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築、礦山、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各種機械設備中90%的材料都是由金屬制造的,由于金屬的選材不當或使用不當會造成材料的過早失效,嚴重的可能會發生重大事故。金屬材料力學性能檢測作為質量控制的一個關鍵環節,産品使用前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檢測就顯得特别重要。
一、金屬材料的種類
金屬材料通常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特種金屬材料。
1、黑色金屬又稱鋼鐵材料,包括含鐵90%以上的工業純鐵,含碳2%~4%的鑄鐵,含碳小于2%的碳鋼,以及各種用途的結構鋼、不鏽鋼、耐熱鋼、高溫合金、精密合金等。廣義的黑色金屬還包括鉻、錳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鉻、錳以外的所有金屬及其合金,通常分為輕金屬、重金屬、貴金屬、半金屬、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等,有色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純金屬高,并且電阻大、電阻溫度系數小。
3、特種金屬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結構金屬材料和功能金屬材料。
二、金屬材料的性能金屬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藝性能。使用性能是指金屬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應具備的性能,它包括力學性能(強度、塑性、硬度、沖擊韌性、疲勞強度等)、物理性能(密度、熔點、熱膨脹性、導熱性、導電性等)和化學性能。工藝性能是金屬材料從冶煉到成品的生産過程中,适應各種加工工藝應具備的性能。
三、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是指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時所表現的性能。這些性能是材料檢驗檢測、機械設計、材料選擇及工藝評定的主要依據。
1、強度
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變形和斷裂的能力稱為金屬材料的強度。根據外力的作用方式,材料的強度分為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和抗剪強度等。在使用中一般多以抗拉強度作為基本的強度指标,常簡稱為強度。強度單位為MPa(N/mm²)。
拉伸試驗主要用來測試金屬材料的性能,其檢測結果不僅可以反映金屬的強度和塑性,還可以反映強度的極限、彈性極限以及屈服極限等。
試驗時,将試樣兩端夾裝在試驗機的上下夾頭上,按照GB/T228.1-2010《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要求的試驗速率進行加載,随着載荷的增加,試樣逐步變形而伸長,直到被拉斷為止。在試驗過程中,試驗機自動記錄了每一瞬間負荷F和變形量ΔL,并給出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曲線,故稱為拉伸曲線(或拉伸圖)。拉伸曲線反映了材料在拉伸過程中的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直到拉斷時的力學特性。
低碳鋼試樣在拉伸過程中,可分為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頸縮階段四個階段。
屈服強度是當金屬材料呈現屈服現象時,在試驗期間達到塑性變形發生而力不增加的應力點。應區分為上屈服強度和下屈服強度。
生産中使用的某些金屬材料,在拉伸試驗中不出現明顯的屈服現象,無法确定其屈服點Rp。所以國标中規定,以試樣塑性變形量為試樣标距長度的0.2%時,材料承受的應力稱為“塑性延伸強度”,并以符号Rp0.2表示。Rp0.2的确定方法如圖2所示:在拉伸曲線橫坐标上截取C點,使OC=0.2%L0,過C點作OP斜線的平行線,交曲線于S點,則可找出相應的載荷F0.2,從而計算出Rp0.2。
當試驗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試驗結果無效:
(1)試樣斷在标距外或斷在夾具内時。
(2)試驗期間設備發生故障,影響了試驗結果。
2、塑性
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産生塑性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稱為塑性。常用的塑性指标有斷後伸長率(A)和斷面收縮率(Z)。
(1)斷後伸長率
試樣拉斷後,标距長度的增加量與原标距長度的百分比稱為伸長率,。
(2)斷面收縮率
試樣拉斷後,标距内橫截面積的縮減量與原始橫截面積的百分比稱為斷面收縮率。
強度指标和塑性指标是判斷金屬材料性能優劣的重要依據。金屬材料的塑性好壞,對零件的加工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塑性好的材料不僅能順利地進行鍛壓、軋制等成型工藝,而且在使用時遇到突發狀況,由于塑性變形,能避免突然斷裂。
3、硬度
金屬材料抵抗硬的物體壓入其表面的能力,稱為硬度。根據試驗方法和适用範圍不同,硬度又可分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肖氏硬度、顯微硬度和高溫硬度等。對于一般常用的金屬材料硬度有布氏、洛氏、維氏硬度三種。
(1)布氏硬度
Ⅰ試驗原理
對一定直徑D的碳化鎢合金球施加試驗力F壓人試樣表面,經規定保持時間後,卸除試驗力,測量試樣表面壓痕的直徑do。
布氏硬度與試驗力除以壓痕表面積的商成正比。
Ⅱ檢測方法
試樣應放置在剛性試台上。試樣背面和試台之間應無污物(氧化皮、油、灰塵等)。将試樣穩固地放置在試台上,确保在試驗過程中不發生位移。
使壓頭與試樣表面接觸,垂直于試驗面施加試驗力,直至達到規定試驗力值,确保加載過程中無沖擊、振動和過載。從加力開始至全部試驗力施加完畢的時間應在2s~8s之間。試驗力保持時間為10s~15s。對于要求試驗力保持時間較長的材料,試驗力保持時間公差為±2s。在整個試驗期間,硬度計應避免受到沖擊和振動。
(2)洛氏硬度
Ⅰ試驗原理
将特定尺寸、形狀和材料的壓頭分兩級試驗力壓入試樣表面,初試驗力加載後,測量初始壓痕深度。随後施加主試驗力,在卸除主試驗力後保持初試驗力時測量最終壓痕深度,洛氏硬度根據最終壓痕深度和初始壓痕深度的差值h及常數N和S計算得出。
Ⅱ洛氏硬度的标尺
洛氏硬度的标尺有:A、B、C、D、E、F、G、H、K,符号單位分别為HRA、HRBW、HRC、HRD、HREW、HRFW、HRGW、HRHW、HRKW。表面洛氏硬度标尺有:15N、30N、45N、15T、30T、45T,符号單位分别為HR15N、HR30N、HR45N、HR15TW、HR30TW、HR45TW。
Ⅲ檢測方法
試樣應放置在剛性支承物上,并使壓頭軸線和加載方向與試樣表面垂直,同時應避免試樣産生位移。使壓頭與試樣表面接觸,無沖擊、振動、擺動和過載地施加初試驗力F0,初試驗力的加載時間不超過2s,施加主試驗力F1,使試驗力從初試驗力F0增加至總試驗力F,洛氏硬度主試驗力的加載時間為1s〜8s。
總試驗力F的保持時間為5±1s,卸除主試驗力F1,初試驗力F。保持1s〜5s後,進行最終讀數。對于在總試驗力施加期間有壓痕蠕變的試驗材料,由于壓頭可能會持續壓人,所以應特别注意。若材料要求的總試驗力保持時間超過标準所允許的6s時,實際的總試驗力保持時間應在試驗結果中注明(例如65HRF/10s)。在整個試驗期間,硬度計應避免受到沖擊和振動。
實踐證明,金屬材料的各種硬度值之間,硬度值與強度值之間具有近似的相應關系。因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變形抗力和繼續塑性變形抗力決定的,材料的強度越高,塑性變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但各種材料的換算關系并不一緻。
四、結語在金屬材料普遍應用的今天,金屬材料的質量是保證産品質量的關鍵,金屬材料的性能決定着材料的适用範圍及應用的合理性。随着金屬材料牌号不斷更新,力學性能相關指标不斷提高,國家标準中有關金屬材料力學性能檢測方法也在不斷更新,所以在金屬材料産品使用前,需要對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進行檢測很有必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