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在我們的童年裡,是不可缺少的回憶,每個人都對恐龍有着自己的想象。我們所熟知的恐龍大都是侏羅紀時代的恐龍。今天小編給大家說一下那些強大的白垩紀食肉性恐龍。
一、霸王龍:白垩紀最強大的恐龍
體型:長11.5-14.7米,臀高4.2-5.2米。
生存年代:白垩紀末期 (6800-6500萬年前)
發現地點:美國、加拿大、新墨西哥州
霸王龍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龍和最著名的白垩紀恐龍之一,它們是肉食恐龍中出現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孔武有力的品種,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強的食肉動物。身長約13米,肩高約5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存于白垩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是白垩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西部,分布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廣。
二、高棘龍:兇猛的大型白垩紀食肉恐龍
體型:巨型恐龍,體長12.5米
生存年代:距今1.21億年前的早白垩紀
發現地點:北美洲,美國
高棘龍生活在白垩紀早期到中期北美洲的美國,約1.2億至1.08億年前。高棘龍隻有一種:阿托卡高棘龍。高棘龍的化石被發現于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州與德克薩斯州、懷餓明州等州,在馬裡蘭州也則發現了屬于高棘龍的牙齒。 最大高棘龍的标本可長11.8米,能長到3米多高,體重達到7噸,最大頭顱骨的長度接近1.3米。高棘龍的頸部、背部和尾部都有較長的棘椎突起(20-50厘米),他曾被人誤認為是棘龍的一種,高棘龍的頭骨形狀與鲨齒龍的相似。
高棘龍是一種大型食肉白垩紀恐龍,它善于捕捉重40噸蜥腳類恐龍。如果把高棘龍的頭骨和霸王龍的頭骨比較,你會發現霸王龍的頭骨比高棘龍的寬一些,這是因為霸王龍的牙齒是用來咬碎骨骼的,而高棘龍的是用來撕碎皮肉的;再把霸王龍的前肢和高棘龍的前肢比較,你會認為大的是霸王龍的,那你就錯了,高棘龍的前肢彌補了牙齒,所以比霸王龍的更鋒利,更長一些。
三、特暴龍:亞洲體型最巨大的白垩紀肉食恐龍
體型:大型恐龍,體長7-14米
生存年代:距今7000萬年 ~ 6500萬年前的晚白垩紀、
發現地點:亞洲,蒙古國, 中國-新疆
特暴龍是生活在亞洲的肉食白垩紀恐龍,體重1.5到5噸,體長7到14米。如同這種恐龍的學名一樣,特暴龍的确是“令人吃驚的蜥蜴”。它是目前為止人們在亞洲發現的體形最巨大的恐龍。
它的體形比暴龍略小一些,但是前腿和暴龍一是十分短小的,雖然它的前肢很短小,但卻有着尖銳的爪,它的後腿還有四個粗壯的腳趾,可以為奔跑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它的口中有着銳利的牙齒,任何獵物一旦被它咬住都很南逃脫。因為它的下颚很脆弱,啃食的力量不大,所以如果可能的話,特暴龍不會自己直接去捕獵,而是去搶奪其他恐龍的“戰利品”或者幹脆就去食用其它恐龍的屍體。
四、矮異特龍:暴脾氣白垩紀肉食恐龍
體型:巨型恐龍,體長10米
生存年代:距今1億年前的早白垩紀
發現地點:澳大利亞,大洋洲
矮異特龍可是讓人心驚膽戰的異特龍的後裔,雖然它的體形比它的祖先矮小一些,但是據說暴躁的脾氣可是一點都沒有改變。人們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附近的山脈中發現了矮異特龍的腳踝骨,直到今天,關于這塊骨頭的争論依然沒有停止,對于矮異特龍這一白垩紀恐龍種類是否在地球上存在的事實到現在仍然存在争議。
矮異特龍經常隐藏在暗處,等待帶有幼崽的木他龍等草食性恐龍成群經過時出其不意地對其發起攻擊。
五、馬普龍:白垩紀肉食恐龍
體型:巨型恐龍,體長14米
生存年代:距今1億年前的早白垩紀
發現地點:南美洲,阿根廷
馬普龍是肉食白垩紀恐龍,生活在南美洲的阿根廷,馬普龍最大個體體長14.5米,體重約12噸,是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馬普龍化石是在1997年至2001年期間,由阿根廷和加拿大科學家組成的考察隊在一個包含至少9個不同個體的骨床中挖掘出來的。
馬普龍是一種巨型肉食恐龍,生活在白垩紀晚期的阿根廷,身長約14米,馬普龍頭顱骨比較厚,表皮多皺紋,鼻骨與上颚骨和淚骨的結合處前段較狹窄。馬普龍的主要辨認要決:馬普龍腦袋很長很大,前肢很短小,軀幹瘦,眶前孔很大,牙齒非常鋒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