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院系調整誕生的“四大工學院”是教育部集中了全國知名高校的工科去援建的,影響力一直延續到現在。“四大工學院”分别是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大連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目前這四校為了适應時代的發展,已經放棄了工學院的名稱了,全部更名為大學了,并且都是原985高校,首輪雙一流A類高校。
目前這四校中,發展得最好的是華科大與東南了,華科已經在國内外很多排行榜中跻身國内前十高校了;目前在武漢也有了叫闆武大的實力。東南大學的工科已經超過了華五的南大了,但是文理學科依然落後于南大很多了。大工雖然沒有以前強勢了;要說退步也談不上,畢竟在國家三大獎上表現非常好;華工很長一段時間都比較暗淡,在國家三大獎與院士增選上,基本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如果不是廣州市優越的地理位置,可能很多人都會把華工遺忘了;教學能力大于科研能力。
由于是工科高校,按照學科實力比較,東南大學最強。按照第四輪學科評估,東南有12個A類學科,其中包含5個A 學科;華科有14個A類學科,包含4個A ;華工有8個A類學科,其中一個A 學科;大工最差隻有7個A類學科,隻有2個A學科評級。這是按照學科評級計算的排名,現在看看ESI全球前1‰學科數量,在國際上這項指标非常重要;華科有6個,大工與華工各有4個,東南有3個。但是從入圍學科看華工的學科偏向于傳統學科,華科、大工與東南認為學科顯得有活力很多。
再看看工科高校的核心數據,科研成果方面;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國家三大獎了,把最近五年四校獲得的國家三大獎折合成得數後;華科大排在了第五名,東南第七名,大工第九名,在近五年國家三大獎上跻身國内高校前十;與自己的工科高校的身份比較相符。可惜華工拖了後腿了,最近五年隻有3項科技進步二等獎進賬,排在了國内52位了。被前面三校遠遠地摔在了後面。
在最近五年的院士增選上,東南有4位,華科有4位,大工有3位,華工隻有一位,科研成果其實與院士增選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高質量的科研産出,就不可能會培養出自己的院士的。在國家級科研平台的建設上,其實國家對華工的支持還是非常大的,把所有的國家級平台折算成得分比較一下,華科排在了國内第4位,華工排在了第9位,東南排在了第17位,大工排在了30位。可見在科研平台建設上華工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科研産出上确實讓人無法看下去,這也是最近幾年華工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有錢、有平台還有位置優勢;就是沒有高質量的科研成果誕生。
由1952年院系調整誕生的“四大工學院”;發展到現在基本的格局是華科已經遙遙領先,東南緊追不舍;大工維持原狀,主要是吃了地域差的虧,華工科研已經被這三校遠遠甩開了;如果不是在珠三角地區,可能真的已經沒落了,作為工科高校,沒有科研産出是說不過去的。未來的高校建設都是以理工科為主了,所以工科高校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