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裡初秋流火五首,被當代人誤會的七月流火,是初秋美麗的星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先秦詩經《七月》”七月流火“,很熟悉的四個字,在暑熱中的公曆七月,往往被現代人形容成無處不在,如火燃燒的熱浪,流動在空氣中。往往為了表達這種炎熱,當代人會加一句,自古都是這麼說的,以表示笃定。
七月流火,的确是古書有的,甚至起于古書記錄之前。我們知道上古沒有文字,靠口口相傳的事多了,比如農曆,節氣,重大的人物曆史事件。重大的人物曆史事件,流傳後代缺少人證物證,比如堯舜禹,比如夏,但是農曆和節氣卻頑強地保留下來,我們常會在古籍中看到一些詞,夏曆,周正。而農曆的月份,節氣,也就是至少在那個時候,就有并流傳至今。
先秦時代的詩經,是記錄七月和七月流火最早的文本。
但農曆的七月,不是公曆的七月,農曆的七月是秋天的開始。這裡的流火是什麼意思呢?
這裡的流火,是指的天象。
在生産力和科學文化不發達的上古,人們依據星辰日月,判斷自己所處在一年中的哪個時段,對自然分外留心。基于對日月星辰的神秘和崇拜,會有觀察天象的祭司,當一顆火紅的星星,開始向西移動位置時,正對應秋天的到來。這顆星,命名為火星,對應着火神。
有專門的祭司人員,祭祀它,以求得秋天的豐收。
普通的人,看見天邊火紅的火星漸漸西移的時候,結合習習的涼風,就知道進入秋天了,這個時候開始考慮秋冬的冷暖,男女采集有纖維的植物,開始紡織,花上一兩個功夫,布匹做成,就可以裁剪衣裳。
七月火星流轉到天際将要下沉,九月的衣裳就會做好。
此時秋風從冷會轉向寒風刺骨。
如果不在七月裡開始準備做衣裳,那麼何以度過今年的寒冬?
沒有衣裳,會凍死的啊。
七月流火,預示着秋天的到來,天氣轉涼。
浩瀚宇宙
“茲晨戒流火,商飙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唐朝劉言史 立秋火星的移動,代表着秋天的到來。在晚夏初秋,北方涼爽的空氣南行,驅逐了夏天多雨低沉的雲霧,天空逐漸清朗高遠,有涼風習習吹來,人們很自然仰望星空。
在燈火并不如當代璀璨的古中國,除了經濟發達的城市,會有油燈蠟燭在夜晚照明,很多時候,人們珍惜物質,愛惜天光,無數的夜晚,更多是在月亮星辰的光芒裡度過。
古人領略夜色之美,之尋常,是他們的生活。所以除了懸梁刺股,日理萬機的人,絕大多數人的頸椎都沒毛病,因為時常要看天走路。
月光和星光裡行走,實屬正常。
在這樣的前提下,對于星辰的了解雖然不比現代人更有知識,但是他們是最親近星辰的人。
比如立秋這天,會看到紅色的火星,挂在西南,有涼風吹動,同行的人肯定會心,這是季節秋天的到來,聽,星朗風來,樹林有嘩嘩的風吹聲。
秋天終于來了。以星辰之有規律的移動,也讓人心安穩厚重。大家活在一個安穩的,有規律的,永恒的世界裡,夏去秋天,星辰雖然移動然而久遠。
火星是季節裡一個參照,一個坐标。
”前庭一葉下,言念忽悲秋。
變節金初至,分寒火正流。氣含涼夜早,光拂夏雲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麗景浮。“唐朝敬括《省試七月流火》節錄以七月流火,作為唐朝舉人的考試題,證明這考題,在唐朝,沒有錯誤。不要以為這是錄用詩經随機的一個題目,以唐朝發達的天文農業和經濟,選撥人才并不是隻要文采好,天馬行空就可以達到進士标準的。首先題目要沒有絲毫問題。
這證明”七月流火“這種說法,官方認可。七月,就是火星西沉或者西流的時候。題目出了,就是考生圍繞七月和火星展開自己的才華了。
前廳飄落一片葉子,這是秋天的到來,但是請不要無故悲秋。
這個時候正是季節的轉換,金秋剛剛到來,不信你看看,帶着寒氣的火星,正在流動西沉。
夜晚的空氣已經涼爽,而火星的照耀下,夏天厚重的雲朵已經消散。
火星幫助着月亮播撒清輝,讓水光沿岸都呈現出清麗的景象。
這首詩很好扣了題目,七月的火星,帶來明麗的秋天,又有着自己的璀璨和大氣。内容健康向上,清新大氣。
官方的命題作文,要求把握季節的特征,條理分明,闡述透徹,又不能頹廢。
這是作者的得意之作。一點毛病都沒有,還非常誠懇地說,悲什麼秋啊!
"歲落衆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唐朝李白太原早秋
李白的身份是什麼?出道前是廬山道士,少年俠客,中年被唐玄宗賞識,授翰林供奉,晚年正式成為高級道士,他在當時的人設就是谪仙。上知天文,下懂地理。
所以李白非常清楚七月流火的确切含義,那本來就是他最基礎的道教工作的一部分啊。
所以這首早秋,開門見山就說了,這是很多草木都開始蕭條不再開花的時段,天上有火星西沉。這是農曆的七月或者立秋時段。
李白行走在北方太原,無論是離京城還是離他真正的家鄉都遠了。
一方面,他渴望繼續北行,見證北國秋色,一方面又想家。
雖然每天都思念家園,但李白有這點好,惆怅歸惆怅,那是一種難免的小情緒,但是曠遠豪邁的北方遼闊的景色,依然是他停不下腳步的追逐。
時當大火流,在曠遠的地方,看見早秋的星辰,天高地遠,别有一種天地悠悠的壯美吧。
”支離卧病不知秋,暑退初驚大火流。
蟋蟀知時鳴近壁,銀河照夜直當樓。“宋朝張耒《秋日即事三首》
宋朝廢除了用詩作為科考考試項目,但是流火這個詞,出現在作品裡,更有生活氣。
比如張耒,因為夏天生病,過得疲憊,且夏秋交際的時段并不明顯,比如暑熱會持續到農曆七月中旬,所以沒有留心秋天的到來。
實際晚夏初秋靠體感真的很難分清。除非一場大雨後,天氣持續涼快。、
所以張耒意識到秋天來了的時候,也是因為感覺涼快了,而不是翻日曆。日曆這東西,當代人有手機,也未必能确切記得今日是何日。隻是當代人翻手機總比古人找日曆書快捷得多。
他是因為涼快登樓看天,驚訝發現了火星的位置,這不是已經秋天了?
然後在這種清涼的歡喜呀,聽見蟋蟀鳴叫,仰頭看見銀河。
這是生病最好的安慰吧,到了涼爽的秋天,到了牛郎織女相會銀河的時候,這病也該好了,也該到和愛人家人團圓的時候了吧。
初秋看見美麗的星辰,總是讓心情舒展曠遠的。這可不是夏天剛過又失火的災難。
當代人不知道流火是指夏秋的火星,将七月流火形容 盛夏的炎熱,從字面體感上來講也沒有錯。不過,站在初秋上看星辰的美,才是古人的七月流火。
和心愛的人一起去看早秋的星辰,這浪漫古已有之。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比如看流星雨,更有情懷和清麗。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