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你知道上海有着一家183年曆史的食品廠嗎?
比杏花樓早12年;
比沈大成早36年;
比凱司令早89年;
...
食品廠内做着最傳統的潮式點心,
是連潮汕地區都難尋的地道口味。
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潮陽人馬義宗與同鄉莊氏,從廣州搭船至十六鋪經商,創立了最初的“元利茶食号”,專做傳統的潮州餅食。
早期元利開在廣東路近外灘的一隅,當時的上海以蘇式、甯式糕點為主,元利的誕生直接開拓出了上海糕點的新市場。在上世紀中期經過公私合營,“元利”變成了一家國營老字号。
廣東路食品廠圖,金陵東路門店圖
時過境遷,元利從廣東路到金陵東路,今年8月因動遷,又搬到了延安東路上。作為上海灘僅存的潮式點心店,無疑擁有着一批光顧了幾十年的老客。
因疫情的緣故,許多老顧客都不知道食品廠搬遷的消息,多方打聽下才漸漸找來新店。
左為黃師傅;右為蔣師傅
如今的元利食品廠已交由第八代傳承人——黃師傅和蔣師傅繼承,兩位師傅均是1981年進的廠,已在元利制作點心40餘年之久。
店内出售的每一道點心都由老師傅們手工制作而成,且僅在上午制作。前店後工廠的模式,也盡可能保證了點心當日出爐當日出售。
食品廠内許多制作工具已經使用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例:上圖制作豬油花生糖的銅鍋,用來壓餅的圓形模具等)
01
11元/個,約72g
老婆餅是潮式點心的代表作之一,其制作技藝已列入“黃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流傳至今的老婆餅起源也是多種多樣,據元利的師傅們介紹,最為貼切的故事應是如下: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老婆餅起源~
【老婆餅起源】
傳說有一對恩愛但家境貧寒的夫婦,由于家中老父病重,但又無錢醫治,妻子隻好屈身進入财主家,掙錢給家翁治病。妻子的離開并沒有讓丈夫氣餒,相反使他更加努力生活,研制出了一道味道奇佳的餡餅。此餅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稱贊,并口口相傳,生意變得越來越紅火。最終用賣餅所得贖回了妻子,重新過上了幸福生活。
這道美點便因此廣為流傳,老百姓們把它譽為“老婆餅”來稱頌這位有情有義的“老公”。并在當時的潮汕地區老婆餅成為了男方娶親的聘禮之一,發展至今。
市面上常見的玫瑰老婆餅,都是傳統口味的改良版。純正地道的老婆餅是用蔥﹑豬肉膘﹑各種果仁和元利特制小料等食材,制作而成。
潮式點心的特點就是重糖重油,過去糧食緊張,這類“重口味”的點心自然廣受歡迎。然而随着時代的發展,元利對各類點心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在傳統工藝不變的情況下,對糖油比例進行了改良,使其口感更加老少皆宜。
老婆餅的制作工藝,看似尋常簡單,實際每一步都大有講究。連最簡單的面團,都需要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來調整水和面粉的比例。
在食材用料上也極其嚴格,核桃用的是雲南特級頭路核桃,松子是東北紅松的果實,糖白膘則是師傅們自己腌制而成。
老婆餅上的三個孔表面像是點心上的印記,實則是通過氣孔來散發餅中的空氣,使餅内的水分散發,将油脂隔離在餅面中。
經過烘焙後的老婆餅,表面金黃香脆,内裡酥松鹹甜,輕輕一碰就能掉一地酥。
02
37元/斤
元利的雞仔餅和特雞片也是潮式點心的一大特色。兩者工藝相同,用材也幾乎相近。外觀一薄一厚,因手工制作而成,每一個都形狀各異。
雞仔餅和特雞片的内餡加入了蔥﹑豬肉膘、砂糖、元利特制配料等食材。
手工制作中的一大難點就是包裹餡料,表皮不能破,内餡需分布均勻,揉搓後的整條面團要粗細相同,就算是學了3年以上的師傅也依然無法做到這三點。
雞仔餅和特雞片的不同之處,在于分别使用了元利的兩款秘制糖漿。僅糖漿上的變化,就能使兩者口感大相徑庭。
上圖為雞仔餅,下圖為特雞片
雞仔餅的口感軟糯适口,鹹中帶甜,适合長輩或牙口不太好的人群。特雞片口感則外脆内軟,表面偏硬,很有嚼頭,年輕人會更加喜歡。
傳統手工技藝在這個時代,最大難題無疑是“傳承 ”二字,對于傳承了八代人的元利也是相同。
現在食品廠僅剩一位年輕師傅還在堅持學習手藝,近4年的學習,僅能上手部分點心,還不足以獨擋一面。
三年蘿蔔幹飯,十年出師的過程。對于絕大數人來說,都是枯燥且難熬的。能耐下心來願意學習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目前元利依靠返聘退休師傅的方式,繼續維持着手工制作。同時也在積極的提高老婆餅制作工藝的知名度,以及尋求相關部門的幫助。
盡管技藝的傳承是一大難題,但相信隻要有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份傳統的非遺技藝,定能使它經久不衰!
【猜一猜】
既然有老婆餅,當然也有老公餅,
老公餅比老婆餅裡多加了一味。
提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你能猜到多加的一味是什麼嗎?
上海元利食品廠門市部
地址:
黃浦區延安東路371号
營業時間:
周一至周日 8:30-16:00
TOP SHANGHAI
文/JIO 圖/深藏功與名,Leo箋
内容合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