛做任何事,隻将國家二字放到嶽飛身上。
這是最無情的道德綁架,同時也是最殘酷的一個抉擇。分明是趙高宗的國家,壓力卻給到了嶽飛這邊,《賜嶽飛批剳卷》的心思,不可謂不狠辣。
最終,嶽飛選擇了妥協,國家大義面前,個人的理想終究隻能放棄。背上本就刻着“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也不可能改為登臨絕頂。
而武将即便想要不顧一切地成功,也不太現實。即便宋朝軍隊能夠模仿金人,在一邊進攻的同時,一邊解決後勤問題,所有北上的軍團也勢必會回到宋朝境内。
嶽飛不願君臣之間的矛盾,以緻于親者痛、仇者快。既然已經書寫《賜嶽飛批剳卷》,不如就随了他的心願。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個狗屁不通的囫囵道理,真就印證在自己身上。
夜空下,牢獄中的嶽飛放棄了一切。後人不知他是否帶着恨意與怒火離世,但那一夜月光下的《賜嶽飛批剳卷》,一定蒼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