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德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貫徹《指南》重在校本德育課程建設,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中小學德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貫徹《指南》重在校本德育課程建設
浙江省甯波中學 李永培
德育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内在邏輯性。在學習貫徹《指南》的過程中,積極構建具有學校特色、體現育人要求、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以校為本的德育課程體系,是創新德育載體、提升德育效果、促進學校德育可持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礎工程。
校本德育課程體系的基礎架構
如果說《指南》是對學校德育方向的把握,那麼,校本德育課程體系的設計和架構就是一種基于學校辦學哲學和培養目标的路徑選擇。在基礎教育階段,行為規範和基本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仍然是學校德育的共同基礎;學科知識和相關學科性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德育認知的重要來源;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參與、過程體驗和德育實踐是學生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和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有效載體;榜樣引領、學校文化浸潤和價值滲透則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為了提升效果,各學段之間承上啟下的學段銜接課程應當引起校本課程設計者的足夠關注。各學段德育目标随着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施途徑也會因學校性質而有所不同。校本德育課程的設計要考慮整體性、層次性和漸進性,考慮各項教育活動的系統、自洽和内容的邏輯關聯性。同時,由于德育效果滞後的特點,在課程實施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環節,既要重視形成性效果,更要強調教育效果的發展性預期。
校本德育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指南》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提出的整體且細化的規定性要求,為校本德育課程建設打開了全新視野。
實踐育人。以“主題實踐、勞動實踐、研學旅行和志願服務”為主線的社會實踐的首次系統表達,闡述了學校德育踐行和體驗的新要求,以及層次性和個性化特點,進一步明确了社會實踐活動的指标構成。
管理育人。《指南》在原有的“以導為主,管導結合”基礎上,強調了學校和教師作為管理主體的職責性要求,強調了學生作為養成性學習主體的制度約束的必要性,強調了制度和規範也是一種教育的途徑。同時,通過強調對學生群體中的“特殊群體”關愛,要求在實施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區分“品德問題”和“心理問題”,防止形成教育誤區。
協同育人。《指南》把“協同育人”列為學校德育的實施途徑,将進一步強化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意識,切實提高家庭和社會對學校教育的參與度,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
校本德育課程與學校課程的融合和整體化
置于學校課程大視野中的校本德育課程,它與學校課程相互融合、互為依托,是學校課程的有機架構。校本德育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接軌和融通是一個優化設計的過程,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基于學科基礎的綜合實踐活動的體驗和踐行,校本德育課程隻有融入學校課程體系的各個領域,才能更好地凸顯課程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綻放校本德育課程的生命力。
學校課程對學生發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建構校本德育課程需要從學段特點、教育目标、實施途徑和環境條件等因素綜合考量,需要整體設計、分步選擇、預留接口、适度可調。在浙江省教育廳創建示範性特色普通高中活動過程中,甯波中學在2012年構建的“品學共融,個性發展”課程體系,通過“智能基礎課程”“志趣專長課程”和“意志品行課程”三大課程領域的有機組合,以及必修課程、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選修課程的有效互補,無縫對接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學術型高中的培養目标,體現了校本德育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
準确把握《指南》精神推進學校德育工作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 陳秀珍
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指南》之後,感觸很深:一是《指南》中完備的德育工作建設體系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落實途徑等給予了明确指導;二是依托《指南》精神,學校可以更加有效地開展德育工作。
以《指南》精神為指引,實現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化
在完善學校德育組織機構和德育實施方面,我們要完善學生的德育常規管理,細化學生的行為規範,同時明确學生德育導向,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要求學校從黨總支到團委,從校長到德育處、從年級組到班主任、從社區到家委會、從課程到活動,都要有明确、規範的工作目标和流程。在領悟《指南》精神的基礎上,學校可以将德育目标序列化,形成分層遞進、螺旋上升的德育目标内容體系。同時,将德育内容課程化,學科教學要有明晰的三維目标,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内容落實對學生情感态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開發利用好系列化的德育校本課程等。同時,學校對重大紀念日、節日和有關時事,按照“一月一主題教育活動”的要求,統籌安排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課、學生論壇和學校大型德育活動,注重活動的序列開展,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教育的有效性。
以《指南》精神為指引,做到學校德育工作精細化
《指南》提出要細化學生的行為規範,這就要求學校在德育過程中實施精細化設計與精細化管理。
首先,德育計劃的制定既要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又要結合學校的教育實際。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行為與心理特點、學校的培養目标、學校的文化特色、生源所在地的文化環境、生源的層次、教師德育管理水平、學校德育工作的優勢和不足等因素。其次,要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機制,構建由校長負總責、德育處組織落實、年級組重團隊配合、班主任抓班級常規管理的制度,形成各部門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承擔的縱向連接的德育工作體系。再其次,要完善、細化德育内容。如,在德育常規要求、核心價值觀教育、家校合作、法制教育、理想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創設立體化德育空間,提出明确、規範的要求。
以《指南》精神為指引,堅持學校德育工作特色化
要做到學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化發展,首先要夯實德育工作基礎。完善德育體系、細化德育内容與德育途徑,在此基礎之上,把德育工作科研化、課程化,創新德育途徑,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德育内容。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積累,我校在班主任隊伍建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後要在《指南》精神的指引下形成我校的德育工作特色。
在班主任隊伍建設方面,我校堅持每年開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班主任個人工作研讨會”“班主任工作室”三項活動,使班主任隊伍的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何更好地整合三項活動,使之形成實效性強的“三位一體”的班主任隊伍培養模式,是我們今後的努力方向。
《指南》明确指出,要“開展認識自我……升學擇業、人生規劃以及适應社會生活等方面教育”,這與我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不謀而合。目前,我校在初二年級和高一年級每周開設一節生涯規劃課,并自主研發了生涯教育校本教材——《初中生涯發展導航》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高中生涯發展導航》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根據新一輪中、高考改革方案提出的“尊重、鼓勵學生自主發展、自主規劃未來”要求,我校将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中高考改革要求有機結合,指引學生科學地選課、選科、選考、選專業。我們還将不斷完善生涯規劃校本課程,使其真正成為學生的人生指南。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7日第10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