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的數碼愛好者應該有所了解,每一年的春、秋兩個季節,均會密集出現發布會活動,秋季發布會活動中以蘋果的iPhone發布會尤為受人關注,至于春季發布會中,又以小米數字系列旗艦的發布為“行業頂流”。
說到底,還是因為小米數字系列手機在中國手機消費者心中有着特殊地位。12月28日晚,正式發布登場的小米12系列沒有讓我們失望,新一代骁龍8旗艦芯片、更出色的影像系統、更極緻的設計做工都在告訴我們,小米數字系列手機在市場上依然是繞不開的标杆級機型。
不過在雷軍看來,小米12系列不僅要做“标杆”,還要加一個定語:要做“高端标杆”。雷軍在“答網友問”的博文中更是直接指出,小米12和小米12 Pro分别對标iPhone 13和iPhone 13 Pro Max,看來雷軍對小米12系列手機的實力也是有着十足的信心。
其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高端化競争早已來到新的階段,這一兩年來将iPhone作為假想敵的産品尤其多,攻勢也越發兇猛。但另一方面,激烈的競争下促使“國産高端旗艦”的定義變得越發複雜,傳統的認知“好配置等于真旗艦”已經過時。在回答“小米12系列是不是國産高端旗艦”之前我們得搞清楚“國産高端旗艦”到底如何定義,屆時雷軍的豪言壯語能否兌現,自然水落石出。
“高端”二字需要全新定義有人說,“賣得貴就是高端”,也有人說“配置頂級就是高端”,這些粗淺的定義放在過去可能是對的,但如果以當下的競争局勢、消費者的産品需求來看,這些定義都難以立足。
在雷科技看來,為了滿足日益複雜的用戶需求,能夠被稱為“高端旗艦手機”,至少得滿足以下特點。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高端旗艦手機必須有頂級的核心配置,和與之對應的軟件結合能力。
iPhone這邊有A系列芯片坐鎮,安卓手機想要成為旗艦,至少得搭載對應的頂級芯片。目前來看,當下最強芯片非高通新一代骁龍8莫屬,它采用4nm的先進制程打造,是市面上首個安兔兔跑分超過百萬的SoC,同時GPU部分的大幅增強,也讓其圖形性能超過了蘋果的A15芯片,是個十足十的“性能怪獸”。
隻是,一台手機如果隻有好的芯片還不足以成為“高端旗艦”,分水嶺在于它能不能讓頂級芯片“滿血運行”,發揮全部實力。
對此,小米12系列首次加入“動态性能釋放”調度功能,讓手機能夠智能地預判遊戲場景,毫秒級部署對應的性能釋放策略。舉個例子,當我們遊玩MOBA遊戲時即将發揮大規模團戰,手機會在1毫秒内啟用所有大核,以滿足性能需求;當團戰結束來到低需求場景,手機又會把SoC切換至省電核心,節省資源。
除此之外,小米12系列還借助超大面積VC均熱闆和白色石墨烯來輔助散熱,進一步保證芯片的性能發揮。這樣的手機到了消費者手中自然會有明顯的體驗優勢,有着強大的性能還能保持穩定運行,這樣的“高端旗艦”用起來才更有說服力。
至于成為“高端旗艦”的第二個要素,雷科技認為“獨特優勢”必不可少。消費高端手機其實更多的是在消費産品“溢價”,而這個溢價除了品牌、科技等,一些“人無我有”的獨特體驗也很重要。
作為iPhone 13系列的對标對象,小米12系列是如此回應的——帶來了完全自研的“CyberFocus萬物追焦”能力。小米表示,這一技術源自于仿生四足機器人CyberDog的人體視覺追蹤技術,用戶隻需在拍照、錄像的時候點擊屏幕鎖定焦點就能完成持續追焦,無論被追蹤對象如何動作,哪怕是低頭、彎腰、跳遠甚至是短暫離開屏幕,畫面焦點都能實時跟蹤、持續鎖定。
從實用意義來看,CyberFocus萬物追焦的最大意義自然是解決了長達十餘年的智能手機對焦痛點,真正地讓智能手機攝影在追焦層面實現對專業相機的全面反超。而在行業層面,跨領域技術的加持賦予了小米12系列手機更強的科技屬性,讓“高端旗艦”定位有了更多的技術支撐。
智能手機作為科技屬性較強的産品,技術創新才是其魅力所在。對高端市場而言,産品的較量本質上就是創新技術的較量,尤其是創新且能夠實際解決用戶痛點的技術,往往是産品成功的取勝之匙。
第三點,搭載自研芯片已經是當下高端旗艦的必備條件之一,甚至是“準入門檻”。自年初以來,小米、vivo、OPPO先後推出自研芯片,從結果來看自研芯片并非花架子,在特定領域實現了類似“機械降神”般神奇效果,幫助手機廠商很好地突破了通用芯片下無法突破的技術瓶頸,大幅度地提升手機體驗上限。
小米的第三款自研芯片,澎湃P1電源管理芯片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出現一舉解決了當前“有限空間内高功率快充與大電池不可兼得”的業界難題,讓小米12 Pro在搭載4600毫安時大電池的情況下還能實現120W有線 50W無線的快充組合,尺寸較小的小米12也能同時兼具4500毫安時電池 67W有線/50W無線的充電方案。
