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為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脊柱疾患之一,占門診下腰痛患者的10~15%,占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多見于青壯年,其中80%以上分布于20~40歲之間。因腰椎間盤退變,纖維環破裂後髓核向後壓迫硬膜囊和神經根等而出現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者。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輕重不一。如何能夠早期發現呢?下面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的一些表現,可以幫助大家早期自我診斷,及時就醫檢查。
1.腰痛
臨床上以持續性腰背部鈍痛為多見。疼痛平卧位有所減輕,站立或行走後加劇。有時亦可表現為為腰部痙攣樣劇痛,發病急,多難以忍受,須卧床休息。
2.下肢放射痛
俗稱“坐骨神經痛”,至少有9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該症狀。輕者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有時可至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則表現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跛行。
3. 下肢麻木、發冷
多與下肢放射痛伴發,表現為下肢肌肉酸脹、麻木,或者下肢皮膚麻木感明顯、觸覺減退等。部分病例自覺肢體發冷、發涼,主要由于椎間盤壓迫或刺激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導緻。
4. 馬尾神經症狀
主要見于嚴重的中央型椎間盤突(脫)出者。其主要表現為會陰區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礙、性功能障礙及雙下肢坐骨神經受累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等症狀。
5. 足下垂
主要表現為足背伸無力,走路時常出現一隻腳拖地。主要是由于長時間、嚴重腰椎間盤突出(L4/5)壓迫L5神經根,導緻神經功能異常。足下垂一旦出現,即使進行手術解除神經根壓迫,症狀也很難恢複。
6. 下腹部痛或大腿前側痛
在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中,可能出現神經根支配區的下腹部、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内側疼痛,此種疼痛多為牽涉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