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去香港必吃的美食清單

去香港必吃的美食清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5:16:31

去香港必吃的美食清單(香港故事在漁排)1

在香港西貢海域,一艘小艇穿過網箱組成的漁排(1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新華社香港2月13日電 題:在漁排,遇見不一樣的香港

新華社記者查文晔

香港,西貢岸邊。

小艇劈波斬浪,将深藍色的海水犁開一道道白色的波紋。岸邊的沙灘、山石,飛速地向後退去。海風吹在臉上,分外凜冽。

船行10多分鐘,一座由多個巨大網箱組成的漁排映入眼簾,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矗立其上,迎風招展。

去香港必吃的美食清單(香港故事在漁排)2

梁錦明(左一)在漁排上接受記者采訪(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歡迎你們啊!”漁排主人梁錦明熱情地和我們握手,“香港以前是個小漁村,但你們還沒見過香港的漁民吧?哈哈。”

身材健碩,皮膚黝黑。49歲的梁錦明理着平頭,一身橘紅色的風衣,在海水的映襯下十分耀眼。春節期間,正是市場需求量大的時節,他和同事們從節前開始就忙個不停。

按照漁民的習俗,過年要拜天後,在漁船漁排上貼揮春,祈求風調雨順,阖家平安。梁錦明說,去年受疫情影響,銷量有些下滑,但産量穩定。今年是虎年,希望疫情盡快過去,漁民生龍活虎,事業迎來豐收。

坐在甲闆上,梁錦明聊起了他的故事。

去香港必吃的美食清單(香港故事在漁排)3

梁錦明接受記者采訪(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與海共舞的少年

“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爸爸是流動漁民。小時候我在漁船上長大。”因為家庭的關系,梁錦明對深邃的海洋并不陌生。

父親捕魚,他跟着在漁船上玩耍。當時漁民給船上的孩子身上拴條繩子,以确保安全,但對他沒用。好幾次船正在航行,活潑好動的梁錦明走來走去,一不小心掉進海裡,險象環生。

“可能是我太調皮吧!”直到現在,他還記得水下的幽暗和耳邊螺旋槳的轟鳴。“當時腦袋裡一片空白,是爸爸、哥哥把我拉上來的。與大海打交道是一件危險的事,也有朋友不幸離開了我們。”

大海風高浪急,漁民的工作不分日夜。就在許多人上岸尋求安穩生活的時候,梁錦明選擇了繼承父業。那一年他24歲,已在旅行社、清潔公司、裝修公司等工作過。

“以前父母捕魚來賣,被貿易商剝削,人家說多少錢就多少錢。我想不如自己去做一個貿易商,希望價錢公道一些,能幫到父母和其他漁民。”說起初衷,梁錦明忘不了父母付出的辛勞。

“那時不像現在,青年的要求不高,能兩餐溫飽就很滿足了。”别人覺得漁業枯燥、辛苦,他卻從中找到樂趣。“我喜歡大海。捕魚、養魚、賣魚,能把美味的食物與家人、顧客分享,我很有成就感。”

就這樣,梁錦明一頭紮進大海,與海共舞。

去香港必吃的美食清單(香港故事在漁排)4

漁民撈魚出水(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條條皆辛苦

捕撈、養殖、銷售,香港、内地、遠洋。20多年來,梁錦明憑着一股韌勁,一步一個腳印把小小的漁船航向深海,養殖的品類和産業鍊條逐步擴大,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踩着網箱之間搖搖晃晃的浮橋,梁錦明帶我們參觀他的漁排。一個個十幾米深的網箱中蓄滿了海水,色彩斑斓、形狀各異的魚兒在其中遊動。“金錢斑、沙巴龍趸、黃臘鲳、石蚌,它們都是養殖魚中的名貴品種,價格不菲。”

“一條小金錢斑400克,我要把它養到10公斤重,1斤能賣130港元。”現在,梁錦明在香港的養殖基地達1000多平方米,上述魚類年産量10萬多條,銷售額近300萬港元,規模在同行中居于前列。

養魚很辛苦。淩晨四五點天還沒亮,梁錦明就要起身給魚兒準備“早餐”。“小魚和大魚不一樣,小魚長身體,一日三餐,大魚一日一餐。喂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魚會得腸胃病。”

喂完食,一天的工作才剛開始。魚的生長需要清潔的環境,網箱髒了要清洗,還要給魚“沖涼”清除寄生蟲,哪一樣都不能掉以輕心。

無論風吹日曬,漁民日日如此。養魚風險很大,用梁錦明的話說“今日不知明日事”。紅潮、台風、暴雨,都可能将漁民的心血毀于一旦。

2006年和2015年,紅潮兩次襲擊西貢海域,大量魚群死亡。梁錦明的漁排也損失慘重,他心裡難受。許多漁民放棄養殖,轉行做起了其他生意。

“我們還年輕,失敗了就重新再來過咯,不可以放棄的嘛!”時隔多年,他的語氣雲淡風輕,但懂行的人都知道,重新來過的經曆絕不輕松。

去香港必吃的美食清單(香港故事在漁排)5

網箱中養殖的魚(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如今,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漁民用上了先進的實時監測系統。海水溫度、含氧量、鹽度等數據,在手機上就能看到。如果紅潮來襲,系統會提前預警,梁錦明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為了提升銷路,梁錦明創立了批發零售公司,采用速凍技術,隻需要15分鐘,就能完成對魚的冷凍處理,保持鮮魚的口感。

“地裡的糧食粒粒皆辛苦,魚兒也一樣,條條皆辛苦。不能說怕辛苦就不做,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說到這裡,梁錦明淡淡地一笑,眼神笃定。

水大才能魚大

在傳統的魚類養殖之外,梁錦明獨辟蹊徑,開始在香港漁業提升基金的資助下養殖珍珠。“香港是東方之珠,但養殖珍珠的人卻很少。我養的是馬氏珍珠貝,我們自己插核,一年左右就可以開珍珠。”

“蚌肉可以做XO醬、炒菜、煲湯,珍珠可以做項鍊、耳環,磨成粉後還可以做中藥。我們正在研發珍珠面膜和珍珠香皂。”現在,他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師生合作設計生産的“漁願”XO醬系列食品已上市。

展望未來,梁錦明認為香港漁業應該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拓展發展空間。2020年,他入駐了惠州粵港澳流動漁民産業園,次年開始正式生産,目前已有深水養殖網箱15個,産品在内地和香港都有銷售。

去香港必吃的美食清單(香港故事在漁排)6

漁民向記者展示養殖的珍珠(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2022年起,國家正式施行《港澳流動漁船漁民管理規定》,明确要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制定、完善便利流動漁民在内地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流動漁民産業轉型升級,發展水産養殖和休閑漁業等。

梁錦明十分感謝國家和特區政府對香港漁民的關心與支持。“香港資源有限,沒有飼料廠,沒有自己孵化的魚苗,工人難請。大灣區就不一樣了,水大魚大。國家的支持和幫助,對我們很重要。”

每逢回歸紀念日和國慶節,香港漁民團體都會組織漁船巡遊。梁錦明是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看到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在維港高高飄揚,他倍感自豪。他說,愛國愛港的精神需要傳遞給更多人。

“香港是國際大都市,但也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漁業是香港重要的文化底蘊,是香港曆史的根。”梁錦明說,人總要吃飯,漁業永遠有得做,他會繼續在這一行拼下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