不難發現,自研芯片已經成為高端旗艦手機中的“王炸手段”,帶來的差異化體驗讓人無法拒絕。其實已經不難預測,在頭部玩家紛紛推出自研芯片的背景下,未來旗艦智能手機的核心競争力将或多或少地來自于自研芯片,當然這一局面是小米樂于預見的,畢竟早在2017年就推出澎湃S1芯片的小米,不光是知名度、聲量還是技術儲備都要比友商深厚得多。
最後一點,“全能”是評價高端旗艦最基本的要求,相信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都不希望自己花高價購買的旗艦手機仍有顯著的短闆,最好是面面俱到,樣樣頂尖。在這方面小米12系列就成為了表率,獲得DisplayMate A 評價的頂級屏幕、精雕細琢的工業設計還有“小米史上最好”的信号表現,讓小米12系列手機成為了真正的“六邊形戰士”,哪怕再挑剔的高端用戶,大概也找不到可以下嘴的地方了。
近幾年“内卷”一詞越發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其實手機圈才是科技大圈子中最“内卷”的那個,激烈且複雜的市場競争環境要求手機廠商們不斷推陳出新、提升産品的體驗上下限。尤其是小米12這樣的“全能且超能”選手出現,更是讓“高端旗艦”的标準不斷拔升,如果用這樣的标準來評價iPhone,那麼以iPhone 13系列的産品力也隻能是“剛剛及格”罷了。
是時候打破“iPhone崇拜”了我們發現,市場上已經形成一種固有認知,由于信息繭房的存在部分人對iPhone 幾乎是“盲目崇拜”,“隻要是蘋果做的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有功能落後的那一定是有必要的考慮”,全然不顧手機市場上國産手機綜合表現已經不輸甚至反超蘋果的事實。
随着小米12等新一代旗艦手機的到來,這種“iPhone崇拜”能被打破嗎?雷科技的答案是:很有機會。
國産手機廠商的機會其一,來自于水漲船高的“核心體驗”。以小米12系列為代表的新一代旗艦手機,已經呈現出日趨成熟的軟硬件整合能力,現在SoC的性能已經追上甚至局部反超iPhone。同時調度機制的成熟和創新,讓整機能耗表現有了大幅提升,無論是應付大型任務(如遊戲)還是系統的持久流暢均得心應手。
如此一來,iPhone最核心的優勢便被大幅度稀釋,“iPhone崇拜”也被活生生撕開一個裂口。
機會其二,是國産高端旗艦在細節上的不斷完善,尤其是系統層面更加人性化、更能滿足中國用戶獨特的場景需求。以MIUI為代表的國産手機系統,早已渡過了“流暢度提升”的原始需求階段,轉而思考如何滿足複雜且細緻的進階需求,比如MIUI 13上的“電信反詐”、“隐私拍攝”和“證件隐私水印”三大功能,就貼心地照顧了細分場景下中國消費者可能遇到的隐私保護難題,應對用戶高階需求給出了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萬物互聯的大方向上,MIUI 13也推出了“全局視界”這種能夠打通手機、平闆、電視、手表和AIoT智能家居設備的創新功能,針對中國市場中獨有的消費場景進行優化,極大地降低小米生态下用戶多設備互聯的信息交互成本。
這隻是一些細節上的功能進化,卻能體現出國産手機系統乃至于國産手機對用戶需求痛點的積極洞察,小雷身邊很多原iPhone機主都是體驗了國産旗艦手機的系統後“成功脫粉”,開始對國産高端旗艦展開懷抱。
而第三個機會,準确來說是“時機已到”。經過多年努力,其實消費市場對國産手機的高端形象已經有一定的認知,甚至有不少人已經成為目标用戶,國産手機廠商從來都不是毫無機會。今年三月發布新機的時候雷軍就表示,小米手機在2020年已經“初步站穩了高端手機市場”。
如何在“初步”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答案可能就在小米12系列身上。通過小米12我們見到的,是小米在四年内發布三款自研芯片的實力、打磨三代高端産品的耐心,甚至從此站穩高端市場、和iPhone展開角逐的可能性。
作為國産手機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小米發展的脈絡就是國産手機發展的脈絡,當技術的積累、研發的投入達到一定水準後,爆發就在一瞬間。
不得不承認,綜合來看國産高端旗艦的确和iPhone仍有需要正視的差距,對大多數手機廠商來說iPhone依然是老師,是風向标。但我們同樣相信,沒有任何對手是不可戰勝的,隻要國産手機繼續保持高水準,不斷超越自己,那麼鹿死誰手仍不可知。
小米12系列的到來就是一劑強心針,各方面的綜合表現讓我們見到了國産手機在高端市場中的希望。國産手機善于和用戶溝通、樂于和用戶溝通,積極地解決用戶痛點,努力做軟硬件整合、大膽地做創新,以至于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實現了在體驗上對iPhone的局部超越,隻需一個機會,他們就能證明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