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頭暈、眼前眼黑,别以為隻是貧血、低血糖!不加幹預,卒中、癡呆風險大!
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曆:蹲着或躺久了,猛地起來會感覺頭暈、眼前發黑,但過一會就能自行好轉。
這時,人們根據生活經驗,多會把這種不适感歸結為低血糖或貧血,但實際上,真正的“元兇”可能是低血壓。
1
起立就頭暈,
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壓
直立性低血壓,簡單說就是由卧位、蹲位轉為站立位,突然出現的血壓驟降反應,通常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或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同時可能伴有頭重腳輕或頭暈、惡心、眼花、無力、昏倒等症狀,也可能無症狀。
1直立性低血壓,其實是人體血壓調節異常
當長時間蹲着或坐着的時候,更多的血液會集中在下半身,突然站起來,會使靜脈流回心髒的血液量和心髒的射血量迅速減少,血壓就會下降。
此時,分布在心髒和血管内的壓力感受器感受到壓力下降,機體就會通過“自主神經系統”加快心跳速度,增加心肌收縮的力量,調節血管的張力來維持血壓,向全身輸送更多血液,避免出現供血不足。
但若是由于某些原因導緻調節功能異常,就可能出現明顯的血壓下降,引起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短暫的眼前發黑、頭暈,甚至暈厥等症狀。
2這些人群久蹲,更容易犯暈
①老人。随着年紀增長,血管壁上的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會降低,血壓調節機制更慢。
②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情緒不佳等,都可能導緻神經調節功能出現障礙。
③有糖尿病、帕金森病及其它一些神經變性疾病;或者是有血管狹窄、血栓、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問題。
④藥物因素。鈣通道阻滞劑、利尿藥、α受體阻滞劑等藥物與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關系密切。
⑤大量失血或脫水。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大量出血或嚴重脫水,血管中的血液量驟減,血壓也會跟着下降。
2
低血壓
可能比你想的更危險
千萬不要覺得低血壓沒什麼大不了,其造成的危害可能比你想的更嚴重:
1更易誘發卒中
當血壓過低,心髒泵血量減少,就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血液前進,這樣一來,就好比灌溉莊稼卻沒有水,會造成全身血液灌注不足,尤其是心、腦部位的血液供應不足,會增加人們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低血壓帶來的血流過緩,還會促進血栓的形成,特别是一些本身存在血液粘稠、腦血管狹窄的人,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就更高了。
2癡呆風險大
一項發表在《Neurology》的研究稱:與普通人相比,那些由于體位變化而導緻收縮壓急劇變化的人群,患癡呆症的風險增加了近40%。
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由于體位性低血壓會讓大腦缺氧,損害腦組織。
3抑郁風險高
低血壓患者心情一般比較低落,沒有什麼激情,心理抑郁不想和别人說話,時間久了,比較容易得憂郁症。
且相關研究顯示,相比于健康或更高水平的人來說,血壓低于正常值的患者抑郁的可能性要高出30%。
3
簡單4招,穩住血壓
沒有明顯症狀的低血壓,對身體的影響較小,但若不适明顯,則建議及時就診,聽取醫生建議決定是否需要服藥。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通過簡單的4招,來預防直立性低血壓以及改善症狀。
1姿勢改善法
睡覺采取頭高位(并非枕頭墊高):将頭部擡高15~30 cm左右,有助于保持腦血流量,降低卧位高血壓。
另外,起床時一定要記得采用“30秒”原則:睡醒後睜開眼睛先躺30秒,然後坐起來再等30秒,原地起立站30秒,然後再活動,給身體足夠的時間調節血壓。
2穿彈力襪
可以通過穿過膝襪、連褲襪或彈力長襪,減少下肢靜脈床的血容量,提高外周阻力,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症狀。
3适當運動
長期适當運動可增強心髒功能,改善心髒泵血能力,使心髒每次搏動排出的血量增加,從而起到緩解低血壓的作用。
建議運動的強度以“心率=170-年齡”為宜,運動方式有氧運動為主,如快走、舞蹈、瑜伽等。
4益氣養血調血壓
中醫認為,血液的運行需要氣來推動。如果氣虛,血液運行不暢,就可能出現低血壓的情況,此時可以通過補益氣血來改善。
【補氣養血赤豆粥】
做法:粳米100克、赤小豆50克、桂圓肉10克、花生米10克,加适量水煮粥即可。
功效:赤小豆能補血涼血,搭配熱性的桂圓肉,有補氣養血、養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氣血兩虛和血管疾病者,但肥胖、濕熱較重者慎用。
(我是大醫生官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