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
中國西南的交通樞紐
長江從青藏高原奔湧而下
自西向東貫穿城市
彙同嘉陵江一道
奔流入海
河流兩岸狹窄的地形,沒有羁絆住這座城市和城裡的人,他們帶着與生俱來的豁達和無畏,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闖出一條寫滿“勇敢”的路;他們在大山大川的孕育中,文明精神,野蠻體魄,叩響通江達海的大門。
興一座港,打開連接世界的門
“如果你把手放到一條河中,你就連接了全世界。”港口,更懂得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珍貴所在。
重慶果園港(資料圖) 徐大和 攝
“大學畢業我就來到了這裡,我是和果園港一起成長的。”從基層理貨員、鐵路運行部副經理,再到紀檢審計部部長,機關第一黨支部書記、辦公室主任兼後勤部經理,重慶果園港埠有限公司90後職工何怡,在果園港演繹出了重慶人的奮進之路。
果園港,從最初隻有4台場橋、2個堆場,到今天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級物流樞紐、世界的“中轉站”,每天都有貨輪長長的汽笛聲響起,滿載貨物的列車蓄勢待發,
更是無數“何怡”們奮鬥的成果。
來來往往的貨船靠近果園港(資料圖) 陳力行 攝
今天的果園港,來自甘肅酒泉的鉻鐵通過鐵路到達後,再搭乘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南下,最後抵達東南亞;
韓國三星、法國迪卡侬等外企在越南生産的電子産品、服裝,從這裡轉乘中歐班列(成渝)前往歐洲;
重慶的機電設備、汽車等産品,通過長江黃金水道運往東部港口......
在無數敢闖敢幹的重慶人共同努力下,果園港,這座往昔長江岸邊的無名堆場,而今已是國内單體最大的内河樞紐港,頻繁出現在國際國内貿易版圖上。
2021年,果園港國際多式聯運開放功能基本配齊,各項經濟指标實現大幅增長。
●貨物總吞吐量2087.1萬噸,同比增長40.6%,占全市水運總量超過10%;
●集裝箱量52.65萬标箱,同比增長56.32%;
●發運中歐班列395班,陸海新通道班列267班,分别同比增長71%、323%;
●商品滾裝車發運86.28萬輛,同比增長20.59%。
美麗的重慶果園港(資料圖) 林麗江 攝
建一條路,陸海繁榮互聯互通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這條路,從2100多年前,漢使張骞從長安出使西域便已開啟;這條路,已經将千百年前的駝鈴聲聲,變成了今天汽笛長鳴。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時代賦予了它一個新的名字——西部陸海新通道,這條重慶和沿線省(區、市)構建成的重要出海出境大通道,從無到有、從倡議到共建、從中國西部到世界,已成為推動重慶乃至西部地區,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動能。
“陸海新通道”(果園港)班列開通(資料圖)鄒樂 攝
早在2020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優勢就已凸顯。“有了這條陸海新通道,我們從東南亞采購水果新鮮又便宜,成本降低近三成。”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陳向曾說。
兩年轉瞬而過,重慶與東南亞之間的溝通更為通暢。今年3月26日,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越(重慶果園港—越南河内)首趟國際跨境貨運班列首發;4月7日,陸海新通道長江—中南半島國際聯運班列,再度從果園港出發,一路向南并最終抵達緬甸。
截至今年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果園港)班列累計開行388班次,發運貨品涵蓋輕工、醫藥、金屬礦石、糧食等12大類110個品類,累計運輸貨物19992标箱,貨值24億元。
“陸海新通道”整車出口常态化班列(資料圖) 鄒樂 攝
今天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線路覆蓋全球107個國家(地區)316個港口,鐵海聯運班列超2000班;
共同開行的中歐班列(成渝)号,穩定運行線路33條,輻射26個國家71個城市;開行的滬渝直達快線,将水運外貿集裝箱貨物整體運行時間,控制在上水12天、下水10天左右。
開一扇門,通達江海擁抱世界
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興,因人才而盛。
長安汽車“兩江”制造(資料圖) 殷俊 攝
重慶國際大通道的建設,拓展了企業“走出去”的新空間,為企業開展國際經濟合作、拓展全球市場提供有力支撐,衆多優秀企業也反哺着開放的重慶。
作為重慶汽車産業的“主戰場”,兩江新區已布局以長安汽車為龍頭的整車生産企業10家、核心零部件企業200餘家。2021年,長安汽車海外銷量達到11萬輛,創下曆史新高,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銷量更是占到了近90%。
今年4月,長安汽車正式發布國内首款量産氫燃料電池轎車,可實現3分鐘超快補能的“長安深藍”C385,而在這一領域相當有發言權的企業,是同樣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凱瑞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已經研發出氫氣循環泵、氫氣壓力調節器、車載供氫控制系統HMS等産品。”凱瑞動力公司董事長陳強介紹,氫氣壓力調節器通過了200萬次的測試,是業内普遍标準的2倍,設計壽命可長達8年,這是市面上許多國外産品都不能達到的标準。
長安福特林肯生産線(資料圖) 冉雨琳 攝
與醉心于發展清潔動力科技的陳強不同,2015年,當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在汽車電磁兼容技術研究方向上,還幾乎是一片空白時,還在高校任職的雷劍梅放棄了教師工作,加入中國汽研EMC檢測部。在她的帶領下,中國汽研申請到了重慶市電子信息安全工業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牽頭和參與相關标準制定的數量也不斷增加。
除了汽車産業,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推出的新一代靶向抗腫瘤藥物制劑“克艾素”,預計2023年投産,售價将不到進口藥的六分之一;上海交大重慶臨近空間創新研發中心打造國内首個臨基發射綜合體系......
長安汽車制造基地(資料圖) 陳力行 攝
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敞越大。
當前,重慶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RCEP、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擁有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自貿試驗區、兩江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等“戰略平台”,3個國家級經開區、4個高新區等“園區平台”,6個綜合保稅區、4個保稅物流中心及4個開放口岸等“功能平台”,集聚了全市八成的外貿進出口和七成的外商直接投資。
從開埠到開放,百餘年來,無數堅韌、頑強、開放、包容、勇敢的重慶人,在沸騰的火鍋和滔滔不絕的江水陪伴下,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這就是敢為人先、敢拼敢闖的重慶人的膽識。
膽子大、不得怕
沒得路、也敢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