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8 09:18:06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壯博微課堂廣西壯族)1

上巳節與"三月三"

上巳節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被先秦人視為與萬物生命相關的節慶。長期從事農務勞作的先秦人将農曆三月視為萬物複蘇、萬物始源的重要時期,為此這一時段被賦予了生命信仰意義。祈禱趨吉避災、風調雨順、繁衍子嗣是上巳節的最初目的

上巳,意為農曆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先民認為在三月上巳這日進行禱祝活動,可将邪氣祛除,迎來吉事。《韓詩外傳》有雲:“溱與洧,三月桃花水下之時,衆士女執蘭祓除。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兩水上招魂,祓除不祥也。”

這記載的是先秦時期鄭國關于三月上巳的驅邪活動,先民約于三月上巳至水邊手持蘭草祓除奸邪,這表明了早期上巳節的原始信仰色彩。随着時間推移,上巳節延續至魏晉,與“三月三”日漸合流,出現“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的現象,成為中原地區重要的生命儀式。

上巳節亦被視為求愛與求子的重要生命活動。《禮記·月令》載:“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這是描述每年農曆三月祭祀主管姻緣與生育女神——高禖的活動,先秦時期男女相會、順應天時的求愛活動是這一時期的風俗。與此同時,繁衍子嗣亦是農曆三月三日活動的重要目的。古人将鳥卵作為子嗣的象征符号,晉人張協的《洛禊賦》寫道:“浮素卵以蔽水,灑玄醪于河中。”三月上巳臨水煮卵、浮卵與食卵成為婦女祈求與迎接生命降臨的儀式,隐喻着人們的人生态度,寄托渴望萬物複蘇、重獲新生的願景。

娛樂休閑是上巳節繼祭祀信仰後的又一活動目的。宋人吳自牧的《夢粱錄》稱:“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水,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點明自晉,上巳節與“三月三”日漸重合,曲水流觞成為三月三上巳節文人雅宴盛行的娛樂活動。

到唐代時,三月上巳的娛樂休閑性質更為明顯,皇家、官員亦在每年的三月三日歡慶上巳,舉辦宴請活動。由于官方政府的支持,三月上巳娛樂活動大量增加,“春來百種戲,天意在宜秋”便說的是唐代春季娛樂活動繁多之景,三月上巳至隋唐時期達到興盛

至宋元時期,受理學的限制,三月上巳的信仰與娛樂活動日漸式微,而後随着蒙古族入主中原,三月上巳的節俗活動在中原地區逐漸消亡。南方少數民族由于處在國家權力輻射的邊緣地帶,加之經濟發展遲緩,上巳節的文化内涵與事象得以保存和發展,并以三月三的身份呈現延續至今,成為廣西壯族人民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

2014 年,“壯族三月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同年 12 月被廣西政府确定為廣西地區的法定節假日

文化習俗

1.歌圩

農曆三月三是廣西壯、漢、苗、瑤、侗等多民族的共同傳統節日,以壯族最為典型。三月三是壯族最古老的情人節,在古代少男少女們齊聚街頭歡歌、彙聚江邊宴飲,以“山歌傳情,繡球傳愛”。在明清時期甚至形成上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因此三月三也被稱為“歌圩節”或“窩埠坡”、“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也有稱歌圩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每逢歌圩,方圓數十裡内的青年男女聚集在歌圩點進行對唱。通常男青年先主動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适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應答。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就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男方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遂訂秦晉之好。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壯博微課堂廣西壯族)2

2.祭祖

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為主。全家族人無論老小,全部出動,帶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墳。其儀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燒香上墳,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燒錢物,插标挂錢,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等。

祭拜祖先後,會舉行聚餐,共同享用祭祀剩下的美食。通過團結家族參與到祭祀祖宗的活動中來懷念先祖,傳遞孝敬祖宗和長輩的思想觀念。祈求祖宗保佑,是人們期盼美好生活的表達,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儀式加強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提高家族凝聚力。同時希望這個儀式以及儀式要表達的觀念能夠代代相傳,增加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和家族歸屬感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壯博微課堂廣西壯族)3

3.五色糯米飯

壯族是稻作民族,有其獨具民族特色的飲食文化。在廣西,糯稻的種植量比粳稻少很多,因其稀少性和黏糯性成為了節日食物中的主角,隻有節日人們才舍得拿出來吃。

“三月三”作為壯族重要的傳統節日,當然少不了糯米。節慶開始前,家家戶戶都會選出優質的糯米,用不同草藥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後蒸熟,即為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除了象征着五谷豐登、幸福吉祥外,五種顔色還有代表陰陽五行和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說法,用于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莊稼豐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體寒氣最重的時候,而五色糯米飯有驅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适當進食一些五色糯米飯,能夠驅趕身體内的寒氣。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壯博微課堂廣西壯族)4

4.撞彩蛋

在節慶期間,各家各戶精選出雞蛋,煮熟之後用各種顔料上色。其中大部分以代表着紅紅火火的好兆頭的紅色為主小夥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小孩們會将彩蛋挂在身上,在外出遊玩時,碰見相同挂彩蛋的夥伴,便可以玩起“撞彩蛋”的遊戲,将兩隻雞蛋對碰,沒有裂痕的一方則為勝。在民間,成功撞破彩蛋的人寓意着撞到好彩頭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壯博微課堂廣西壯族)5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壯博微課堂廣西壯族)6

5.繡球傳情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手工做成的彩球,制作精巧。以球形最為常見,也有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内裝豆粟棉籽。球上連着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

最初用于人們在茶餘飯後相互抛接娛樂身心,後漸漸演變成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之物,如今繡球不僅代表愛情,也是壯鄉人表達友誼和祝福吉祥物,是壯族文化的标志物之一。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壯博微課堂廣西壯族)7

6.跳竹竿舞

跳竹竿是壯族人民最喜愛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同樣也是黎族、苗族、佤族、傣族、景頗族和台灣高山族等少數民族群衆喜愛的群衆體育活動,已有上千年曆史。跳竹竿源于生産生活,動作簡單易學,男女老幼均可參與。跳竹竿時,人們在規律而有節奏的碰擊聲、呐喊聲、歡呼聲、笑聲中和旋律活撥輕快的音樂伴奏下,通過運動來宣洩情緒,愉悅身心,獲得美的享受,同時還可強健體魄。

廣西壯族三月三課程(壯博微課堂廣西壯族)8

結語

壯族“三月三”承傳中原上巳節祭祀驅邪、求愛求子的文化意蘊,又在文化形式上形成了鮮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呈現出傳承性、穩定性、多樣性、活态性的文化特質。壯族“三月三”既是集信仰文化娛樂文化于一體的民族節日,更是促進各民族團結友愛的文化交流紐帶,在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的文化傳統功用,同時,伴随着社會變遷,還在持續變異,并産生新的文化功能

參考文獻:

[1]李振鵬.壯族“三月三”的起源、功能、傳承現狀與發展對策[J].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21,37(06):80-89.2021.06.009.

[2]奚堯. 民俗傳播視角下壯族傳統節日集體記憶的建構[D].暨南大學,2019.001191.

[3]周開敏.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傳統體育跳竹竿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信息來源:崇左市壯族博物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