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漫長過程?#以書之名#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意思是喜歡讀書的人,能鑽研一門學問的人都能完善良好習性,養成優秀品格嗎?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讀書是漫長過程?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以書之名#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意思是喜歡讀書的人,能鑽研一門學問的人都能完善良好習性,養成優秀品格嗎?
幼年《楊門女将》《呼延慶打擂》《封神演義》們被囫囵拿下,自以為如食甘饴,怎料隻吃不消化不吸收,又與正反比例無關。桌兜裡偷看的《射雕英雄傳》《紅樓夢》《聊齋志異》......在化學課不和鹽酸反應,難以領悟其精髓,隻在老師們的搖頭歎息中喂胖了羸弱的靈魂,卻金榜無名,無法為自己高标準定位。
也許受瓊瑤亦舒愛情的蠱惑,與米切爾的《飄》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羅曼.羅蘭《約翰克裡斯多夫》之類主人公苦難經曆難以感同身受,影響了對文學藝術技巧的把握、文學人物思想核心精神氣質的認同,達不到文化内省而一無所獲吧?要不就是方鴻漸們的圍城、孫少安們的平凡人生、餘秋雨們的文化苦旅......隻激起心中漣漪掀不起汲汲功名的萬丈狂瀾,要不就是和女兒們一起看《小王子》《小公主》《擺渡人》們走不出童話世界,不能上升到理性層面實現知識遷移,隻做了幾十年的移動書架吧?
“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馔,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按說我讀的書籍也大都是永流傳經典,雖說《讀者》《青年文摘》醯醢們常放床頭,但是《簡愛》《百年孤獨》《史記》......這些肴馔不知反複看了幾遍,就連《人間詞話》《閑情偶寄》《内聖外王》也硬着頭皮看,看了這麼多的書,這麼多年的書怎麼還是控制不了情緒,提高不了涵養,達不到大境界高格局?
毛姆不是也說“讀書必須是一種享受”,讀書滋味長,讀書是一部彙織苦與樂的交響曲,我願意一生浸淫其中,死了也埋在書堆之中。
沒有功利的閱讀讓閱讀變得更純粹,成了興趣,成了習慣。不去分析《我是貓》這個書名的象征意義,不去歸納《活着》餘華的語言特色,不用鑒賞雨果的對照原則,不給《目送》提煉主題......就是随時随地随便拿起一本雜志、一本人物傳記、一本心靈雞湯、一本經典......在晨練小憩時,在上床睡覺前,在孩子們都上學去了靜谧的房間裡,在乏味旅途喧鬧的火車上......就随手拿一本書,享受閱讀享受,閱讀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閱讀之苦莫過于心潮與作品的情節一起跌宕,情緒與人物的命運一起悲喜,走不出無法自拔,有時甚至幾天緩不過勁兒來。讀到鳴鳳投湖自盡,讀初中的少女竟然趴在麥稭垛上嚎啕大哭,為殉情、為命運、為戕害人性的社會(《家》是在大年初一草垛上看完)。徐福貴一生經曆苦難,活得艱苦卻越艱苦地活着,讀的人滿腹心酸,原來放棄生命遠比心懷希望容易得多(生活遇到坎就看看《活着》)。斯嘉麗從貴族小姐的神壇跌下,人生無常世事無常啊......
然而,讀書之味樂才多。
讀兩漢鴻文唐詩宋詞,感受古典文化的浩瀚。讀人物傳記,接受靈魂洗禮。讀倉央嘉措納蘭領略男兒千嬌百媚。讀蕭紅、張愛玲、王安憶、鐵凝品味女性文學驚豔了歲月的魅力。讀魯迅、老舍、巴金、茅盾再回首現代文學的巅峰,讀柏楊、龍應台、周國平、餘秋雨解讀曆史、文化、人性,讀顧城海子北島......秀才不出門可知天下事,走進書籍就走向世界,《西行漫記》領你重溫漫漫長征,《千年一歎》把你帶回千年古國文明......
讀書之樂更在于享受。
清空塵世的喧嚣,删除瑣事的糾結,平靜焦躁的心緒,與作者對話與人物形成默契,遨遊三體。忘記了時光的流淌,忘記了歲月的消逝,忘記了自己,坐擁書籍做了短暫的一城之主......
總有些無緣無故的愛,我愛讀書。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