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天宇,解放軍306醫院,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
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經曆:在下蹲、運動、站立的時候,關節出現響聲,甚至轉一轉脖子、扭一扭腰時會發出一連串“咔咔”聲。這是怎麼回事呢?是骨折了還是關節長什麼東西了?其實,這些卡卡聲叫“關節彈響”。
正常的情況下,關節腔内會有滑液分泌,關節的穩定也是由周圍韌帶、肌肉維持的。一旦發生關節移位、滑液分泌減少等情況,則将會産生關節彈響。
醫學上把關節響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大多數關節彈響屬于生理性。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發出響聲的同時不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不适,對身體危害不大,無需為此惴惴不安。尤其是年輕人除了有外傷之外的關節響一般是生理性的。
當出現關節退化、病變,如關節軟骨損傷、半月闆撕裂、髌骨軟化症、關節脫位等情況時,關節發出聲音的同時通常伴有其它症狀及病理變化,包括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甚至運動異常,此時就需要盡快到醫院就診,并确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以免耽誤治療。
保護措施
1. 合理運動、勞逸結合。不要休息太久,休息過久使你的肌肉松弛,缺乏力量;适量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膝關節的支撐力、強度和穩定性,幫助控制體重。
2. 防止外傷。摔倒可能導緻關節遭受更嚴重的損傷,留下後遺症。
3. 控制體重。膝關節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關節長期負重、磨損和老化,以及鈣流失。很多體型偏胖的人是膝關節炎的主要受害者,控制體重是減輕膝關節負重的最直接方法,對延緩關節老化非常重要。
4. 防寒防濕。膝關節不像其他關節那樣有豐富的肌肉和脂肪組織保護,而是一個“皮包骨”的部位,血液循環差,如果長時間受涼,就可能因局部血管痙攣收縮使血液供應更少,從而削弱軟骨的新陳代謝和免疫防禦能力,使關節軟骨面發生缺血,甚至壞死,導緻關節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